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王政闻知内史腾已经灭韩,非常高兴,立即传旨,在韩国故地设置颍川郡,建郡治于阳翟,辖今河南中部及南部地。不久,韩王安及群臣被押解到咸阳。秦王政果然依从内史腾之意,没有杀死韩王安,将其安置在陈县(今河南淮阳县一带)。韩王安虽然国亡,但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,也算安心了。
内史腾灭韩之后,不久,于秦王政十八年(前229年),被调往南郡(今湖北江陵县北),被任命为南郡郡守,郡治在江陵(今湖北荆州市一带)。内史腾为加强对南郡的管理发布了两个著名的文告,一是《语书》,二是《为吏之道》。
《语书》节录内容如下:“南郡守騰謂縣、道嗇夫:古者,民各有鄉俗,其所利及好惡不同,或不便於民,害於邦。是以聖王作為法度,以矯端民心,去其邪避(僻),除其惡俗。法律未足,民多詐巧,故後有閒令下者。凡法律令者,以教道(導)民,去其淫避(僻),除其惡俗,而使之之於為善(也)。今法律令已具矣,而吏民莫用,鄉俗淫失(泆)之民不止,是即法(廢)主之明法(也),而長邪避(僻)淫失(泆)之民,甚害於邦,不便於民。故騰為是而脩法律令、田令及為閒私方而下之,令吏明布,令吏民皆明智(知)之,毋巨()於罪。今法律令已布,聞吏民犯法為閒私者不止,私好、鄉俗之心不變,自從令、丞以下智(知)而弗舉論,是即明避主之明法(也),而養匿邪避(僻)之民。如此,則為人臣亦不忠矣。若弗智(知),是即不勝任、不智(也);智(知)而弗敢論,是即不廉(也)。此皆大罪(也),而令、丞弗明智(知),甚不便。今且令人案行之,舉劾不從令者,致以律,論及令、丞。有(又)且課縣官,獨多犯令而令、丞弗得者,以令、丞聞。以次傳;別書江陵布,以郵行。”
《为吏之道》节录内容如下:“吏有五善:一曰中(忠)信敬上,二曰精(清)廉毋謗,三曰舉事審當,四曰喜為善行,五曰龔(恭)敬多讓。五者畢至,必有大賞。
吏有五失:一曰誇以迣,二曰貴以大(泰),三曰擅裚割,四曰犯上弗智(知)害,五曰賤士而貴貨貝。一曰見民(倨)敖(傲),二曰不安其(朝),三曰居官善取,四曰受令不僂,五曰安家室忘官府。一曰不察所親,不察所親則怨數至;二曰不智(知)所使,不智(知)所使則以權衡求利;三曰興事不當,興事不當則民指;四曰善言隋(惰)行,則士毋所比;五曰非上,身及於死。
戒之戒之,材(財)不可歸;謹之謹之,謀不可遺;慎之慎之,言不可追;綦之綦之,食不可賞(償)。術(怵)悐(惕)之心,不可不長。以此為人君則鬼,為人臣則忠;為人父則茲(慈),為人子則孝;能審行此,無官不治,無志不徹,為人上則明,為人下則聖。君鬼臣忠,父茲(慈)子孝,政之本(也);志徹官治,上明下聖,治之紀(也)。”
内史腾把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条,法令严明,官吏恪尽职守,使秦南部边境得到安宁,全力兵伐赵国,提供了条件,也为秦王赵政后来伐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秦灭韩在各诸侯国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无不震惊。在各国中除了秦国唯有赵国最强,可是赵国在秦王政十六年(前231年)时发生了大地震,从乐徐(今河北涞源县东南)以西,北至平阴(今山西阳高县东南),房屋墙壁大半坍塌,地裂东西宽有一百三十余步。由此使赵国经济困难,人心惶惶。秦王政觉得上天有亡赵之意,便兴兵两路伐赵,有一举灭赵之意。一路命王翦为大将军,率上党郡的兵马,出上党,下井陉(今河北井陉县一带),攻击赵都邯郸;一路命杨瑞和为大将军率河内兵马北上,进攻邯郸;还遣使请羌人首领羌廆率羌兵助战。
赵王迁闻报,秦再次兴师伐赵大惊失色,唯恐蹈韩王安之覆辙,立即传旨召回武安君李牧,命其为大将军,司马尚为副将,以倾国之兵迎击秦军。李牧与司马尚率赵军离开邯郸,迎击秦军。当李牧率二十余万赵军行至百里之外的灰泉山(今山西太谷县一带),便有探子来报,在数十里之外,发现秦军。李牧闻报立即传令,安营扎寨,以待秦军。
王翦与杨瑞和所率兵马已是合兵一处,闻报前面已是赵军大营,不敢轻进,便传令亦安营扎寨,与赵军相持,并遣探子探听赵军消息。王翦闻知赵军主将乃是李牧,心中惊惧,吸取了上次兵败的教训,更是不敢轻举妄动。李牧闻知秦军主将是王翦,亦是小心谨慎,传令全军不许出战,坚守大营。
两军相持数日,王翦便与杨瑞和商议,使杨瑞和率兵前往赵军大营挑战,以试探赵军的实力如何。杨瑞和奉命率军来到赵军大营挑战,而赵军大营是闭门不战。一连数日,赵军将士有一些耐不住,纷纷向李牧请战,言:“杨瑞和乃败军之将又何惧之?”李牧却说:“众将勿急,秦军意欲试探吾军虚实不必理睬也。秦军远道而来,粮草供给困难之时,便有可乘之机,到那时再拼死一战,必胜矣!”众将士闻听,甚是钦佩。
王翦与杨瑞和见赵军不肯出战,这样相持下去,不觉一月有余,对秦军非常不利,心中焦急,便命人前往咸阳报知秦王政。此时的秦王政每天都关注着秦、赵两军的战况。当闻报,秦军数月不得一战,粮草供给凸显困难,唯恐再次败于赵,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。这时,有一大夫名叫顿弱的向秦王政献策说:“赵军所依者李牧也。若破赵军必先除李牧也。”
这位顿弱本是秦国人,也算得上是天下名仕,很有性格。当初秦王政闻知顿弱之名,便有意召见。顿弱却说:“臣之义不参拜。王能使臣无拜,即可矣;不,即不见也。”秦王政急欲求贤,便许之。于是顿弱对秦王政说:“天下有有其实而无其名者,有无其实而有其名者,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,王知之乎?”秦王政回答说:“不知也。”顿弱解释说:“有其实而无其名者,商人是也。无把铫推耨之劳,而有积粟之实,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。无其实而有其名者,农夫是也。解冻而耕,暴背面耨,无积粟之实,此无其实而有其名者也。无其名又无其实者,王乃是也!已立为万乘,无孝之名,以千里养,无孝之实。”秦政闻听悖然而怒。顿弱却毫不介意继续说:“山东战国有六,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,臣窃为大王不取也。”秦王政闻听顿弱在指责自己囚禁母后赵姬一事,便绕开话题说:“山东之诸国可兼与?”顿若见秦王政故意绕开话题,也随之说:“韩,天下之咽喉;魏,天下之胸腹。王资臣万金而游,听之韩、魏,入其社稷之臣于秦,即韩、魏从,韩、魏从而天下可图也。”秦王政闻听却推脱说:“寡人之国贫,恐不能给也。”顿弱闻听解释说:“天下未尝无事也,非纵即横也。横成则秦帝,纵成则楚王。秦帝,即以天下恭养;楚王,即王虽有万金,弗得私也。”秦王政闻听点头称是,开始启用顿弱为大夫。
赵王迁即位之后,便有意启用居于魏国的老将军廉颇,秦王政闻知,心中不乐,于是顿弱献计,利用赵相国郭开与廉颇的矛盾,使廉颇不得启用。秦王政今又闻顿弱“若破赵军,必先除李牧”之语,非常感兴趣,但不知何以行之,便说:“李牧深受赵王宠爱,岂可轻易除掉乎?”顿弱却回答说:“大王所言差矣。自赵悼襄王以来,最受宠爱者,并非武安君李牧,而是相国、建信君郭开也。昔郭开乃赵悼襄王为太子时之伴读。后来即王位,对郭开甚是宠爱,又拜为相国,封为建信君。初始,赵悼襄王本来意欲立长子公子嘉为太子,后来看中了一位娼妓,便纳入宫中,受到宠爱,生下了这位赵王迁。赵悼襄王为了博取这位娼妓的欢心,在郭开的纵容下,废公子嘉不立,而立赵迁为太子,并命郭开为太傅。赵迁自幼就不学无术,品行不端,郭开为博取其欢心,以声色犬马之事而诱之,二人关系更加亲密。因而,若能说服郭开,言之其利害,李牧可除也。”秦王政闻听,又问:“郭开乃赵之相国,岂能不知李牧之重要,如同赵之擎天之柱,若废李牧,赵必亡也!”顿弱回答说:“大王有所不知,臣曾携重金入赵,与郭开交往甚密。当初,为老将廉颇之事曾私下问之:‘相国不忧赵亡乎?何不劝赵王召回老将军廉颇,以强赵耶?’郭开却毫不介意地说:‘赵之存亡,乃国事,而廉颇乃吾之仇人,岂能使其归赵,将吾置于何地乎?’故而,臣知其无为赵尽忠之心。吾又试探问之:‘万一赵亡,相国将何往?’其略加沉思说:‘吾将在齐、楚之间择一强国以托其身。’臣闻听劝其说:‘今秦有并天下之势,齐、楚乃犹如韩、赵、魏,不可久也。为相国计,莫若托身于秦。秦王为人豁达大度,屈己下贤,对人无所不容。以相国之才,托身于秦,足可以享尽荣华富贵,爵至上卿也。’郭开闻听,心花怒放,又转言说:‘先生所言甚是也。不过,虽意欲托身于秦,可无人在秦王面前举荐矣。’臣听罢便说:‘吾曾仕于秦,今奉秦王之托,以黄金千镒赠予相国,待日后有事相求也,勿要推辞矣!’其心中欢喜,收下黄金,满口应允:‘先生有事,必助之!’由此可知,臣若能再次携重金入赵,行此间离之计,李牧可除矣。”秦王政闻听心中豁然开朗,便依其计,命顿弱携重金暗中前往赵国。
顿弱奉命悄悄地离开咸阳,来到秦军大营,面见王翦暗授除掉李牧之密计。王翦闻听有除掉李牧密计,便斥退左右将士,唯有王翦、杨瑞和、顿弱三人。顿弱便将密计细述一番,便离开秦军大营,绕道前往赵都邯郸。
第二日,王翦不再派将士前往赵军大营挑战,而是遣几名兵士携书简,前往赵军大营,表示愿意与赵军议和立盟,各自退军。李牧闻听秦军有议和立盟之意,不知是真是假,便命将士将秦军兵士带入中军大帐盘问。为首的一位秦军将官,按照准备好的言辞述说一番,并请求赵军亦派将士前往秦军大营商议。李牧不知是计,而有意借此了解一下秦军的虚实,便满口应允。就这样秦、赵两军将士,你来我往,相互往来,不觉已是半月有余。
顿弱离开秦军大营后,暗中潜入邯郸城内,来到了相府,拜见郭开。此时的郭开权势更大,闻知老朋友顿弱到来,非常高兴,设宴款待。待酒至半酣之时,郭开问:“吾闻先生仕于秦,何故到此耶?”顿弱闻听回答说:“吾虽身在秦,而心中时刻挂念相国,故为相国之安危而来也。”郭开不解其意说:“吾高居相位,权倾朝野,深受赵王宠爱,何危之有乎?”顿弱闻听叹口气说:“如此说来,相国尚不知也。今赵将亡,危在旦夕矣,而兄为赵之相国岂能不危哉!”郭开听罢毫不介意的说:“先生所言差矣。今秦兴兵伐赵,但赵有武安君李牧在,与秦王翦相持于邯郸郊外,已近半年,寻机破秦,何言赵亡乎!”顿弱摇头叹息说:“相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。李牧虽说是寻机破秦,实乃手握重兵,意欲私下与秦言和,并约定待灭赵之日,分代郡而自立为王也。”
郭开本来对李牧屡屡破秦,战功赫赫就有些嫉妒心理,闻听此言,心中惊惧便说:“先生所言可真乎?”顿弱认真的说:“此乃赵存亡之大事,岂有戏言焉!相国唯有速报知赵王,先解除李牧兵权,以王族至亲为将而代之,可解赵之危矣!”郭开闻听点头说:“先生所言甚是也,待吾即刻入宫奏明大王也。”
赵王迁闻知相国郭开前来拜见,立即传旨召见。郭开便将顿弱所言,武安君李牧私通秦军,意欲谋反之事述说一番。可赵王迁闻听是半信半疑,总觉得,李牧虽然拥兵自重,独往独来,但也不至于反叛。为了弄个明白,赵王迁决定派人暗中前往两军阵前打探清楚。郭开见此,便私下贿赂此人,并说:“大夫此行事关赵之存亡,万不可私通李牧也。”那位大夫惧郭开之威,不敢多言。
那位大夫来到了两军阵前,只见秦、赵两军大营之间不过不过五里之遥,果然发现,秦、赵两军将士互相往来,并无敌意。便以为李牧确有私通秦军之嫌,回到邯郸报知赵王迁。
欲知赵王迁如何处置武安君李牧,且听下回分解。
本站重要通知: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,无广告、破防盗版、更新快,会员同步书架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下载免费阅读器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