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回开通灵渠平定岭南北征匈奴修筑长城(1 / 2)

第一一七回开通灵渠平定岭南

北征匈奴修筑长城

话说秦始皇在琅琊山上,向东海眺望,突然在海面上隐隐出现了奇异景观,只见有楼阁耸起,灿烂庄严,偶尔又有人影往来,肩摩毂击,仿佛如市中一般。待欲仔细辨认,又觉半明半灭,转眼间且绝无所见了。

秦始皇见此不禁惊异,连称怪事,便对群臣说:“众位爱卿,可见海上之景观乎?”然后将所见描述一番。群臣皆回答说:“臣见之略同也。”秦始皇便问:“可知何因?”这时有人且乘间进言说:“臣以为,定是海上三神山也,一叫蓬莱,一叫方丈,一叫瀛洲矣。”秦始皇闻听,猛然深有感触的说:“是也!是也!朕曾闻知,昔有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等,入海登仙,徒侣辗转传授,谓海上有三神山,诸仙聚集,并有不死之药。齐威王、齐宣王、燕昭王皆尝派人入海访求,可惜皆不得至也。相传神山本在渤海中,不过舟不能近,往往被风吹回,朕今亲眼所见,才知传闻是实矣。可惜朕未能亲往,求不死之药也,虽贵为天子,总不免生老病死,岂能与神仙相比焉!”说罢长叹数声。待琅玡台筑成,秦始皇再次到海边探望神山,有时所见,仍与先前相同,不由的瞻顾徘徊,不忍离去。

可巧,有一位齐人,名叫徐福,亦称徐市,素为方士。当徐福闻知此事,便向秦始皇上书说:“臣愿斋戒沐浴,率童男童女若干人,乘舟前往仙山,为陛下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也。”秦始皇看罢大喜,立刻召见,送给金银财物,命他如法施行。徐福奉旨雇用船只,率领童男女数千名,航海东去。始皇便在海滨布幄为辕,恭候了两三天,并不见有何音回报。

又过二三日,仍是杳无音信,秦始皇忍不住焦躁起来,便亲自来到海边探望。适有好几船回来,待停泊靠岸,秦始皇还以为徐福寻得仙药回来,急忙传问。那知船中之人并非是徐福等,对寻得仙药之事,皆是摇首说:“虽意欲寻得仙药,但尚未靠近神山,便狂风大作,靠近不得,险些翻船,故而返回岸边也。”一席话说得秦始皇满腔欲望,化作冰消,又等数日,不见徐福踪影。秦始皇不便再留,起驾西归。

秦始皇回归,在前往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一带)途经泗水(今山东泗水县一带)时,又突发奇想,意欲在泗水中寻觅丢失已久的周鼎。群臣不敢违拗,便征募熟习水性之人,入水捞取。经过数日的打捞,偏偏不见周鼎影迹。秦始皇只好作罢,来到彭城,又渡淮水西去,至南郡(今湖北荆州市一带),又渡江至洞庭湖。

就在渡江行至洞庭湖之时,突然狂风大作,舟如箕簸,有翻船之危,吓得秦始皇魂魄飞扬,还亏船身坚固,舵工纯熟,方才支撑得住,慢慢儿驶近岸旁。待船靠岸泊定,秦始皇登岸向洞庭湖望去,只见湖中有一山,山中露出红墙,料是古祠,便问群臣说:“此为何山?”群臣回答说:“此为湘山也。”秦始皇又问:“山中乃何古祠?”群臣回答说:“此乃湘山祠也。”秦始皇又问:“祠中所祭何神?”群臣回答说:“乃湘君也。”秦始皇又问:“何为湘君?”群臣多不知其来历。幸有一位博士略知一二,在一旁回答说:“湘君乃尧之二女,舜之二妻,娥皇、女英是也。舜崩苍梧,二妻从葬于此,故后人立祠致祭,号为湘君焉。”秦始皇听罢不禁大怒说:“朕出巡,百神开道,何以湘君敢来惊朕?理应伐木赭山,聊泄朕忿也。”群臣见秦始皇大怒,急忙传地方官吏,遣使刑徒三千人,携械登山,把山上所有树木,一律砍倒,又放起一把火来,将湘山烧得精光,然后回报。秦始皇这才出了胸中恶气,下令回銮北进,入武关,还至咸阳。

秦始皇东巡回到咸阳,尽管路上多少遇到了一些风险,但心情很是舒畅。转眼一年过去,已是秦始皇二十九年(前218年),天下初定,人心思治,虽然秦法律森严,捐税不减,但总比七国战乱的时代好多了,四面八方没有兵戈,百姓骨肉团聚,辛勤劳作,竭力上供,也算是太平日子。

秦始皇自从东巡还都以后,安居咸阳宫中,虽然每日上朝理政,批阅奏章,工作不止,但国泰民安,因而闲暇之时比以前也多了,享乐也多了。尽管所有六国之珍宝任其玩弄,六国之乐悬任其享受,六国之美女娇娃,任其颠鸾倒凤,朝夕算得上快乐无比,如愿以偿。可是数月之后,秦始皇对这些皆不感兴趣,又想起去年东巡之事,余兴犹在。心中暗想:“目下又是阳春时节,不妨再往一游也。”于是召集群臣商议,仍拟东巡。群臣不敢劝谏,只好遵制而行。一切车驾仪仗,比前次还要整备,就是随从武士,亦较前加倍。然后择吉日,前呼后拥,出咸阳城,向东进发。

秦始皇离开咸阳一路东行当,是心旷神怡,非常爽适。这一日,进入阳武县(今河南原阳县东)境内,在途经博浪沙时,猛听得一声怪响,有一大铁椎不知从何处飞来,恰巧从秦始皇的御驾前擦过,投入后面的一辆副车。因副车数辆并无人,所以铁椎投入,惟将车驾击断,伤及御者。秦始皇闻听异响,大吃一惊,不知出了何事。所有随驾人员,皆至秦始皇车驾前保护。待秦始皇定了定神,便有侍卫拾起大铁椎上前呈报。秦始皇见之勃然大怒,立命武士搜捕刺客。众武士不敢怠慢四处缉拿,可是毫无人影,不得已回来复命。秦始皇瞋目大怒说:“此椎莫非天上飞来乎?定是有刺客,投椎后趁乱之时逃之,定不远矣。朕定擒拿刺客碎尸万段哉!”说罢立即传令地方官吏,四处缉拿。可是,那刺客仍是不见踪影,无从捕获,只好请命驾前,展宽期限。秦始皇便下旨,令天下大索十日,务必捕获,严刑究办。那知十日的限期,仍是不见刺客踪影。秦始皇也是无法可施,只好起驾东行。

到底是何人投此大椎,不见史载,而幕后的主使者乃是大名鼎鼎的人物,就是后来号称汉初三杰的张良。

张良乃韩人,字子房。祖名叫张开地,父名叫张平,皆曾为韩之相国。秦灭韩时,张良尚在少年。待成年之后,满怀国仇家恨,便意欲刺杀秦始皇,以报仇雪恨。于是,散尽家财,到处寻游,访寻反秦志士。后来,张良在东方拜访仓海君,二人是志同道合,共同制定谋杀秦始皇的计划。沧海君向张良推荐一位大力士。张良见力士身躯雄伟,相貌魁梧,非寻常人物,格外优待,引作知交。后来与其谈及心腹之事。那力士不待说毕,便即投袂起座,直任不辞。张良心中大喜,就秘密铸成一个铁椎,重量约一百二十斤,交与力士。二人向仓海君辞别,一同西行前往咸阳。

张良来到咸阳,便暗中打探秦始皇行踪。当闻知秦始皇意欲再次东巡,便与那位力士在秦始皇的必经之路,阳武县的博浪沙,择一险要之地,暗中埋伏。当秦始皇的车队到来之时,在数十辆车驾中,其中有一辆最为豪华。张良判定是秦始皇所乘车驾,便指挥大力士将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投向该车架,立即将豪华车驾砸得粉碎,然后二人趁乱钻入芦苇丛中,逃离现场。后来。张良四处打探消息才知,被大力士击中的只是副车,因此秦始皇逃过一劫,不由得惋惜不止。

再说秦始皇继续东行,重登芝罘山,又命李斯撰文,歌功颂德,并将文辞竣刻在两块石碑之上,立于芝罘山上东西两处。一块称《芝罘刻石》,一块称《东观刻石》,不知何时,两刻石皆不见踪迹,唯留下文字。

现将《芝罘刻石》原文载录如下:“维二十九年,时在中春,阳和方起。皇帝东游,巡登芝罘,临照于海。从臣嘉观,原念休烈,追诵本始。大圣作治,建定法度,显著纲纪。外教诸侯,光施文惠,明以义理。六国回辟,贪戾无厌,虐杀不已。皇帝哀众,遂发讨师,奋扬武德。义诛信行,威婵旁达,莫不宾服。烹灭振救黔首,周定四极。普施明法,经纬天下,永为仪则。大矣哉!宇县之中,承顺圣意。群臣诵功,请刻于石,表垂于常式。”

现将《东观刻石》原文载录如下:“维二十九年,皇帝春游,览省远方。逮于海隅,遂登芝罘。昭临朝阳,观望广丽,从臣咸念,原道至明。圣法初兴,清理疆内,外诛暴强。武威旁畅,振动四极,禽灭六王。阐并天下,灾害绝息,永偃戎兵。皇帝明德,经理宇内,视听不怠。作立大义,昭设备器,咸有章旗。职臣遵分,各知所行,事无嫌疑。黔首改化,远迩同度,临古绝尤。常职既定。后嗣循业,长承圣治。群臣嘉德,祗诵圣烈,请刻芝罘。”

秦始皇离开芝罘山便传访方士,欲寻长生不老之药,仍未能得之,只好怅然而归。此次还都回咸阳,秦始皇唯恐再遇刺客,不愿再循故道,改从上党驰入关中,回归咸阳匆匆而行,所幸无他变。

秦始皇自上党回到咸阳后,因在博浪沙受到袭击,不敢再远游,每日在宫中安乐,但是待数月之后,仍觉得乏味,便想再次出宫游玩。其实秦始皇对咸阳一带也是知之甚少,便想:“既然不易远游,何不在京畿一带游玩一番。此乃秦之故地,从无宿敌,必不会出差错也。”秦始皇想到这里,为了不引人瞩目,也不与群臣商议,便屏去一切仪仗,改扮作平民模样,微服出宫,随身只带着几名侍从。为防意外,命侍从们暗藏兵器,不露形迹,以便保护。

这一日,不上早朝,秦始皇便与几名侍从离开宫中,在咸阳城内外巡游。忽听道旁有数人吟唱歌谣。歌中唱道:“神仙得者茅初成,驾龙上升入太清,时下玄洲戏赤城,继世而往在我盈,帝若学之腊嘉平。”秦始皇闻听不解其意,遂向里中父老询问。一位父老并不知道他就是秦始皇,便回答说:“据老夫所知,有一位名叫茅濛者,字初成,乃咸阳南关人也。受长生之术,神丹之方,号为真人。后入华山,静斋绝尘,修道合药,乘龙驾云,白日升天。此歌谣便是茅濛传下,流播邑中,因此邑人无不成诵,随口讴吟也。”秦始皇闻听心中欢喜,便问:“人生得道,果可成仙乎?”父老回答说:“人有道心,便可长生!既得长生,便可成仙也。”秦始皇闻听不禁点头称是,遂与父老告别,返回宫中。

第二日早朝,秦始皇依着歌中末句的意思,下诏称腊月为嘉平月,算作学仙的初基。又在咸阳东境,择地凿池,长二百里,宽二十里,引入渭水,号称兰池。在池中垒石为基,筑造宫殿楼阁,取名蓬瀛,就是将蓬莱、瀛洲,并括在内的意思。不到数月,便已竣工。这样,秦始皇便随时往来,视此地如海上神山,聊以此后,秦始皇闲暇之时,经常带侍卫到兰池游玩。可是,平时兰池闲置无人,却有一伙盗贼常来此居之,并无人知晓。这一日夜晚,秦始皇闲暇无事,便乘着月色,带着几位侍卫微行至兰池。恰在这时,正逢群盗出来,一拥上前,意欲夹击。秦始皇对突如其来的夹击没有防备,顿时大惊失色,慌忙避开。几位侍卫见此,反应敏捷,拔刀迎击盗贼,将秦始皇救下。几名盗贼毕竟不是侍卫的对手,连被侍卫杀死二个,其他盗贼心中慌乱,渐渐力不能支,便呼啸一声纷纷逃去。

秦始皇经此惊吓,游兴皆无,众侍卫簇拥其回宫。第二日,秦始皇下旨,在关中大索盗贼二十日。关中官吏立即派兵四处缉拿。自此秦始皇再也不敢微行出宫了。

秦始皇每日在宫中虽然是锦衣玉食,姬妾美人相伴,但心情却仍很郁闷。不久,又传来更坏的消息使其更加郁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