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回庞煖用兵蒙骜丧命成蟜叛秦王翦平乱(2 / 2)

吕不韦来到宫中,看到秦王政正在发怒。当秦王政看到吕不韦到来,便拿出刚刚得到的《讨吕檄文》说:“仲父可见过此檄文乎?”吕不韦接过来略微观之,还给秦王政说:“臣亦刚刚看过也。臣以为,此乃无稽之谈,何足挂齿哉!樊於期历来仇怨于臣,久有叛秦之意,此所谓,若欲反叛,何患无辞乎?”秦王政闻听说:“成蟜弟年少无知,当如何处置耶?”吕不韦解释说:“大王勿虑也。长安君年少无知,必是受樊於期之蛊惑,实乃樊於期之罪矣。”秦王政闻听,心情稍缓,又问:“以仲父之意当如何?”吕不韦说:“臣以为,樊於期乃一勇之夫,有何能为?臣可遣兵马平之,将樊於期生擒至咸阳,以严惩焉!”秦王政闻听点头应允。于是,立即升大殿,命王翦为大将军,张唐、桓齮为副将,率领二十几万大军前往屯留平叛。同时,还遣使前往庆都秦军大营,命蒙骜率师回军,亦前往屯留平叛,两路夹击。

这位王翦非同一般,乃秦国关中频阳东乡(今sxfp县东北)人,是位杰出的军事家,后来成为秦始皇兼并六国的最大功臣,与白起、廉颇、李牧并列为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。

再说蒙骜自从遣张唐前往屯留向长安君成蟜、樊於期求援之后,便整顿兵马,坚守都山大营,与庞煖的赵军相持不下,只等待援军到来,两路夹击赵军,与庞煖决战。可是,蒙骜左盼右盼总不见援军到来,也不见张唐回归,不知如何是好。

这一日,突然有秦使到来,传秦王政的旨意,命其速速回军,前往屯留平叛。蒙骜闻听是大吃一惊,不得不遵旨而行,传令全军班师回归,前往屯留平叛。蒙骜深知庞煖之厉害,唯恐有失,一面封锁退兵的消息,一面将兵马分为三队,知己亲自率后队兵马断后。

庞煖亦知蒙骜之厉害,率领赵军一直与秦军相持,不敢轻易与秦军决战。但见秦军数十日不出兵挑战,心中疑虑,便遣将士四处探听秦军的动静。当庞煖闻知,长安君成蟜与樊於期率增援兵马叛秦,蒙骜正奉命准备撤军平叛,心中是惊喜万分,暗想:“此乃破秦立功之良机也,不可错过,万不可放走蒙骜矣。”于是,立即升大帐调兵遣将,命扈辄率领三万精兵,从小道悄悄的绕到秦军撤军的必经之路,太行山的密林深处埋伏下来。庞煖一再嘱咐扈辄说:“蒙骜乃久经沙场的老将军,必亲自断后也。将军可待前两路大军过后,唯有蒙骜后队之时,再邀击截杀,即使不能击杀蒙骜,亦可大挫秦军之锐气矣。”扈辄尊令而行。

当扈辄率领三万赵军将士,来到太行山的密林深处,将兵马埋伏好之后,没过多久,就见秦军兵马到来,第一队、第二队的兵马先后过去。过不多时,只见蒙骜率领后队秦军渐渐来到近前。扈辄从心中钦佩庞煖,果然不出其所料。待时机一到,扈辄命兵士击鼓而进,从山谷中冲杀出来,堵住了蒙骜的去路。蒙骜见此,果然不出所料,赵军已有埋伏,不过,前两队秦军已经过去,心中已无所顾虑,便崔战马迎向前去,高声说:“汝是何人,竟敢阻拦吾蒙骜之去路也。”扈辄见蒙骜已是年过七旬,仍是威风凛凛,甚是钦佩,提大刀,崔战马亦迎上前去说:“在下乃赵之大将扈辄是也!久闻老将军威名,今日相见果然不凡。不过将军老矣,不可力战,何不下马降之?”蒙骜闻听大怒说:“尔乃无名鼠辈,何敢出此狂言!”说罢,崔马挺戟向扈辄刺去。扈辄当然不甘示弱,挥大刀迎战。二人刀戟相碰厮杀在一起。扈辄凭着年轻气盛,力图一举击败蒙骜。而蒙骜虽然老迈,但勇力不减当年。你来我往大战二十余合,扈辄便有些力不能支,但不敢退却,拼力抵抗。正在危机时刻,庞煖率赵军主力前来接应,从秦军后面冲杀过来。蒙骜见此不敢恋战,便指挥秦军力图突破包围,冲出山谷。可是,庞煖见已将蒙骜围困,心中大喜,岂能将其放过,立即指挥赵军四面围攻。

这时已经过去的秦军,闻知大将军蒙骜所率后队被赵军围困,便回军解救。庞煖闻知,命扈辄率赵军迎战回援的秦军,自己指挥赵军继续围攻蒙骜,并将秦军分割成几块。蒙骜见自己身边的将士越来越少,而赵军是越来越多。庞煖原本欲生擒蒙骜,但是,以蒙骜之勇,十几员战将围攻,皆不是蒙骜对手,多被刺死。庞煖不得不改变主意,命弓箭手向蒙骜齐射,将蒙骜置于死地。可怜蒙骜秦如此名将死于乱箭之下,浑身上下,连同战马如同刺猬一般。秦军见主将战死,皆无心恋战,四下奔逃,死伤无数。回援的秦军闻知,蒙骜战死,只好撤军而回。

都山之战赵军大胜,秦军损失惨重,蒙骜战死。消息传到咸阳,秦王政与丞相吕不韦闻听是大惊失色。这面长安君成蟜与樊於期的叛乱还未平息,今又秦军惨败,蒙骜战死。君臣二人心情十分焦虑。特别是吕不韦,深知蒙骜的重要性,唯有寄希望于王翦能迅速平定叛乱,使秦国上下能安定一时。

再说王翦与张唐、桓齮奉秦王政之命,率十万大军前往屯留征讨长安君成蟜与樊於期。而此时,樊於期已经率兵出屯留夺取了长子(今sxcz县一带)、壶关(今sxhg县一带),气势正盛。当成蟜闻知王翦率大军前来征讨,已近屯留,心中惊惧,急忙命人召回樊於期,商议如何抵挡王翦大军。

樊於期闻知,急急从壶关赶回屯留。成蟜见樊於期到来,便说:“今王翦已率大军将至屯留当如何?”樊於期闻听安慰成蟜说:“公子勿虑也。蒙骜战死于赵,王翦之辈不足虑也。今吾军气势正盛连夺二城,集三城之兵马有十五万之众,足以击败王翦,兵进咸阳。到那时,公子便可即位,主秦赢氏之社稷矣!”成蟜听罢,仍是放心不下说:“以王翦、张唐之勇,胜之难矣!”樊於期略加思索说:“为确保胜之,公子可遣使赴赵,请求救援。今庞煖若以得胜之师而援之,内外夹攻,王翦必败矣!”成蟜闻听,心中欢喜,便亲自写好求援书简,遣使前往赵都邯郸。

赵悼襄王看到成蟜的求援书简,心中欢喜,立即书写回简,表示一定出兵相助,要求成蟜、樊於期坚守屯留,待赵军一到,内外夹击王翦,大事可成矣。同时为了表示诚意,还将赵国的饶邑(今hbry县东北)封给成蟜。

成蟜接到赵悼襄王的回简,心中欢喜,立即召樊於期告知。樊於期闻知赵国愿出兵相助,更是有了底气。待王翦兵马到来,前来挑战,便率兵出城迎战。

王翦见樊於期来到阵前,便高声说:“叛贼樊於期,久食国家俸禄,不思报效,反引诱长安君反叛,大王何负于汝乎?”樊於期先向王翦施礼,然后说:“王将军所言不错,吾久食俸禄,理当报效国家也。但王将军难道不知吕不韦‘纳妾盗国’之事乎?故当今大王非赢氏之后,而是吕氏奸生之子。吾世受国恩,何忍赢氏之秦为吕氏之秦哉。长安君乃先王血胤,赢氏之脉,臣奉之为主,可即王位,何谓诱叛乎也。今王将军若念先王之祀,秦之社稷,当一同举义,合兵杀回咸阳,诛朝中之吕贼,废篡国之伪主,共扶立长安君为王。如此,王将军仍不失封侯之位,赢氏之忠臣矣!”王翦闻听大怒说:“樊将军休得胡言!此乃秦之社稷之大事,以先王之英武,岂能不明乎!‘纳妾盗国’之说,皆是谣言蛊惑,意欲毁秦之社稷于一旦,不可信也。将军轻信谣言而诱惑长安君反叛,又致使蒙骜将军兵败身亡,乃灭族之罪矣!如今,将军若能幡然悔悟,下马投降,尚可保其性命。如若不然,待兵败被擒,将祸灭三族,碎尸万段矣!”樊於期闻听瞋目大怒说:“王翦休出狂言!待吾先斩汝首,再入咸阳斩吕贼也!”说罢崔马向前,挥手中大刀向王翦砍去。王翦亦不甘示弱,拨马躲过大刀,反手一枪向樊於期刺去。于是,二人在两军阵前大战一场,杀了三十余回合未分胜负。张唐在一旁观阵,唯恐王翦有失,便崔马上前换下王翦。樊於期连战二将毫无惧色,与张唐仍是杀的难分胜负。王翦见此,便指挥秦军冲杀,与樊於期的兵马混战在一起,各有损伤,直到傍晚各自收兵。

成蟜见樊於期回到屯留,心中欢喜。此战,成蟜在城上观战,才知樊於期之勇,便设宴为樊於期庆功。而王翦回到秦军大营,见一时难以取胜,便召集张唐、桓齮等将军商议说:“诸位将军,今日一战可知叛军之众,樊於期之勇也。不过,以樊於期之勇不足虑也,而以长安君之名,叛军共拥之,乃所虑之。若能遣一人入屯留,说服长安君悔过,叛军不战自败也。”众将闻听,这是个好主意。这时张唐说:“末将手下有一位偏将,姓杨,名端和,闻知其为屯留人,曾在长安君门下当过舍人。若是遣其入屯留作为内应最为合适也。”王翦闻听心中欢喜,立即将杨端和召入中军大帐商议说:“将军昔日曾为长安君之舍人,又乃屯留人氏,若能遣入屯留,劝谏长安君翻然悔过,献城而降,不但可免将士刀兵之苦,亦可保长安君之安也。不知将军以为如何?”

杨端和闻听毫不犹豫的回答说:“末将愿往,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也。”王翦见杨端和应允便说:“待吾修书简一封,请将军带入城中。望将军千万小心行事矣。”杨端和连忙说:“请大将军放心,屯留城中末将亲属甚众,皆可相助也。”王翦很快写好书简,交于杨端和说:“将军可更换为叛军装束,待明日两军混战之时,混入叛军之中,进入屯留也。”杨端和接过书简,便依计而行。第二日,两军混战一场,便各自收兵,杨端和果然跟随叛军混入屯留城内。

欲知杨端和能否说服长安君成蟜,幡然悔悟,献城投降,且听下回分解。

;

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扑倒男主好饥_渴!!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:meinvmei222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