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回王贲灭魏地为砀郡兴倾国兵王翦灭楚(1 / 2)

第一一四回王贲灭魏地为砀郡

兴倾国兵王翦灭楚

话说齐王建看罢魏王假的书简,对是否联魏“合纵”抗秦,拿不定主意,便召相国后胜商议。

这位后胜本是齐王建母亲君王后的弟弟,齐王建的舅舅,乃是唯利是图,阴险奸诈之人,依仗着姐姐君王后,在相国田单死后,登上相国的宝座。秦王政闻知后胜是个贪欲之人,便以尉繚之谋,经常遣使入齐,贿赂后胜及身边的宾客。后胜也经常遣使入秦,互通使节,来往密切,结好于秦。并经常劝谏齐王建,交好于秦,不必修攻战守备之事,勿参与中原诸国的征战,以保齐国之安。

齐王建自即位以来,近四十年无战事,一切政事皆委于舅舅后胜,自己是尝到了甜头,坐享清福。而今魏国使臣到来,言之秦意欲吞并诸国之厉害,齐王建闻听心中亦惊惧,立刻召相国后胜入宫商议。

当后胜来到宫中,齐王建便将魏使所言向后胜述说一番,然后又说:“近来闻知,秦到处侵伐,已经灭赵、韩,燕迁往辽东。魏使到来意欲‘合纵’抗秦,不知相国以为如何?”后胜回答说:“臣以为,‘合纵’之事不可行也。秦、齐有约互不征伐。数十年来,秦不负齐,齐亦不应负秦也。若依魏王之意,‘合纵’抗秦,必触秦王之怒,以秦之强,兴兵而至,何人能拒之?魏未亡,而齐先亡矣!望大王三思之矣!”齐王建本来就是昏庸无能,胸无大志之人,觉得后胜所言确有道理,也落得个自保平安。便依后胜之意,对魏使臣说:“齐久不征战,武备松弛,实在是无力拒秦矣!”魏使臣见齐王建如此懦弱,不肯“合纵”抗秦,只好回归魏国报知魏王假。

此时,秦王政本来就有兴兵灭魏之意,而魏王假这些小动作,早有探子报知秦王政,使其有了兴兵灭魏的口实。于是,于秦王政二十二年(前225年),秦王政命王贲为大将军,兴兵二十万伐魏。

王贲率二十万秦军攻入魏国,一路是所向披靡,连战皆捷,直杀至魏都大梁方停下脚步。这些年魏王假对秦军已经有所防范,城高墙厚,护城河也是河面宽阔,再加上有所准备,防守严密,故而使王贲屡攻不下,损失惨重。不知不觉已经一月有余,仍是不能攻破大梁城,王贲是焦急万分,便四处查营督战。

这时正是二三月,春雨初降,王贲顿时心生一计:“大梁城如此坚固,强攻不易,何不仿昔日白起破楚之事,引水灌城必破矣!”于是,便传令停止攻城,只是将大梁城围困起来,然后,亲自率将士前往黄河各处寻访,能使之引水灌城之位置。待巡视完毕,便命兵士昼夜施工修渠,以引黄河之水。不过月余大渠修成,便引黄河之水直灌入大梁城中。只见大梁城中很快就沟渠泛滥,变成泽国,房屋倒塌,庶民百姓及魏军将士溺水而死者无数,死尸到处漂浮,就连魏王假的王宫也是浸泡在水中。不久,城墙亦有倒塌之处。魏王假见此是大惊色色,知大梁已经不可守,可是想逃出大梁已是难上加难,无路可逃。这时有人便劝谏说:“大王,事到如今,唯仿韩、赵之故事降秦也。”魏王假不由得长叹一声说:“三晋皆亡,乃天意也!”只好率群臣出城投降。

王贲见魏王假果然投降,便命兵士将魏王假及宗族贵戚皆打入囚车,押往秦军大营。待大水退去,便进入大梁安民,又命将士尽收魏地。然后,留一些将士戍守大梁,自己亲自将魏王假等押往咸阳。可是,当行到半路,魏之宗室不知何事触怒王贲,再者,王贲本来就怒魏王假,不知进退,拼力坚守大梁,使王贲损失惨重,便借故将魏王假及魏诸公子百余人,皆杀之。

自此,魏国灭亡。魏自从魏文侯于周定王二十二年(前445年)三家分晋后立国,三传至魏惠王罃,周烈王七年(前369年)即位称王,又五传至魏王假,秦王政二十二年(前225年)而亡,立国二百二十年,其中称王一百四十四年。

秦王政闻报魏国已灭,魏王假被王贲处死,便传旨,在魏地设砀郡。

就在灭魏不久,秦王政又依尉繚之谋,准备兴师灭楚。这一日,召集群臣商议说:“今三晋已亡,燕远迁辽东,故寡人意欲兴兵灭楚,不知众位爱卿以为如何?”群臣皆表示赞同。秦王政问将军李信说:“若灭楚,将军以为,当以用多少兵马而行之?”而李信是秦王政非常信任的将军,正值年少,血气方刚,稍加思索,便回答说:“灭三晋,不过二十万兵马,灭楚亦不过如此,二十万兵马足矣!”秦王政闻听点头,然后又问老将军王翦说:“老将军以为当以多少兵马灭楚乎?”王翦回答说:“楚乃强国,久不征战,养精蓄锐,非三晋所比也,非六十万兵马不可亡楚哉!”秦王政闻听不言。待散朝之后,秦王政对几位近臣说“王翦老矣!勇力不比当年也。唯李信英勇果敢,可灭楚焉。”于是,秦王政命李信为大将军,蒙武为副将兴师二十万伐楚,意在灭之。

王翦见秦王政不能听信自己的良言,命李信兴兵二十万伐楚,知必败。唯恐李信兵败,秦王政反倒会加罪自己,便向秦王政提出,自己年迈体弱多病,愿回到封地,解甲归田,颐养天年。秦王政也觉得王翦确实老了,便立即应允,并厚赏王翦,使之回归频阳(今陕西富平县美原镇)封地,颐养天年。王翦是叩拜谢恩而去。

秦王政二十二年(前225年),李信与蒙武率二十万秦军将士南下,出武关伐楚。李信与蒙武皆是年少,血气方刚,急欲尽快灭楚,建功立业。于是二将商议,兵分两路:李信亲率一路秦军先攻打平舆(今河南平舆县北),蒙武率一路秦军攻打寝丘(今安徽临泉县一带)。两路兵马齐头并进,很快就攻克了平舆、寝丘,大败楚军。李信接着乘胜向北攻鄢(今河南鄢陵县一带),然后向东南攻郢陈(今河南淮阳县一带)。此时,蒙武也攻下了申城(今河南信阳市一带)。李信闻知心中欢喜,便遣使前往蒙武大营,约期西至城父(今安徽亳州市东南)会师,直捣楚都寿春(今安徽寿县一带)。随即李信率秦军向西进军,直杀向城父,并很快攻取了城父。

此时,楚王负刍杀楚哀王自立为王已经三年,国内政局相对稳定下来,启用当时楚国名将项燕。项燕乃下相人,项燕家族世代为楚国将领,受封于项,后用为姓氏。

当楚王负走闻报李信率二十万秦军伐楚,大惊失色,立即命项燕为大将军,率领楚军二十万兵马,水陆并进迎击秦军。而项燕在李信、蒙武连战皆捷,士气正旺时,并没有直接去迎战,而是乘机积蓄力量,尾随跟踪追击李信军队,连续三天三夜不曾停息。当项燕闻报:秦军兵分两路,意欲在城父会师,知李信秦军自鄢、郢而来,必经西陵附近的鲁台山(今湖北武汉市黄陂区鲁台村附近)。便命副将屈定分设七路兵马,埋伏在鲁台山下,自己亲率大军前往西陵迎战秦军。

李信闻知楚将项燕率楚军前来迎战,自恃勇猛,又是连战皆捷,士气正盛,毫不把项燕放在眼里,挥军迎战。而项燕并不与其力战,很快撤兵。李信见楚军软弱,便挥师追击,直至鲁台山下。项燕将秦军引进埋伏圈,便挥师反身杀回,两军摆开阵势混战起来。

这时,楚军副将屈定指挥已埋伏好的七路伏兵,突然一起杀出,将李信所率秦军杀了个措手不及,顿时阵脚大乱,力不能敌,纷纷败下阵来。李信见此是大惊失色,知中了项燕的埋伏,不能再战,便指挥秦军败退下来。项燕见此,指挥楚军紧追不舍,一连追了三天三夜,将秦军杀得是七零八落,损失掺重,亡七都尉,兵士死伤无数。李信率秦军一直退至冥厄关(今湖北广水市和河南信阳市平桥区交界处)才停住脚步,力图坚守。很快项燕又追至冥厄关。李信见楚军攻击猛烈,知冥厄一孤城不可坚守,便率秦军又退到平舆。项燕亦指挥楚军追至平舆,又很快就将平舆攻破。李信只好率败兵退出楚境,遣使入咸阳向秦王政告急。

而此时的蒙武,本来与李信约定到城父会师,以攻楚都寿春灭楚,可是还没有到达城父,就闻报:“李信在城父已经为项燕所败,败走冥厄。”蒙武大惊,不敢再孤军深入,唯退守寝丘等待援军。

秦王政得知秦军兵败的消息,大为震怒,立即传旨,将李信召回咸阳等候处罚。后悔自己没有采用王翦的计策,而任用李信使秦军败军辱将,大挫锐气,若楚军北进,秦必危矣。秦王政想到这里,便亲自前往频阳王翦府中,向王翦道歉,并请求王翦复出。

王翦虽然告退回封地养老,可对李信伐楚之事,时刻都在关注着,当闻知李信兵败,心中焦虑万分,是坐卧不安。忽然有仆人来报,秦王政亲自到来,王翦大惊,不知是祸是福,急忙迎出庄外。

秦王政见王翦等在庄外恭迎,便急忙跳下车驾,步行而至。王翦亦向前倒身叩拜。秦王政连忙将其扶起说:“老将军快快请起,寡人到此有要事相求也。”王翦回答说:“君命何言求之。只是臣年迈体弱,恐难以效力矣。”说罢在众人的簇拥下,秦王政来到王翦的府宅,在厅堂坐定。秦王政便说:“寡人当初没能听信老将军之良言,命李信伐楚,致使今日败军辱将,损失掺重。今楚军连战皆捷,意欲北进,秦必危矣。尽管老将军年迈体弱,身患重病,不过,以老将军之忠勇,岂能弃寡人而不顾乎?”王翦故作推脱说:“臣确实老迈多病,戎马之事实难为之。还望大王另选良将也。”秦王政坚定地说:“寡人已深思良久,灭楚非老将军不可也,还请老将军宽宥寡人昔日之过,以老迈多病之身,率兵前往,万不可推迟矣。”王翦见秦王政如此恳切,不好再推辞,便说:“大王倘若是不得已,非得启用老臣,若破楚非六十万将士不可也。望大王深思之。”秦王政闻听,若破楚非六十万兵马不可,仍是不解其意,便说:“寡人曾闻:‘古者大国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,军不尽行,未尝缺乏也。’昔五霸威加诸侯,其治国之兵不过千乘。以一乘七十五人计之,从未达到十万之众。今老将军必以六十万之众,自古未曾有也。”王翦闻听知秦王政不懂战事,便解释说:“古者约日而对阵,皆列阵而战,步伐具有常法,致武而不重伤,声罪而不兼地。虽在干戈之中,却寓礼让之意。故古之帝王用兵从不动众。昔齐桓公做内政,胜兵不过三万,尤且更番用之。今列国兵争,乃倚强凌弱,以众暴寡,逢人则杀,逢地则取,遇城则攻。杀人无数,报首级,动曰数万,围城攻之,动经数年。是以农夫皆持兵操戈,童稚亦登册籍,乃事必所致也。今伐楚,虽欲少用兵,但不可得也。况且楚地尽东南,号令一出,可得百万之众。故臣以为,六十万之众,尚恐不能力抵,岂能少乎!”秦王政闻听王翦之言,觉得甚是有理,便赞叹不止说:“老将军将战事分析的如此透彻,寡人甚是钦佩也,就依老将军所言哉!”然后,与王翦一同离开王翦府宅,请王翦与自己同车而行,离开频阳,回到咸阳。

第二日早朝,秦王政便命王翦为大将军,仍命蒙武为副将,征召倾国之兵六十余万,授予王翦。然后,命太卜占卜,择吉日出兵。

就在王翦将出兵之时,秦王政在坝上设酒宴,为王翦及诸将士践行。待酒过三巡,王翦又将酒斛斟满,举斛对秦王政说:“请大王先饮此酒,臣有要事相请也。”秦王政见王翦如此郑重,不知何事,便举斛一饮而尽。然后说:“老将军不知有何事,可直言之。”王翦闻听,便从衣袖之中取出一卷书简,呈给秦王政,然后说:“臣所请之事,皆在书简之中,请大王观之。”秦王政打开观看,只见上面写道:“臣唯恐日后家中贫困,后辈无食,故请大王将咸阳郊外良田千倾,宅院四处,赐予为臣也。”秦王政看罢是哈哈大笑说:“老将军此次出征,若能灭楚立不世之功,封侯拜相,可与寡人同富贵也,何以忧患贫困乎?”王翦听罢却摇头说:“臣老矣,大王虽可以封侯而劳臣,但譬如风中之烛,能光耀几时耶!莫如多赐予臣良田美宅,为后代子孙之业,可世世受大王之恩焉。”秦王政闻听说:“老将军所言不无道理,寡人就应允之。”王翦见秦王政如此痛快应允,心中欢喜,便离开宴席,翻身上马,率六十万大军兴师伐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