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0二回五路破敌合纵休矣
嫪毐入宫假冒宦者
话说庞煖率领数十万五国联军“合纵”伐秦分兵而进,绕道蒲阪,进入秦国境内,连取数城,又很快攻至蕞城,确有一举攻破咸阳,横扫秦国之势。可是,当五国联军围攻蕞城时就没那么顺利了,遇到了顽强的抵抗。
当王翦等率领的秦国五路兵马到达蕞城外围,见五国兵马人多势众,未敢轻举妄动,便各自安营扎寨,等到吕不韦与蒙骜的中军到来。
庞煖闻知秦军主力到来,便与各国将领商议,唯有分出大半兵马迎战秦军主力,方能取胜。而蕞城内的秦国守军闻知援军到来,士气大振。
待吕不韦与蒙骜帅中军到来,便召集各路将军商议破敌之策。这时王翦说:“五国联军虽众,但不足虑矣!虽已连取数城,皆乘秦军不备也。如今蕞城有备,其围攻十余日而不能破之,可见,兵众而军心不一矣。末将以为,三晋与秦土地相连,征战久矣,习于秦之战法,而楚远在南方,来去甚远,自从张仪之后,三十余年秦、楚无战事。故当选精锐之军,先攻楚也。楚久不征战,必力不能支,而退却。楚乃大国,影响甚之。若楚军退,其他诸国必军心涣散,将不战而自溃矣!”吕不韦闻听觉得此计甚妙,便说:“王将军所言甚是也。”于是,命先锋五路兵马,各选出精兵一万,集中在一起,准备在深夜四鼓之时,偷袭楚军大营,先击败楚军。
可是,许多事情百密必有一疏。就在这时,李信手下有一牙将,名叫甘回,奉命押解粮草来迟,耽误了李信营中这一万精兵的战饭。李信也不问来龙去脉,怒声斥责说:“今决战之时,贻误战机该当何罪?”立即命人将其推出帐外斩首。众将见此,便上前为之求情。李信见众将求情,怒气稍消,便说:“看在众将之面,暂且饶汝性命,但活罪不可免也。”然后,命兵士鞭其背一百下,将甘回打得遍体鳞伤,血肉模糊,又命兵士将甘回送回自己营中。
甘回回到自己营中,对李信是憎恨至极,当闻知,秦军意欲深夜四鼓偷袭楚军大营之事,便在深夜之时,带着重伤悄悄的逃出李信大营,投奔楚军大营,要求面见主帅。楚军兵士连忙报知楚国主帅春申君黄歇。黄歇闻知深夜有秦军将士来投,必有要事,立即命将其带入中军大帐。甘回便将事情的原委,及秦军意欲偷袭楚军大营一事述说一番。黄歇闻听是大惊失色,心中暗想:“如此说来,楚军将全军覆灭哉!”而且事情紧急不敢有丝毫的耽搁,立即传令撤军,后退五十里。
当四鼓过后,王翦、张唐、杨瑞和、桓齮、李信各自率领精兵一万偷袭楚军大营。当五路兵马冲进大营,却不见一兵一卒,原来是个空营。五位将军汇聚一起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王翦见自己的妙计被楚军识破,愤怒至极,对众将说:“吾等已率军至此,岂可空手而归乎?莫若偷袭赵军大营也。”众将皆表示赞同。于是,各位将军调转马头随精兵,杀奔赵军大营。
赵军的主帅庞煖,同时也是五国联军的主帅,对秦军的突袭,已有所准备,传令将士不许出战,坚守营寨。王翦与众将指挥秦军猛攻赵军大营。庞煖唯恐有失,亲自持宝剑立于中军大帐之外,指挥将士坚守。并传令:“有擅自出大营迎战者,不管胜负,皆斩!”王翦等众将指挥秦军猛攻了一夜,赵军大营是坚如磐石,才知庞煖确实会用兵。待到天亮之时,蒙骜率领大军到来,韩、魏、卫三国兵马亦赶来增援赵军。两军对垒相持不下,各自暂时撤兵而回。
庞煖待各国兵马撤回,检点兵马,唯独不见楚军,便遣人探听其消息。那人回来报说:“楚军主帅春申君黄歇得知,秦军意欲五鼓偷袭楚军,不得已而退之。”庞煖闻听,是无可奈何,不由得长叹一声说:“事已至此,今后‘合纵’之术休矣!”
当各国主帅,闻知楚军退去,便纷纷向庞煖请求退兵。庞煖见此,知军心动摇,各国兵马难以统一调动,不可再战,于是,传令各国主帅,各自班师归国,自己亲自率赵国兵马断后。最后一次轰轰烈烈的五国“合纵”伐秦,以失败告终。
庞煖率赵军退回赵国后,心中怒齐国不肯“合纵”伐秦,使自己白白兴师动众,无功而返,便将怒气发泄在齐国身上,乘势伐齐,攻取了齐国的饶安(今河北盐山县西南),使赵国有了自己的出海口。
蒙骜见偷袭没有成功,便调动各路兵马,准备与五国联军决战。可是,突然探子回来报说:“五国兵马已经各自退去,庞煖率领赵军断后也。”蒙骜闻听,知庞煖善用兵,唯恐中埋伏,不敢轻易追杀,便来到中军大帐与吕不韦商议。吕不韦闻知五国联军不战而退,算是松了一口气,对蒙骜说:“当今之势,将军以为如何?”蒙骜回答说:“大军已聚集,岂能无功而反乎?末将以为,卫乃一小国,附属于魏,竟然亦‘合纵’,不自量力矣!莫若乘势伐魏,攻取濮阳(今河南濮阳市一带),占领朝歌(今河南淇县一带),灭掉卫国也。”吕不韦闻听欢喜,立即传令,兵伐魏国,夺取了魏国的东部领地,攻取卫国濮阳,占领了卫国的都城朝歌,废掉卫元君,立其子卫角,是为卫君角。并将卫君角及卫元君等卫国宗室迁往野王(今河南沁阳市一带)居之,成为秦国的附庸。秦将濮阳、朝歌等地并入秦之东郡。
楚考烈王见春申君黄歇率领楚军无功而返,才知五国“合纵”伐秦失败。为躲避秦患,不久,楚考烈王便迁都于寿春(今安徽寿县一带),仍称郢。
秦王政七年(前240年),秦王政虽然还没有亲政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亦开始过问政事。经过上次五国“合纵”伐秦,对天下之事更加关心。深知当今天下,对秦国威胁最大的是赵国,不灭赵国,难以一统天下也。这日早朝,秦王政便提出了当如何应对赵国之事。蒙骜闻听说:“大王所言甚是也。臣以为,五国‘合纵’伐秦,乃赵为主谋,唯有兴师伐赵,破其邯郸,使诸国无所依也。”文信侯吕不韦闻听,立即支持蒙骜说:“将军所言甚是也。赵之强,所依着,唯庞煖也,而庞煖又自恃智勇,善用兵而轻秦。不过庞煖老矣,无所虑焉。”于是,秦王政与吕不韦命蒙骜为大将军,张唐为副将,率师二十万,兴兵伐赵。
蒙骜、张唐率大军很快进入赵国境内,连续攻取了龙邑(今河北行唐县一带)、孤邑(河北曲阳县一带)、庆都(河北唐县一带)。赵悼襄王闻报,秦兴师伐赵,来势凶猛,连攻取三城,不由得大惊失色说:“秦果然是虎狼之国也。五国之兵刚息,今又兴刀兵矣!”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。庞煖说:“秦虽虎狼之师,但长途跋涉,深入赵境,则不足虑矣。臣愿率一旅之师而拒之。”赵悼襄王闻听,心中欢喜说:“有老将军在,寡人无忧矣!”于是,命庞煖为大将军,扈辄为副将,率二十万赵军拒敌。
庞煖与扈辄率领赵军来到庆都城外四十里处安营扎寨,与秦军的都山(亦称庆都山)大营相持。蒙骜与张唐闻知,庞煖率赵军前来迎战,亦不敢轻敌,便有准备长期作战的意思,唯恐粮草供给不足,便遣兵士回咸阳,请求速发粮草接济。
秦王政闻知,立即召集文信侯吕不韦商议。吕不韦说:“粮草供给,事关重大,不可迟疑也。但还当兴兵攻赵之上党,分赵国之力,以助蒙骜、张唐之力矣。”秦王政闻听觉得有理,便问:“以仲父之意当如何?”吕不韦便举荐长安君成蛟蟜为大将军说:“王弟长安君将近弱冠,素有将兵之意。臣以为,上党数次为秦之地,若伐之,可谓轻车熟路,可使长安君为将,伐上党,再增援蒙骜、张唐也。”秦王政听罢,觉得若使成蟜为将尚可,只是年幼,又不懂军事,初次临阵有些不放心,便说:“成蟜年少,岂能独自担当大将军之重任乎?故当选一将军辅佐之。”吕不韦思虑一番,便说:“臣以为,将军樊於期乃能征惯战之将,可为其副将以佐之。”秦王政听罢点头应允。于是,命长安君成蟜为大将军,樊於期为副将,兴师十万,兵伐上党郡。成蟜当时年纪不过十七八岁,年轻好胜,不知战场之凶险。当闻知自己被举荐为大将军,心中非常欢喜,便入朝叩拜领命。
长安君成蟜与樊於期率领秦军,进入上党郡,很快就攻取了屯留(今山西屯留县一带)。成蟜意欲速速进军,夺取上党郡,与蒙骜、张唐合兵一处,一同攻取赵都邯郸。可是,樊於期且劝成蟜说:“以当今之势不可速进也。莫若屯驻屯留,以观天下之变矣!”成蟜不解其意说:“蒙骜、张唐两位将军正与赵军激战,若能破邯郸灭赵,可一统天下也,此谓天下之变矣!”樊於期却摇头说:“公子所言虽是,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。”于是,樊於期向长安君成蟜讲述了一个,已经在秦国广为流传的吕不韦“纳妾盗国”的故事。成蟜听罢是大惊失色。
关于吕不韦“纳妾盗国”的传说,在秦国已经流传多年。那么这个传说从何而来呢?要揭开这个谜底并不难。其实,这正是吕不韦自己编造的一个故事,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。
其实,吕不韦乃一位社会地位低下的商贾,一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、文信侯,掌管朝政大全,虽然是喜出望外,可是,自己与那些王公贵戚相比,总是觉得低人一头。当秦庄襄王在世之时,还有一定的依靠。如今秦庄襄王死后,虽然与太后赵姬相互之间,有了特殊的暧昧关系,但太后赵姬毕竟是女人,不是依靠的对象。于是,吕不韦便利用了自己与赵姬这种特殊关系,编造了这样一个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