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回开通灵渠平定岭南北征匈奴修筑长城(2 / 2)

原来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回归时,途经南郡得知,地处岭南(即五岭以南。五岭由越城岭、都庞岭、萌渚岭、骑田岭、大庾岭五座山组成,地处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五省区交界处。)的百越仍然自立,尚未征服,心中不乐。当回到咸阳后,秦始皇便与群臣商议征伐岭南百越,统一华夏之事。群臣皆赞同,只是岭南地处偏远,南夷散居,征伐困难。可是秦始皇觉得,六国皆亡,岭南乃蛮夷之地有何惧哉!只要调集重兵,何尝不能征伐之。于是,于秦始皇二十八年(前219年)命尉屠睢为大将军,赵佗为副将,率领五十万大军,兵分五军,进兵岭南,并动用二十万刑徒,输送辎重粮草。

屠睢与赵佗奉旨率大军进入岭南,开始是一路所向披靡,进展顺利。一军塞镡城(今湖南靖县一带)之岭,一军守九疑(今湖南宁远县南)之塞,一军处番禺(今广东广州市番禹区)之都,一军守南野(今江西南康县一带)之界,一军结余干(今江西余干县一带)之水。尽管秦军进展顺利,但也遭到了岭南百越人的反抗,因而触怒屠睢大开杀戒,乱杀无辜。

百越的西瓯君译吁宋见此,便与各个部族组成联盟,合力抗击秦军,并设法切断秦军的粮草供应。再加上这里是荒蛮之地,森林密布,环境恶劣,气候炎热,多有瘴气,秦军将士多有水土不服,患病者甚众,战斗力大大削弱。因而秦军深入百越后,便举步维艰,节节受挫,损兵折将,难以进入西瓯人的世居之地。但毕竟百越的兵马稀少,再一次征战中,西瓯君译吁宋兵败战死,兵士皆逃入深山藏匿,与禽兽相处,不肯降秦。不久,百越各部族共推桀骏为联盟首领抗击秦军。

桀骏是一位善于山地作战的游击将军。他改变了过去的战略,不与秦军正面对抗,而是领导百越人发挥自己善于爬山越岭和驾船荡舟的长处,充分利用当地山高密林和河多谷深的地形,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,从各个地点偷袭秦军,切断粮草,使浩大的秦军处处挨打,晕头转向,损失掺重,难以生存。屠睢无奈便将粮草供给困难的情况写一书简,遣人回咸阳,奏明秦始皇。

秦始皇看罢书简,得知兵进岭南不顺,便召集群臣商议,解决秦军的粮草供应问题。群臣皆言,秦疆域广阔,可速征集之。这时监御史禄奏说:“臣以为,秦军并非粮草不足,而是陆路艰险,难以运至矣。如能将湘水、漓江贯通,粮草供应将不难也。”秦始皇闻听心中欢喜,立刻传旨,征召工匠,开凿水渠,沟通湘水与漓江,以便输送粮草,并命监御史禄为督造使。此渠称为“灵渠”(今广西新安县境内)。

屠睢闻知监御史禄率工匠开凿灵渠,心中欢喜,唯等粮草齐备与百越人决战。可是,这一日,屠睢率秦军来到西江畔的三罗地域(今广东云浮市一带)时,路经一个大树林,桀骏率领百越兵马埋伏在密林之中偷袭秦军。只听一声唿哨,乱箭齐发。屠睢见有埋伏,立即挥剑挡格,无奈射来的箭又多又密。屠睢的面颊与身子中了两支毒箭。这些毒箭是浸泡过蛇蝎剧毒的,屠睢当场从马背跌落,坠地而死,待将士上前救助已晚矣。屠睢在岭南征战三年,衣不解甲,手不离兵,最后是兵败身亡。

秦始皇闻知秦军大败,屠睢身亡的消息,心情岂能不更加郁闷,但如不扫平百越,天下难以太平。然后传旨,继续征兵二十万,命任嚣为大将军,接替屠睢,仍以赵陀为副将,定要平定岭南百越。

待任嚣率大军离开咸阳,秦始皇顿觉轻松许多。又过了二十几日,总觉得在宫中玩乐无趣,莫若出巡,若能求得长生不老之药,成为仙人,方能永享快乐。秦始皇想到这里,也顾不得路途艰险,便召集群臣再次商议出去巡游之事。群臣虽多有劝谏,但仍难阻止秦始皇急欲求仙、长生之心。群臣见此不敢再言。

秦始皇这次改变了出巡路线,向东北方向而去。秦始皇离开咸阳,出潼关,过黄河,至山西,又经邯郸,东至碣石。所经之处大都是燕、赵故地一路是道路险阻,关隘重重,非常不便。于是秦始皇下诏书,堕毁六国所有关隘,以便通行。

到达碣石之后,秦始皇便开始寻访仙人,以求长生不老之药。这时,有一燕人卢生,乃一方士,拜见说:“臣曾闻知,海上仙山驻有仙人羡门、高誓也,愿为陛下前往海上仙山,以求不死之药焉。”秦始皇闻听心中欢喜,立刻赠予金银财物,命其前往。没过几日,又有韩人韩终、侯公、石生前来拜见,愿为秦始皇求仙人不死之药。秦始皇求仙心切,皆赠予金银财物,命其前往。秦始皇又命丞相李斯等撰文刻石于碣石门,以表功德,称为《碣石刻石》,亦称《碣石颂》、《碣石门刻石》,不知何时,刻石损毁不见踪迹,唯留文字。

现将《碣石刻石》原文载录如下:“皇帝建国,德并诸侯,初平泰壹。卅有二年,巡登碣石,照临四极。从臣群作,上颂高号。爰念休烈,戎臣奋威,遂兴师旅,大逆灭息。武殄暴强,文复无罪,庶心咸服。惠论功劳,恩肥土域,赏及牛马。堕坏城郭,决通川防,夷去险阻。地势既定,黔首无繇,天下咸抚。男乐其畴,女修其业,事各有序。惠被诸产,久并来田,莫不安所,群臣诵略,请刻此石,垂著仪矩。”

秦始皇离开碣石,沿北方边郡巡视边塞。出山海关,至绥中海滨,经过右北平、渔阳、上谷、代、雁门、云中诸郡,返回咸阳。一路上虽然道路颠簸难行,但总算是平平安安,心情舒畅。

后来,那位燕人卢生果然从海外归来,拜见秦始皇说:“臣此次出海,虽不曾求得不死之药,却抄得一仙书,可预测未来之事也。”秦始皇闻听,觉得若是能知晓未来之事,亦觉稀奇,便命其呈上观之。书中不过数百言,统是支离恍惚,无从了解。秦始皇观之甚久,仍不解其意,唯书中有:“也。”一语看得明白。心中暗想:“胡乃北狄,今匈奴也,历来为秦之劲敌,当灭之,以保秦社稷之安也。”于是,与群臣商议征讨匈奴之事。

群臣闻知秦始皇欲北伐匈奴,皆劝谏说:“不妥也。如今南征百越,尚困难重重,损兵折将,若再北伐匈奴,恐国力难支矣。”秦始皇闻听不乐说:“匈奴乃秦之劲敌,若不趁早破之,恐日后‘也。’”群臣闻听此语,皆不敢再言。如今天下初定,百事待兴,如此南征北伐,更加重了黔首们的徭役、税赋,使其生活艰难,苦不堪言。可是秦王政却顾不了这些,唯恐遗祸后世,全力北征匈奴。秦始皇三十二年(前215年),秦始皇命蒙恬为大将军率大军三十万,兴兵北伐匈奴。

再说任嚣率二十万大军来到岭南,已是秦始皇三十三年(前214年),赵佗正在那里恭候。待安营扎寨后,任嚣便与赵佗商议如何征讨百越之事。赵佗总结了屠睢失败的原因,提议说:“岭南百越不同于吴、越,乃荒蛮之地也。人们贫困至极,又英勇善战,不在北狄匈奴人之下,若能恩威并举,行招抚之策,使之联盟瓦解,定可平定矣。”任嚣闻听觉得甚有道理,便改变了策略,对岭南百越实行恩威并举的招抚政策。而此时,由监御史禄督建的“灵渠”已经凿通,可行船舶,向秦军输送粮草更加方便,供给充足。同时,任嚣还拿出一些粮食资助贫困的百越庶民,因而瓦解了百越人的战斗意志,使大部分百越人降秦,顺利的兵取岭南,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,将整个岭南由此划入了秦国的版图。

待岭南百越安定后,任嚣便遣人入咸阳报知。秦始皇闻报岭南已定,心中欢喜,传旨在岭南设置桂林郡(郡治桂林,今广西桂林市桂平区一带)、南海郡(郡治番禹,今广东广州市番禹区一带)、象郡(郡治临尘,今广西崇左市一带)。命任嚣为南海郡尉,并节制南海、桂林、象郡,率部戍守,故称任嚣为“西南一尉”。

任嚣为加强防御,修筑番禹城,史称“任嚣城”,为广州之始。南海郡下设博罗、龙川、番禺、揭阳四县。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,故任嚣命赵佗为龙川县令。赵佗到到达龙川后,筑城辟地以为治所,以防范百越人的反抗,同时又采取“和辑汉越”方针,极力安抚百越各部族,并劝导秦军将士与百越人结婚,生儿育女,促进民族融合。不久,在赵佗的提议下,任嚣上书秦始皇,请求遣中原黔首五十万迁居于岭南,以加强中原经济、文化的传播,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。秦始皇便依任嚣、赵佗之意,征调五十万中原人前往岭南定居,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。

再说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。匈奴虽为强狄,但既无城郭,亦无宫室,专务畜牧,每择水草而居,水涸草尽,便随之迁徙,漂移不定。众部落酋长共推举首领,自称王,也不过设帐篷,披毛为衣,宰牲为食。只是身材高大,身体强悍,礼义廉耻,全然不晓。平时除放牧之外,便跑马射箭,搏兽牵禽,经常进入中原地区抢掠财物,庶民百姓皆惧之。特别是,秦兵伐六国,尚无力顾及北方之时,故使匈奴有机可乘,日渐强大。

此次秦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突然杀来,匈奴各部未曾提防,如何抵当,只好败退北逃。但匈奴之彪悍一时之胜,难以平定。因而,蒙恬历时一年,全力征剿,各处戍守,才将匈奴驱逐于千里之外,夺取河南之地(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)。蒙恬将捷报传入咸阳,秦始皇闻听大喜,命蒙恬在上郡戍守北境,在河南之地设九原(郡治九原,今内蒙古包头市一带),自榆中至阴山,设三十四县。

蒙恬为了巩固西北边境,便奏请秦始皇,开始征召工匠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,东至辽东平壤(今朝鲜首都平壤)西北海滨的万里长城,先后动用民工近百万,把原燕、赵、秦长城连为一体。长城利用地形,籍着天险,设置要塞,以遏制了匈奴的南进。

却说蒙恬增曾在全力监筑长城,连日赶造,这时又接到秦始皇的旨意,不知有何要事,前往中军大帐接旨。

欲知秦始皇传旨命蒙恬何为,且听下回分解。

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!请关注微信公众号!:meinvlu123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