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回窃符救赵白起自刎兵伐洛邑东周灭亡(1 / 2)

第九十七回窃符救赵白起自刎

兵伐洛邑东周灭亡

话说信陵君魏无忌率领千余门客、舍人,百余骑乘,意欲赴邯郸与秦军决一死战,以报平原君赵胜之请。当来到魏都大梁夷门时,忽见一位年过七十的老者拦阻去路。信陵君来到近前一看,乃是好友、看守夷门的侯赢,便将事情的经过,及意欲赴邯郸与秦军决一死战,述说一番,便告辞而行。而侯赢却不卑不吭的说:“公子勉之,老臣不能从也。”

当信陵君魏无忌率领众人离开夷门,行至数里,心中不快,自语说:“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,天下莫不闻,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吾岂有所失哉?”想到这里,信陵君便调转马头而还,回到夷门问侯赢说:“先生必知,此去吾必危矣,而先生不增一言,何故?”侯赢闻听却笑者说:“臣知公子必还也。”然后又说:“公子喜士,名闻天下。今有难,无他端而欲赴秦军,譬若以肉投馁虎,何功之有哉?尚安事客?然公子遇臣厚,公子往而臣不送,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。”魏无忌闻听叩拜请教说:“如此说来,先生必有教吾之策也。”侯赢便悄声对魏无忌说:“臣必有言也。臣闻晋鄙之兵符常在大王卧内,而如姬最幸,出入大王卧内,力能窃之。臣闻,昔如姬之父为人所杀,如姬资之三年,自王以下,欲求报其父仇,莫能得。如姬为公子泣,公子使客斩其仇头,敬进如姬。如姬感公子之恩,欲为公子死,无所辞,顾未有路耳。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,如姬必许诺,则得虎符夺晋鄙军,北救赵而西却秦,此五霸之伐也。”魏无忌闻听此计可行,便依其计而行。于是,率众人又回到府中,亲自前往后宫面见如姬,将盗符救赵之计述说一番,请如姬帮忙。如姬立即应允,从宫中盗取兵符交于与魏无忌。

魏无忌得到兵符后,便再次率领众人来到夷门。侯赢前来送行,并对魏无忌说:“将在外,君令有所不受,以便国家。公子即合符,而晋鄙不授公子兵,而复请之,事必危矣。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,此人力士。晋鄙听,则大善;不听,可使击之。”魏无忌闻听此言,不觉泪下。侯赢见信陵君魏无忌哭泣不言,便说:“公子畏死邪?何泣乎?”魏无忌说:“晋鄙嚄唶宿将,往恐不听,必当杀之,是以泣耳,岂畏死哉?”于是,魏无忌便依侯赢之意去请朱亥。朱亥笑着曰:“臣乃市井鼓刀屠者,而公子亲数存之,所以不报谢者,以为小礼无所用。今公子有急,此乃臣效命之秋也。”遂与魏无忌一同前往晋鄙的魏军大营。当魏无忌再次来到夷门,拜谢侯赢。侯赢轻声的说:“臣本宜从之,但老不能矣。请数公子行日,以至晋鄙魏军大营之日,吾北乡自刭,以送公子也。”

数日之后,信陵君魏无忌来到了邺城的魏军大营,求见主将晋鄙,取出兵符,矫魏安釐王令代晋鄙为将。晋鄙接过兵符检验,果然是真的,但又疑之:“如此重大事情,何以只有兵符而吾书简旨意乎?”然后举手示意信陵君说:“今吾拥十万之众,屯于境上,国之重任,今公子单车来代之,何如哉?唯请示大王方可也。”这时,朱亥在一旁厉声喝道:“大将军不尊王命,莫非欲反乎?”晋鄙闻听大惊,见此人身宽体胖,喝声如雷便问:“汝乃何人,竟如此无礼哉!”只见朱亥也不搭话,从衣袖取出四十斤重的铁椎向晋鄙头上击去。晋鄙躲闪不及,顿时是脑浆迸裂,气绝身亡。朱亥椎杀晋鄙后,信陵君魏无忌便用兵符召集众将,来到中军大帐对众将说:“大王有旨,命吾代晋鄙为将,兴师救赵,而晋鄙不尊王命,故而诛之。晋鄙之死与众将无关,安心听令,不可妄动也。”众将官平时都很钦佩信陵君的为人,因此,无人怀疑真假,皆愿听令。

当信陵君魏无忌率众人离开大梁后,没过多久,魏安釐王就发现兵符不见了,到处寻找不见踪影,心中大惊,为防不测,立即命将军卫庆前往晋鄙大营告知。可是,当卫庆来到大营,得知晋鄙已经被诛杀身死,而信陵君魏无忌已经做好兴兵援赵的准备。卫庆见信陵君魏无忌兴师援赵之心已决,无法改变,便意欲返回大梁,报知魏安釐王。信陵君便上前阻拦说:“将军既然已经到此,勿要速归也。待吾破秦军救赵后,再请将军将大军带回魏国,奏明大王不迟矣。”卫庆闻听无奈,只好留在军中一同前往赵国。

信陵君魏无忌先是犒赏三军,然后整顿魏军,下令说:“父子俱在军中者,父归。兄弟俱在军中者,兄归。独子无兄弟者,归养。患有伤病者,留于魏。余者兵将,同心协力,迎战秦军,一决胜负矣!”于是,选得精兵八万人,军心大振,进兵赵国,以击秦军。

此时楚军在令尹、春申君黄歇的率领下,停留在楚国境内,以观各国兵马的进退。当闻知魏军已由信陵君魏无忌取代晋鄙为将,兴师救赵,也不甘心落后,便指挥楚军跟进。

而秦军在郑安平、王龁的指挥下,正是全力围攻邯郸城,对魏军的突然到来没有防备,使秦军顿时大乱。不久,楚军又赶到,与魏军合兵攻击秦军。邯郸城内的平原君赵胜与老将军廉颇,见各国兵马到来,便打开城门冲杀出来。秦军遭到内外夹攻,将士已经久战,疲惫不堪,渐渐力不能支,败退下来。魏、楚、赵三国合兵追杀,秦军是大败,损失惨重,死伤过半,赵国之危遂解。由此,救邯郸,存赵,赵孝成王及平原君赵胜亲自迎信陵君于邯郸城外,平原君负籣矢为信陵君先引。赵孝成王再次拜谢说:“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!”

当侯赢与信陵君告别,待信陵君到达晋鄙大营后,侯赢果然在北乡自刭。魏安釐王怒信陵君盗其兵符,矫杀晋鄙,信陵君魏无忌不敢再回魏国。后来,便请卫庆将魏军带回魏国,自己与众宾客、舍人客留于赵国。

再说此时的秦昭襄王闻知,魏、楚两国兵马援救赵国,秦军是节节败退,郑安平与王龁的告急书简不断传到咸阳,秦昭襄王是不知如何是好,便迁怒于白起,憎恨白起不肯将兵之事,便怒问内侍说:“白起离开咸阳否?”一名内侍见其如此大怒,便悄声说:“白起将军身体尚未痊愈,尚未离开也。”秦昭襄王闻听更怒说:“速速传寡人旨意,命其立刻离开咸阳,不得停留半日矣!”那内侍便奉旨前往武安君府,传达秦昭襄王的旨意。白起知秦昭襄王因邯郸之败,必会怨恨自己,心中也有所准备,虽然自己的病情没有什么好转,接旨后,也只好收拾行装离开咸阳。

白起虽然是战功卓著,受到的赏赐也很多,但大都抚恤手下将士及眷属,自己所余甚微。当离开咸阳之时,送行之人是寥寥无几,白起不由得仰天长叹说:“昔范蠡曾言:‘狡兔死,走狗烹。’吾白起为秦征战,戎马一生,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,攻取七十余座城池也,故当烹之!”

范雎在家中闻知,秦昭襄王将白起强行赶出了咸阳,心中欢喜,总算是去掉了自己的一块心病。可是,到第二日,范雎觉得不对劲:“以白起之才,若不趁此时将其除掉,若是日后重新被秦昭襄王启用,终是自己之祸患也。”想到这里,范雎便穿戴整齐入宫拜见秦昭襄王。

当秦昭襄王见到范雎心情稍有好转,对范雎说:“寡人已将白起逐出咸阳,丞相可知乎?”范雎回答说:“臣知之。不过,臣还闻知,白起行前怏怏不乐,怨声不绝也。故臣以为,白起所言重病在身,不过是托辞矣。今虽离开咸阳,但若逃往他国,必为所用也,乃秦之祸患矣!”秦昭襄王闻听大惊说:“如此说来,当遣使追回,留于咸阳也。”范雎却摇头说:“不可也!昔孙膑之故事,大王可知乎?故莫若赐死矣。”秦昭襄王听罢沉思半晌,才说:“丞相所言甚是也。寡人就赐利剑一柄,令其自裁矣!”于是秦昭襄王遣使捧利剑一柄,追赶白起。

秦使刚出宫不久,车乘便被范雎中途叫住,不知何事。范雎取出黄金五十镒,送与使臣,然后说:“大夫此行事关重大,务必将白起除掉,带回首级,以解秦之后患矣。”那使者深知范雎的权势及用意,不敢得罪,满口应允。

此时,由于白起病情加重,行动缓缓,离开咸阳不过二十余里,来到一个叫杜邮的小镇,暂时停下来休息。忽见一队秦军千余人来到白起所居的客栈,命白起接旨。白起勉强起身接旨。秦使臣便宣布了秦昭襄王的旨意说:“罪臣白起有负寡人重托,而致邯郸兵败,故当赐死矣!”然后,秦使臣奉上宝剑一柄小声说:“唯将军自裁也。”白起接过宝剑呆滞半晌,悲痛万分,回想自己戎马一生,为秦国屡立战功,如今却落了个如此下场,不由得仰天长叹说:“吾白起何罪乎?竟然到如此地步焉!”可是,白起又低头沉思良久,非常内疚地说:“吾当死矣!死于吾手各国将士何止百万!唯长平一战,坑杀赵之将士四十余万也,其何罪乎?”说罢拔出宝剑自刎而死。此乃秦昭襄王五十年(前257年)十一月也。

白起(?—前257年),嬴姓白氏,名起,其先祖为秦国公族,故《战国策》中又称公孙起。郿(今陕西眉县)人。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。秦武公死后,公子白未能继立,武公的同母弟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,是为秦德公。秦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故都城雍(今陕西凤翔)附近的平阳(今陕西歧山县一带),秦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。公子白死后,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。白起之父希望白起长大之后,能象当年的吴起一样,成为著名的将军,便为其取名为白起。白起十五岁从军,英勇善战,成为名垂千古的名将。

白起之死,引起了大多数秦人的同情,后来,有许多城邑为白起立祠祭祀。秦始皇统一天下称帝后,仍不忘记白起为秦国立下的赫赫战功,并将太原封给其儿子白仲。因此,直到现在,陕西省境内仍留下很多的白起祠、白起庙、白起坟等古迹。

秦昭襄王将白起赐死之后,暂时发泄了一下自己心中的怒气,可是,仍是无法扭转邯郸战事的败局,便再次召应侯范雎商议。范雎思虑再三,便说:“邯郸之战唯魏军最强,若魏军退,赵、楚不足虑也。故当遣张唐为大将军兴师伐魏。魏危,魏军必撤矣。”秦昭襄王闻听觉得有理,便命张唐为大将军,率秦军十万伐魏,攻击邺城(河北临漳县与磁县交界处),以抄魏军之后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