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回荆轲行刺命丧秦廷李信伐燕姬丹身死(1 / 2)

第一一三回荆轲行刺命丧秦廷

李信伐燕姬丹身死

话说荆轲与秦舞阳率百余随从,乘车驾疾驰而去,前往秦国。燕太子丹与高渐离及众宾客,见荆轲的车驾渐渐远去,便又登上高坡观之,只觉得北风越来越大,尘土飞扬,模糊了视线,直到不见踪影,只好与众宾客返回,等待荆轲的消息。

荆轲与秦舞阳来到秦都咸阳,唯恐秦王政不肯召见,并没有直接前往拜见,而是找了一个客栈住下。因得知,秦中庶子蒙嘉深受秦王政宠爱,便想先结交蒙嘉,使其在秦王政面前美言,方能成功。因为蒙氏家族,在秦国数代皆为名将,而蒙嘉乃蒙骜之弟,却是文不能,武不会,只会阿谀奉承,巧言献媚,故深受秦王政宠爱。当荆轲带着厚礼来到蒙嘉家中,蒙嘉是喜笑颜开。荆轲呈上厚礼,便将燕王喜意欲向秦献地求和之意述说一番。蒙嘉收下厚物,是满口应允。

蒙嘉来到宫中拜见秦王政。此时秦王政正在处理群臣上奏的简册,闻蒙嘉到来,有要事相报,便立即召见。蒙嘉叩拜后说:“大王,今燕王喜惧秦之威而请和,愿举国为秦臣,贡赋如郡县,只图奉守先祖之宗庙也。但唯恐大王不允,故不敢直陈矣。今已遣使持叛贼樊於期之首,及燕督亢之图册至咸阳,请大王效纳,不知大王肯召见否?”秦王政闻听,尚未出兵,而得督亢之地,又得叛贼樊於期之首,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,便说:“叛贼樊於期挑动成蟜反叛,寡人恨之骨髓也,故当辨其真假也。待明日早朝,命燕使携叛贼樊於期之首,及督亢图册,入宫拜见矣。”蒙嘉见秦王政很痛快的应允召见,心中欢喜,便回到家中告知荆轲、秦舞阳等。

第二日早朝,秦王政在咸阳宫设九宾之礼召见燕国使臣。荆轲与秦舞阳早早地在咸阳宫外恭候。待内侍传旨,命燕使臣觐见。荆轲便双手捧着装有樊於期首级的精美木匣走在前面,秦舞阳双手捧着燕督亢图册跟在后面,向宫中大殿走去。当二人来到大殿之下,只见群臣肃立两侧,武士排立四周,鸦雀无声,戒备森严,令人毛骨悚然。秦舞阳见此不由得是脸色发白犹如死人一般。这时,一内侍见此便责问:“副使何以脸色大变也?”而荆轲在前没有理会内侍的斥责,与秦舞阳一同来到大殿之上,拜见秦王政。然后向秦王政解释说:“大王勿怪也。副使本是北番之鄙人,跟随至此,从未见过天子之威,故而有惧大王之威,不足怪也。望大王宽宥其罪矣。”秦王政闻听荆轲解释的亦有道理,便不疑,传旨说:“既如此,可将副使带至大殿阶下候旨!”于是,秦舞阳被内侍带到大殿阶下。荆轲先将燕王喜的请和书简呈上。然后又将装有樊於期首级的木匣呈上。

秦王政先看过燕王喜的请和书简,然后将木匣打开观之,果然是樊於期之首,心中愤恨至极说:“叛贼,挑动成蟜反叛,死有余辜也!”荆轲连忙劝谏说:“大王息怒也。樊於期叛秦得罪大王,逃窜于北漠,燕王为博得大王欢心,悬千金之赏,而购得之。今命臣送至大王面前,以泄恨矣!”秦王政觉得荆轲所言,确有请和之意,便不疑说:“贵使所言燕之督亢图册可在乎?”荆轲回答说:“尚在副使手中,取来便是也。”于是,荆轲来到大殿阶下,从秦舞阳的手中取过督亢图册,重新来到大殿之上拜见。秦王政命荆轲将督亢图册呈上。荆轲便双手捧着督亢图册来到秦王政面前,慢慢的将督亢图册打开,是图穷匕首见,图册里面暗藏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。荆轲见时机已到,立即用右手抓起匕首,用左手抓住其秦王政的衣袖,向秦王政的前胸刺去。

秦王政见此是大惊失色,在这一瞬间,本能的躲过荆轲的匕首。由于秦王政穿的服装宽大,故而有躲避的空间。荆轲见秦王政躲过匕首,仍是抓住衣袖不放,举起匕首再次向秦王政刺去。秦王政是奋力挣脱,只听得“豁啦”一声,将衣袖挣断,使秦王政有机会逃脱。荆轲见两次皆不能得手,心中焦急,仍是不可罢休,持匕首紧追不舍。秦王政心中慌乱,一时不知如何逃脱,便围绕大殿的铜柱躲避,而荆轲亦紧追其后。

原来秦法规定:在大殿之上,文武群臣皆不许携带武器,阶下武士虽携带武器,但没有秦王的旨意,不准上殿。而今,秦王政在慌乱之中,只故躲避荆轲的匕首,想不起来传召武士上大殿相助。正在这危急时刻,有个侍医,名叫夏无且,见此便举起自己手中的药囊向荆轲砸去。荆轲不知抛来何物,便奋臂一挥将药囊击碎,草药散落满地,又去追击秦王政。

这一击,虽然对荆轲没什么妨碍,但却给秦王政稍有喘息的机会。秦王政发现自己随身佩戴的鹿卢宝剑尚在身边,便意欲拔出宝剑与荆轲搏斗。可是,那鹿卢宝剑长八尺,又由于心中慌乱,一时情急,竟不能拔剑出鞘,急得不知如何是好。这时,殿下有一位内侍,名叫赵高,高声喊道:“大王,可将宝剑推至背后拔之,可行也!”秦王政被其提醒,便依赵高之意,果然将宝剑拔出。秦王政的勇力虽不及荆轲,但手持长剑,心中亦不慌乱,而荆轲手持匕首唯一尺之余,连连攻击,皆不能刺中秦王政,心中焦急。故秦王政略占优势。相持不过几个回合,便将荆轲左腿刺伤,鲜血顺流而下,紧接着又是一剑,将其左腿砍断。荆轲倒卧在铜柱旁边,血流不止,不能站起。荆轲知已无力与秦王政拼杀,便将匕首投向秦王政。

秦王政正欲上前刺杀荆轲,忽见匕首近前,慌忙躲过,然后再刺向荆轲。此时的荆轲已是无力反抗,自知事已不成,便依靠铜柱仰天大笑,怒斥秦王政说:“荆轲至此,只为诸国复仇,以阻秦穷兵黩武,吞并天下也!而今事不能成,非荆轲不尽力,乃天意矣。但秦如此专横暴虐,即使一统天下,亦不可长久乎!”秦王政闻听更怒,立即命阶下武士持刀上前,将荆轲连砍数十刀,顿时身死。

就在荆轲意欲刺杀秦王政之时,秦舞阳便意欲前往相助之。可是阶下武士岂能容之,便将其砍到杀之。

秦王政经过与荆轲的一番拼杀,已是身疲力竭,如今见荆轲已死,顿觉心惊目眩,瘫坐在大殿之上,半晌神情才稍稍安定。然后,便站起身来到荆轲面前,只见荆轲双目圆睁,怒气勃勃,犹如活人一般,不由得心中惊惧。立即命内侍将荆轲、秦舞阳及樊於期首级,皆拖到市井之中,当众焚烧,以警示众人。燕国跟随荆轲、秦舞阳而来的随从皆斩首,将首级悬于城门之外示众。秦王政将事情处理完事,便回到后宫休息。

秦王政后宫的后妃姬妾们闻知,秦王政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臣时,险些被刺之,皆心中惊惧。这时见秦王政平安归来,皆迎向前去请安。然后又安排了上好的酒宴,为其压惊。秦王政回到后宫在众后妃姬妾面前,一扫刚才的恐惧心理,便与众后妃姬妾们畅饮起来。

这时,宫中有一位妃子,名叫胡姬。原本是赵王迁的宫人。秦灭赵之后,秦王政便将赵国后宫中略有姿色的嫔妃宫女,皆收至秦宫,以供自己享用。因此,胡姬便跟随这些嫔妃宫女一起来到了咸阳宫。因胡姬虽不是美若天仙,但亦有几分姿色,又心灵手巧,善于弹琴鼓瑟,因而很受秦王政宠爱,便将其由宫人,列入妃子行列,其在宫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。

这次,秦王政化险为夷,躲过了一劫,虚惊一场,心情是转忧为喜,在众后妃姬妾的簇拥下,饮酒作乐,心情大悦,便命胡姬为其弹琴鼓瑟,以助酒兴。胡姬闻听心中欢喜,正是讨好秦王政的极好机会,便为秦王政演奏起来。秦王政一边听着琴声,一边看着如花似玉的胡姬,特别是那双轻巧敏捷的玉手,甚是喜爱,便赏赐给胡姬一箧缯绮(饰有刺绣的薄绢)。当晚,待酒席散去,秦王政余兴未尽,便来到胡姬的寝宫。胡姬见此是受宠若惊,跪迎于寝宫之外。秦王政上前将其扶起,一同进入寝宫。

这位胡姬,不管是在赵国为宫人,还是来到秦国被列为妃子,从没有被亲幸过,而今秦王政如此厚待自己是惊喜万分。待秦王政来到卧榻之上,便上前为其宽衣解带,相伴而卧。而今秦王政细观胡姬的身体,顿觉是洁白如玉,美若天仙,性趣大起。过不多时,二人是卿卿我我,如胶似漆,男女之事,是别有一番情趣。特别是胡姬是初尝禁果,更是性趣更佳,自不必细说。

此次胡姬受到秦王政的亲幸,后来便生下一子,取名叫胡亥,也就是后来亡秦的二世皇帝。

第二日,秦王政离开胡姬寝宫,升大殿,命人将蒙嘉擒拿归案,将其押入市井之中,凌迟处死,又灭其全家。因蒙嘉乃蒙骜之弟、蒙武之叔,蒙骜已故去多年,故而这事牵连到蒙武。秦王政本有加罪于蒙武之意,可是群臣皆慕蒙武之忠勇,皆出班劝谏说:“蒙武正在两军阵前英勇杀敌,屡立战功,与蒙嘉从无瓜葛,还望大王恕罪矣!”。秦王政见此,觉得当前正是用人之际,况且,蒙骜、蒙武、蒙恬、蒙毅,祖孙三代皆为忠勇之士,为秦屡立战功,便赦免其罪。

秦王政有对荆轲行刺未遂事件的有功人员进行赏赐。秦王政说:“能使寡人脱此大难者,首推为侍医夏无且也。掷药囊击荆轲以助寡人,使寡人有喘息之机也,故赏赐金百镒。”夏无且上前叩拜谢恩。秦王政又将内侍赵高召至近前说:“汝使寡人背剑而拔之,方脱此难,功高其二也,故赏赐金百镒。”赵高是叩拜谢恩。

赵高其人,本是赵国的疏远宗室子弟,家族败落,举家流亡至秦国。其母因触犯刑法遭刑戮后,身体残缺,因而被收入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隐宫。赵高兄弟皆出生在隐宫,地位卑贱。赵高长大后便阉割入宫为内侍,便开始发奋学习专研秦法,想改变自己的命运,可是由于地位卑微,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赏识。如今秦王政在危难之时,给赵高提供了机会,受到了青睐。后来。秦王政得知赵高精通秦法,便命其为中车府令,兼行符玺令事,还使赵高教授少子胡亥秦法。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、逢迎献媚,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。有一次,赵高犯下重罪,蒙毅不敢阿法,要按律处他死刑,赵高巧言令色迷惑秦始皇,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,自此,赵高与蒙毅结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