第120回赵高乱政章邯降楚刘邦入关秦朝灭亡(1 / 2)

第一二0回赵高乱政章邯降楚

刘邦入关秦朝灭亡

话说项梁率楚军援救田荣,与章邯的秦军在东阿对阵。章邯自从重整数十万刑徒,率秦军出征,是所向无敌,连战皆捷,如今又有司马欣、董翳相助,更不把楚军放在眼里,便命司马欣、董翳各率兵迎敌,自己亲率精锐去迎战项梁。可是,当章邯与楚军一经交锋,觉得项梁的楚军与各国兵马大不相同,当下抖擞精神,率兵奋战,偏楚军皆不怕死,冲锋在前,无人敢当。章邯见此,持刀崔马迎向前去,正遇一员楚将,横槊相迎。二人是刀槊并交,大战数合,章邯已汗流浃背,力不能支,心中是大吃一惊,自己出征以来,从未遇到对手,过只好抛刀败退。此人就是项羽。

田荣见援军到来,开城门与楚军会合,追击秦军至十里之外,才收住兵马,对项梁是感激万分。可是,当项梁邀其共同继续攻击秦军时,田荣却向项梁托词告归。

原来田荣闻知,齐王田儋战死后,齐人拥立昔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,田角为相国,田间为大将军,非常气愤,于是就向项梁托词,带兵返回齐国,攻击齐王田假。田假兵败逃到楚国,相国田角逃奔赵国。因田角的弟弟田间在田荣攻打田假时,到赵国求救,便留在赵国了。于是,田荣立田儋子田市为齐王,自任相国,命弟田横为大将军,平定齐地。

田假被逐,逃至楚军大营,向项梁报称,为田荣所逐,请求兴师讨伐田荣,项梁未许。项梁仍欲联合田荣,便遣使前往齐国敦促田荣与楚军会师攻秦。田荣刚驱逐田假等,意欲稳定内部,无暇发兵攻秦。当楚使到来,田便对楚使说:“田假非前王子弟,不应擅立,今闻其逃入楚营,楚应讨罪。田角、田间与田假同罪,皆奔往赵国,亦应讨罪也。若楚杀田假,赵杀田角、田间,吾自当引兵来会,烦贵使回报之。”楚使回到楚营,将田荣所言述说一番。项梁听罢说:“田假已称王,穷途来投,岂忍杀之?田荣既然不肯合兵伐秦,由他去罢。”然后整顿楚军后,命沛公刘邦与项羽,往攻城阳(今河南信阳市平桥区)。二人奉命率军攻打城阳,很快破城,同归告捷。

项梁率军西追章邯至定陶(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),与秦军大战,再破秦军。章邯败退至濮阳(今河南濮阳市南),紧闭城门,固守不战。项梁攻城不克,便自驻守定陶,命刘邦与项羽,绕过濮阳,往西攻击秦地。两人奉命行至雍丘(今河南杞县一带),遇秦三川郡守李由引兵迎敌。项羽一马当先,突入秦阵,李由仗枪迎战,被项羽手起一槊,挑落马下,一命告终。秦军失去了主将,四散奔逃。

李由为秦左丞相李斯长子,战死沙场,总算是为秦尽忠,那知秦廷却说其私通叛贼,图谋造反,竟把李斯,拘入狱中。

若说起此事,都是由赵高一人之阴谋。原来,自从章邯率数十万刑徒,兴兵征讨义军,是屡战屡胜,捷报频传,秦二世闻报是心中欢喜,觉得这些“鼠窃狗盗”之徒不足虑也,秦之社稷稳如泰山。然后又开始广招工匠夫役,修筑朝宫,恣意淫乐;又依赵高之言,不再上朝理事,一切政事皆委赵高办理。可是赵高并不满足自己的地位,郎中令毕竟未能位列三公,在丞相、御史大夫之下,特别是左丞相李斯,一贯推行严刑峻法,臣民上下无不畏惧。赵高自知违法之事甚多,唯恐有一日,李斯等向秦二世告发,祸及自身,唯有暗中设谋将李斯等除掉,方能心安。

有一日,赵高前往相府拜访李斯,故意谈及关东乱事,李斯皱眉长叹,唏嘘不已。赵高乘机说:“关东盗匪如毛,警信日至,国之危乱,而二世皇帝恣意淫乐,征调役夫,修筑朝宫,采办狗马等物,充斥宫廷,不知自省也。高人微言轻,而丞相身居高位,何不觐见劝谏之!”李斯闻听摇头叹息说:“非吾不愿进谏,实因二世皇帝深居宫中,不出视朝,奈何?”赵高闻听说:“丞相所言甚是也,不过吾在宫中,待探得二世皇帝闲暇之时,即来报知,丞相便好进谏也。”李斯听罢欣然允诺。

过几日,赵高遣一内侍前往相府告知,秦二世正有闲暇。李斯急忙穿好朝服,匆匆至宫门,求见秦二世。而此时的秦二世正在宫中与嫔妃姬妾,左抱右拥,寻欢作乐,忽见内侍报称,丞相李斯求见,不由得大怒说:“朕事务繁忙,无法召见,待明日哉!”内侍出来告知。李斯无奈只好回去,待明日再来求见。可是秦二世每天都是这样寻欢作乐,李斯是连连吃闭门羹,而更加触怒秦二世。赵高乘势向秦二世进谗言说:“陛下,当初沙丘矫诏,李斯之所以与谋,其本欲裂地封王也。今久不得志,故而与长子李由私下意欲谋反,不可不防也!”秦二世闻听半信半疑,赵高又说:“楚盗陈胜等人,皆是丞相旁县子弟(李斯为上蔡人,与陈胜阳城相近,故为旁县)。今楚盗横行三川,未闻郡守李由出击也,必丞相授意矣。请陛下速拘丞相,毋自贻患也!”秦二世听罢沉吟多时说:“案情重大,不好草率,遣使赴三川暗查之,观其是否有通盗之实,再行问罪不迟也。”赵高不敢再言。当秦二世遣使尚未出咸阳,赵高便暗中贿赂使臣,唆使其如何诬陷李斯父子。

李斯闻知秦二世遣使暗查李由,皆由赵高而起,心中愤恨,便上书劾奏赵高,历陈罪恶。秦二世略阅奏书,对左右内侍说:“赵君为人,清廉强干,下知人情,上适朕意,朕不任赵君,将任何人?想必丞相心虚,有意诬劾赵君,岂不可恨焉!”便将奏书退还给李斯。李斯见秦二世不相信奏书所言,并不甘心,又去邀右丞相冯去疾、御史大夫冯劫联名上书,请求秦二世罢修朝宫,减发四方傜役,并有隐斥赵高之意。秦二世看罢更加动怒说:“朕贵为天子,理应肆意极欲,尚刑明法,使臣下不敢为非,然后可制御海内。试看先帝起自侯王,兼并天下,外攘四夷,所以外安边境,内筑宫室,以尊体统,功业煌煌,何人不服也。今朕即位二年,群盗并起,丞相等不能禁盗,反欲举先帝所为,尽行罢去,是上不能报先帝,次又不能为朕尽忠,此等玩法之臣,何以言忠乎?”赵高在旁闻听,连忙凑趣说:“此等逆臣,当罢官下狱论罪矣。”秦二世正怒气冲天,当即允准,遂由赵高派侍卫将李斯、冯去疾、冯劫,皆囚于狱中。

冯去疾与冯劫是祸从天降,自觉身为丞相、御史大夫受此大辱,慨然在狱中自杀身死。而李斯却自恃功高,还欲证其清白,不肯速死,屡向秦二世上书。可是这些奏书皆被赵高扣留,无人敢向秦二世报知。而赵高奉旨审讯李斯,唯恐反把,对其是严刑拷打。待前往三川暗查李由的使臣归来,先对赵高说:“李由已经战死沙场,无从查证也。”赵高闻听心中欢喜,正好死无对证,便捏造反词,对李斯严刑拷打,逼迫其认罪谋反。李斯被打得多次昏死过去,受刑不过,只好认罪。赵高立即将捏造的供词由李斯画押后,报知秦二世。

秦二世看罢供词大怒,立即传旨,诛李斯三族,对李斯施五刑。可怜李斯三族皆被捆缚,推出市曹枭首。对李斯施五刑:刺字,割鼻,截左右趾,枭首,斩为肉泥,如此之死,悲惨至极矣!

且说赵高既害死李斯,遂代李斯做了一个中丞相,凡军国大事,都归他一人包揽,秦二世傀儡一般,毫无主权。此时,章邯正困守濮阳,遣使赴咸阳请求增援。赵高便代秦二世下旨,征召兵将援救,并致书章邯,责成全力平盗。项梁驻兵定陶城下,正值阴雨绵绵,不便攻城。刘邦与项羽自雍邱往攻外黄(今河南民权县西北),亦为大雨所阻,相持不下。项梁屡胜秦军,心中升骄,既不将刘邦、项羽两军召回,又逐日军纪松懈,自己常在营中饮酒消遣。这种情形,早被秦探窥知往报章邯。此时章邯已经接到秦二世的旨意,命其速速进兵。章邯便暗中调集附近秦军,只等援军到来与项梁决一雌雄。

项梁麾下,有一谋士宋义,察知秦兵日增,引以为忧,遂入大帐谏项梁说:“公渡江到此,屡破秦军,威名日盛。但大胜之后,将易骄,卒易惰,骄惰必败,不如不胜。今各营将士,已渐骄,已稍惰矣。秦军虽败,但章邯究竟是历经百战,不可轻敌也。”项梁却说:“君勿虑也。章邯屡战屡败,岂敢再战乎?其虽逐日添兵,亦不过困守濮阳矣;况天公连日绛雨,道路泥泞,难以大战。待天晴之日,吾便挥军攻城,破濮阳,擒章邯焉!”宋义还欲再言,项梁又说:“既然章邯增兵,今齐已安定,可再召田荣率师来会,共同伐秦。若田荣仍然不肯,待破秦之后,便移兵攻齐矣。”宋义见项梁傲气不改,难以劝谏,便意欲脱难,请求赴齐邀田荣伐秦,项梁立即应允。

项梁遣宋义入齐后,仍是不把秦军放在眼里,依然是饮酒消遣,军纪松弛,又正直秋季,凄风苦雨,连绵不断。将士们无战事,皆避于营帐之中安睡。而章邯闻报楚军内情,心中欢喜,大破楚军之日就在眼前。此时秦援军将至,章邯暗中调集各路兵马,在深夜之时,冒雨偷袭定陶城下的楚军大营。而楚军将士大都在睡梦之中,忽闻营外喊杀连天,好似千军万马,才从梦中惊醒,但见火光四起,照如白昼,秦军已经杀入大营。还没等楚军上马迎战,已是死伤无数。武信君项梁闻报,仓皇提宝剑出大帐,意欲指挥将士迎敌。正在此时,迎面遇到一位秦将,金盔铁甲,跃马横刀,杀得楚军血肉横飞,四散奔逃,此将正是章邯。

项梁见此大惊,自知既无战马,又无趁手的兵器,仅一利剑,非章邯对手,便欲觅路逃生。章邯虽不知是项梁,但知必是楚军大将,便崔马直奔项梁,二人战仅数合,便一刀将项梁劈死。

楚营将士见主帅身死,更是大乱,被秦军掩杀一阵,多半毙命。一部分逃出大营,奔往外黄报知刘邦、项羽。项羽闻听叔父项梁阵亡,不由的放声大哭,刘邦亦为泪下。待项羽止住哭声,刘邦便与项羽商议说:“将军勿要悲哀也。今武信君已死,军心不免摇动。吾等唯有东归,前往盱眙保怀王,以抵御秦军,方为上策也。”项羽听罢点头称是,然后传命,从外黄撤军,引兵东归。到陈县时,同吕臣军汇合,共至江左一带,择地分驻。吕臣军驻彭城东,项羽军驻彭城西,沛公军驻砀郡,彼此成犄角之势,互为声援。数日之后,刘邦唯恐楚怀王居住盱眙为秦所攻,与项羽、吕臣商议将都城由盱眙迁往彭城。楚怀王依议迁都。

当楚都迁至彭城后,楚怀王命,将项羽、吕臣两军,并作一处,自为主帅。刘邦军仍驻守砀郡,命其为砀郡守,封武安侯。项羽号为鲁公,封长安侯,进吕臣为司徒,且使吕臣父吕青为令尹。部署已定,专待章邯秦军到来。可是,章邯觉得楚项梁已死不足虑,便弃楚率秦军去攻赵国。既然秦军不来,楚怀王便召集刘邦、项羽、吕臣等群臣商议如何应对秦军之策。这时,宋义已从齐国归来,向楚怀王建议,应西进伐秦,诛暴安民。

就在楚国君臣商议如何兴兵伐秦之时,忽然有人入报说:“赵国使臣前来求见也。”楚怀王立即召见,过不多时,只见赵国使臣踉跄而进,行过大礼,便呈上赵王歇的求援书简。楚怀王打开书简,只见上面写道:“秦军来势凶猛,赵军不敌,今邯郸已破,寡人已退守巨鹿(今河北平乡县西南),危在旦夕,望楚速援,合力破秦矣!”

原来章邯在定陶大破楚军后,便移兵北进,渡过黄河,进攻赵国。赵王歇闻报,命陈余为大将军帅兵迎敌。可是,陈余哪里是章邯的对手,又加上秦军大胜楚军士气正盛,两军大战不过二日,赵军大败,陈余退至巨鹿。章邯弃陈余围攻赵都邯郸,不过数日,便攻破邯郸。赵王歇与相国张耳逃出邯郸,退至巨鹿。赵王歇命陈余率军屯营城北,以阻秦军。章邯夷平邯郸后,率军追至巨鹿城下,在城南安营扎寨,亲自督兵士攻城,昼夜不亭,巨鹿城亦是危在旦夕。赵王歇一面遣使前往各国求援,一面命陈余率城北赵军攻击秦军,以缓解巨鹿之危。而陈余刚败,深知章邯之厉害,不敢出战,急得赵王歇是无可奈何。

楚怀王看罢书简对群臣说:“赵危在旦夕,不知何人愿往援赵?”项羽闻听立即请命说:“臣愿率兵援赵,杀章邯,为叔父报仇也。”楚怀王闻听心中欢喜,可是又唯恐项羽办事鲁莽暴虐,唯有再选一位稳健之人为主将,方能放心。遂即命宋义为上将军,加号卿子冠军,作为主将,项羽为次将,范增为末将,率兵援赵。

秦二世三年(前207年),宋义、项羽、范增率楚军行至安阳,宋义却传令,安营扎寨,顿兵不进,一连四十六日,楚军将士皆不知宋义何意。其他各国援赵兵马到来,见楚军不进,亦停滞不前,不敢迎战秦军。

这一日,项羽忍耐不住,来到中军大帐对宋义说:“秦兵围赵甚急,吾军既已来援,当速渡漳河,与秦交战,与赵里应外合,秦军可破灭也。奈何久驻,错失良机乎?”宋义却摇首说:“将军所言差矣!古谚有言,当搏牛虻,不当破虮虱,虻大虱小,我等应从大处下手,方得大功。今秦兵攻赵,即使战胜,兵必疲,吾可乘敝进攻,无虑不破也。若秦兵不胜,我便鼓行西进,直入秦关,还顾及什么章邯?所以按兵不进,专待秦、赵决一胜负,方定进止。将军勿急,且住为佳也。披坚执锐,吾不如将军;运筹决策,将军尚不如吾矣!”项羽闻听心中气愤,但也无可奈何。

此时正值天气严寒,雨雪纷飞,楚军将士是寒冷难耐,食不果腹,而宋义却不理不睬,为送儿子宋襄前往齐国为相,正在大摆筵席,堂皇高坐,与诸人豪饮大嚼,谈笑生风。项羽更加气愤,离席而去,到各营巡视,闻听将士私下议论皆有怨言。

到了第二日早起,项羽大步来到中军大帐,见宋义正在洗脸,便拔出佩剑将其刺死,携首出大帐,举示众将士说:“宋义与齐私通,谋叛楚国,吾奉楚怀王之命,已将其斩首也。”众将士对宋义多有怨言,对项羽皆愿俯首听命,推立项羽为上将军。项羽将宋义拒不出战,叛楚之事,遣使回彭城报知。楚怀王闻报,知宋义非叛楚,而是项羽有意夺权,拥兵自重,只好将错就错,遣使传命项羽代宋义为上将军。

项羽遂决定与秦军决战,率楚军渡过漳河后,命楚军将士备三日粮食,然后下令烧毁大营房舍,破釜沉舟,命将士有进无退,与秦军决死一战。胜则生,败皆死!楚军将士皆俯首听命,决死一战。于是项羽率秦军急进,直奔巨鹿。

待将近巨鹿之时,秦将王离闻报楚军远来,于是调动兵马,留部将涉闲围困巨鹿城,命裨将苏角守住甬道,自率秦军迎战楚军。当王离仅行十余里,便与楚军相遇,慌忙布阵。那知楚军为首者正是项羽。项羽哪里还容王离列阵,举槊一扬,跃马冲向秦军。王离麾兵拦截,是力不能敌,节节败退,逃回本营。

章邯见王离战败,亲来援助,再与楚军对垒。这时候的各国援军,统在自己营中,踞壁观战。遥见秦、楚两军将士渐渐接近,秦兵甲仗整齐,人马雄壮,差不多如泰山一般,聚成一堆。而楚军是衣服简陋,步伐粗疏,三三五五,各自成队,也没有什么阵式,但向秦垒中冲去。各国将士皆以为楚军必败。而项羽申令将士,使其各自为战,不必相顾,违令立斩。项羽直接迎战章邯。章邯知项羽之勇,不敢力战,便指挥秦军退回大营。项羽见章邯退去,才令部众下营休息,到了夜间,仍然严装以待。

第二日,项羽令将士饱食战饭,下令:“今若不扫尽秦兵,粮绝矣,彼死我活,就在今日一举哉!”众将士齐称得令,冲出大营,直奔秦军。章邯闻报楚军袭营,便率秦军迎战,两军大战,秦军再败。秦、楚两军经过九次征战,秦军皆败。章邯见秦军屡战屡败,只好撤回巨鹿城南大营坚守。

项羽见章邯援军退去,便指挥秦军兵分三路围攻王离大营。很快攻破营门,王离奋力迎战,被生擒活捉,部将涉闲被迫自焚而死,偏将苏角被杀死,楚军大获全胜。项羽遂率军进逼章邯的城南大营。章邯不敢力战,退至棘原(巨鹿城南)固垒自守,巨鹿之围遂解。

各国将军见此,皆入楚军大营拜见项羽,表示愿意听命,共击秦军。项羽说:“诸位将军,且回营静守,待有战事,自当通报也。”各军将乃一律告退。赵王歇及相国张耳出城至项羽大营拜谢。项羽迎出大帐,略表谦逊。

项羽在巨鹿修整一番,便又率军追章邯至棘原,在漳水南安营扎寨与秦军相持。章邯虽还拥有部众二十余万人,但惧楚军之威,不敢出战,遣司马欣为使入咸陈败状,请求秦二世兴兵增援。而此时,秦廷是赵高独揽大权,嫉妒章邯军权,竟将章邯奏报搁置,概不呈入,还意欲杀司马欣灭口。司马欣闻知逃出咸阳,回到原棘秦军大营报知章邯说:“赵高居中用事,不利将军,将军有功亦诛,无功亦诛,请将军自图良策也。”章邯闻听是心中忐忑,不知如何是好。

这一日,秦二世无意之中,闻听内侍等私下议论章邯兵败之事,不知真假,便召赵高询问。赵高回答说:“朝廷兵马,皆归章邯一人调遣,臣为内相,军情如何实不能远察也。臣以为,关东群盗,皆乌合之众,章邯手拥重兵,却不能荡平,请陛下降诏切责之。”秦二世闻听,便命赵高颁诏。赵高便以纵盗玩寇的罪名,遣使前棘原秦军大营责问章邯。章邯本在犹豫之间,闻听秦二世传旨斥责,心中不快,都尉董翳在一旁劝谏说:“将军进则死,退亦死,莫若合楚反秦,而自立为王也。”章邯听罢点头称是,于是命候官始成为使,入楚军大营请和。

项羽闻知章邯意欲请和,不由得大怒说:“章邯杀吾叔父,仇恨未消,必枭其首,以祭叔父,何言和哉!”说罢,喝令左右将始成驱出营门。始成踉跄回报,章邯闻报心中焦虑,进退两难。这时,有探骑禀报说:“楚军已由蒲将军率领渡三户津(古漳水渡口,今河北磁县),断其退路也。”章邯闻听心中更是焦急万分,无计可施。这时身旁的都尉董翳,又劝章邯降楚方为上策。章邯紧皱眉头说:“项羽不忘前仇,不肯收纳奈何?”董翳献策说:“可请长史司马欣前往,便无忧也。”章邯便召入司马欣言降楚之事。司马欣竟不推辞,携降书即去。

原来司马欣当过栎阳狱吏,曾救助过项梁,故与项氏交情甚深。当司马欣面见项羽时,便将章邯降楚之事述说一番。开始项羽仍有一些不情愿,但由范增从旁解劝,言其利弊。项羽便以大局为重,应允章邯不记前仇。秦二世三年(前207年)七月,章邯与司马欣、董翳等率二十万秦军出棘原至洹水南(今河北魏县西南),等候项羽,解甲降楚。项羽立章邯为雍王,命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。

再说沛公刘邦,自从宋义、项羽、范增率军援救赵国后,便奉楚怀王之命,西进伐秦。刘邦与曹参、樊哙、周勃等出彭城西行,便遇着陈胜、项梁失散将士,遂将其收为部下,得万余人。又回到砀郡招集旧部,共有数万之众,誓师兴兵伐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