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0三回庞煖用兵蒙骜丧命
成蟜叛秦王翦平乱
话说蒙骜、张唐率领秦军与庞煖、扈辄率领的赵军正相持于庆都一带。庞煖深知蒙骜之智,张唐之勇,不敢轻易与秦军力战,便与扈辄商议说:“以秦军之强,不可与之力战,唯有智取也。吾观之,庆都之北唯有尧山最高。若能占领尧山,便可观都山,秦军大营动向尽收眼底。此乃打败秦军之根本也。不知将军以为如何?”扈辄回答说:“大将军所言甚是也。末将愿率二万兵马先占领此山,为大将军策应哉!”
于是,扈辄率领二万赵军悄悄地前往尧山,可是刚到尧山附近,就闻兵士来报说:“将军,尧山之上已被秦军占据也。”扈辄闻听大惊,暗想:“蒙骜果然是将帅之才,亦知尧山之重要也。”扈辄便命将士暗中停下,自己亲自率领几名将官,探听秦军的情况。扈辄发现,秦军由一偏将率领一万秦军,也是刚刚山上,尚未安营扎寨。扈辄是心中暗喜,可乘秦军不备之机,突袭秦军夺取尧山。
扈辄回到军中,便命将士分三路,悄悄爬上尧山,向秦军突然发起进攻。而此时的秦军正在安营扎寨,是毫无准备,顿时被杀得打败。秦军偏将率领败军逃下尧山,回到都山秦军大营,将尧山失守的原因报知蒙骜。蒙骜闻听是大惊失色,暗想:“庞煖果然会用兵。尧山乃军事要地,胜败之要害,不可失也。”蒙骜立即命副将张唐率领二万秦军与偏见所率的秦军,合兵一处,夺回尧山。
当张唐率领秦军来到尧山,只见赵军已有所准备。张唐便指挥秦军攻山,意欲夺回尧山。可是,扈辄亦深知尧山之重要,岂能轻易放弃,便指挥赵军依靠有利地形,拼力坚守。两军厮杀在一起,一时之间难分胜负。可是,持续不多时,秦军一是勇猛善战,兵多势众;二是先占据尧山,对地形有所了解,渐渐显出优势。扈辄率领的赵军虽奋力抵抗,但渐渐力不能支。正在危机时刻,只见庞煖亲自率领赵军前来增援。张唐所率秦军受到山上山下两路夹击,被围困其中。张唐见此,知已无力夺回尧山,便意欲撤军而回。可是,庞煖岂能轻易放走张唐,便指挥赵军围攻秦军。
张唐率领秦军左冲右突,是难以突出重围。原来扈辄站在尧山之上,对秦军的动向观察的清楚,以红旗为号。张唐所率秦军向东冲,红旗便指向东,山上山下的赵军就往东阻击;若是向西冲,红旗便指向西,赵军便向西阻击。张唐自恃其勇,冲在最前面,可是,终是难以突出重围。
此时庞煖亦站在高处观阵,见到张唐虽被围在核心手中一柄大刀,横冲直撞,无人敢近前,赵军将士死于张唐刀下无数。庞煖不由得赞叹说:“张唐果然是天下勇将,名不虚传也。”于是,传出将令:“能擒、斩张唐者,封地百里,赐爵二级矣!”赵军将士闻听,勇气倍增,无不死战。顿时秦军损伤甚重,张唐虽勇,但亦难抵挡赵军这些拼死之士,情况十分危急。
正在这时,蒙骜率领秦军亦来增援。张唐见此,勇气倍增。秦、赵两军混战在一起,接近傍晚才各自收兵。当各自检点兵马,皆损失不小。
尧山一战,秦军未能夺回尧山,锐气受挫。蒙骜深知庞煖之厉害,不敢轻举妄动,便命将士坚守大营与赵军相持,等待破赵的机会。
张唐数日来见蒙骜心中郁闷,苦无破敌良策,便来到中军大帐拜见蒙骜说:“末将以为,吾军长途至此,粮草供给困难,不可与赵军长期相持也。如今长安君成蟜与将军樊於期屯兵于屯留,可遣使前往屯留请长安君成蟜出兵相助,方可与赵军一战,击败庞煖矣!”蒙骜思虑再三,便说:“将军所言甚是也,就烦劳将军前往矣。”张唐也不推辞,便奉命前往屯留。
再说长安君成蟜率秦军夺取屯留之后,便有意速速进兵与蒙骜合兵攻赵,建立功业。可是,当听完了樊於期讲述的吕不韦“纳妾盗国”的故事,便在屯留按兵不动,以观天下之变。
这日,张唐来到屯留面见长安君成蟜,告知秦、赵两军在庆都的战况,请求速进兵庆都,合兵伐赵。成蟜闻听不知该如何是好,便召樊於期商议。樊於期来到中军大帐闻知此事,便让长安君成蟜屏退左右从人,唯有他们二人,然后悄声对成蟜说:“臣以为不可也。当今秦王非先王之骨肉,乃吕氏之后,唯有公子是赢氏之根,当即秦王之位矣。而文信侯吕不韦所嫉恨者,唯公子也。今吕不韦命公子兴兵伐赵,乃故意将公子置于咸阳之外也。若公子在咸阳兴师发难,秦群臣必随之响应,吕不韦必危矣!而今,公子远在边外,吕不韦便可随意出入宫禁,与太后淫乐,无所顾忌矣。如此,其夫妻、父子共聚一窟,欢乐无比,所忌者,唯公子一人也。此次公子兴师助蒙骜伐赵,胜之,乃蒙骜之功;败之,则公子之过。轻者,则消籍,贬为庶民;重者,则伏首刑诛,命丧酒泉,除吕氏之后患,将赢氏之秦化为吕氏之秦也。此时秦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唯瞒于公子矣!故臣以为,公子不可援助蒙骜伐赵,而另想他策,即秦之王位,以复赢氏之秦也。”长安君成蟜久居深宫,年少无知,闻听樊於期如此一说,便信以为真,觉得自己也可能即位秦王,便说:“若依将军之意,当如何?”樊於期又说:“如今蒙骜率大军被困于都山不能归,而公子手握重兵于屯留。公子若能书写一《讨吕檄文》传布秦之各郡、县,言明,征讨吕不韦‘纳妾盗国’,乱宫之罪,以正赢氏嗣君之命,举国万民必会纷纷响应,忠心拥戴公子,以主秦之社稷也。此乃天赐良机矣。”成蟜闻听心情振奋,按剑而起说:“将军所言甚是也。吾乃赢氏之后,岂能屈膝于一商贾之子乎?唯请将军助之。”樊於期见成蟜果然有征讨吕不韦之意,便向其叩拜说:“为赢氏之秦千秋社稷,臣愿肝脑涂地,以报公子知遇之恩也。”成蟜连忙将樊於期扶起说:“将军请起,征讨吕不韦之事,还靠将军筹划也。”待樊於期站起身来,成蟜又说:“如今张唐到来请援之事当如何?”樊於期回答说:“征讨之事尚是机密,不可泄也。可先安抚张唐,使之回归都山大营,再商议征讨吕不韦之事也。”
二人商议已定,长安君成蟜便将张唐召入大堂之上说:“请将军先回归都山大营,待将兵士修整二日之后,便可前往也。”张唐闻听二日之后,便出兵增援,心中踏实了许多,便回到馆驿休息,准备明日返回都山大营。
待到第二日清晨一觉醒来,张唐暗自思量:“今日归之,莫若明日同大军一同前往都山也。”想到这里,便不想走了。张唐又在屯留待了一日,早晨起来,且不见成蟜、樊於期整顿兵马,前往都山增援。
原来,待张唐走后,成蟜与樊於期便召集手下的亲信商议征讨吕不韦之事,并草拟了《讨吕檄文》。只见《讨吕檄文》中写道:“长安君成蟜布告秦之臣民知悉:传国之义,适统为尊;覆守之恶,阴谋为甚。文信侯吕不韦者,以濮阳之贾人,窥秦之社稷,咸阳之主器。今秦王政实非先王之嗣,乃吕不韦之子也。始以怀娠之妾,巧惑先王,继以奸生之子,遂蒙血胤。自恃行金为奇策,邀返国为上功。秦之二君之不寿有繇,是何忍也?今三世之大权在握,孰能御之!朝岂真王,阴以易赢氏而为吕氏。吕不韦尊居仲父,终当以臣而篡君位矣。今秦之社稷将危,神人震怒!长安君成蟜为秦之嫡嗣,欲讫上天共主诛吕氏,以复秦之社稷。今甲胄干戈,载义声而生色;赢氏之子孙及臣庶,念先祖之德以同驱。待檄文所到之处,皆磨厉以须,车马临时,市肆勿便矣。”
长安君成蟜与樊於期将拟好的《讨吕檄文》,命人抄写了数十份,遣手下亲信,传布到秦国的各个郡、县。这些《讨吕檄文》在秦国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反响。有些臣民虽也有的听说过吕不韦的“纳妾盗国”的传说,但确实是真假难辨,也就不再介意。如今看到《讨吕檄文》,觉得可能是真,但兴兵响应《讨吕檄文》的人并不多。这是因为,当时朝中除了吕不韦的势力之外,已经入宫几年的嫪毐,逐渐摆脱了吕不韦的羁绊,拉帮结伙,并受到了太后赵姬的扶持,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。早在两年前,秦王政五年(前242年)时,就有“秦自四境之内,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,故毕曰:‘与嫪氏乎?与吕氏乎?”之说。可知,嫪毐势力已经崛起。因此,多数臣民目前还不愿意看到吕不韦倒下,嫪毐兴起,所以,大多数的臣民都持观望的态度,看事态的发展如何。
长安君成蟜与樊於期将《讨吕檄文》发出去之后,便开始在屯留一带招兵买马。而张唐在屯留等了二日,不但不见成蟜与樊於期兴兵增援蒙骜,却见其私自招兵买马,扩充兵力,紧接着又闻知《讨吕檄文》之事,觉得事情有变,不敢耽搁,便立即逃出屯留,星夜赶往咸阳,报知秦王政与吕不韦。
秦王政闻知小弟成蟜兴兵反叛,不由得大怒说:“成蟜如此不知好歹,兴兵作乱,必惩治之!”立即召仲父吕不韦入宫商议平叛之事。此时,吕不韦不但闻知张唐的报告,手下的舍人也已经将见到的《讨吕檄文》交于其手中。吕不韦看罢是心中暗喜:“这就看秦王政如何看待此事。若认为此事是真,就可借此确立父子关系;若不肯相信,也只能算是小人造谣生事,无稽之谈也,皆与自己无关矣。”当宫中内侍召其入宫之时,吕不韦本来就准备入宫报知,商议应对之策之意,便跟随内侍入宫拜见秦王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