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回欲荐贤士王稽献书范雎献策远交近攻(1 / 2)

第八十七回欲荐贤士王稽献书

范雎献策远交近攻

话说胡伤摔于马下,赵军将士见此是蜂拥而上,秦军将士见主将摔于马下,急忙上前救助,两军将士拼杀在一起。正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候,兵尉斯离闻报,主将胡伤被困在北山之下,立即率一股秦军前来增援到此,见胡伤如此危机,便指挥秦军拼死杀入重围,将胡伤救出,使胡伤逃过此劫。

再说阙与城中的赵军将士,虽然已是精疲力竭,但闻知赵奢的援军已经攻至城下,士气大振,便打开城门,迎击秦军。赵军对秦军是内外夹击,胡伤身负重伤,难以主持有效的进攻,秦军士气大挫,只好败退而逃。赵奢便指挥赵军乘胜追杀五十余里,直至迫使秦军退出赵境才收兵。

此战,赵军是大获全胜,是赵奢的成名之战,因此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。而胡伤的秦军是损失惨重,二十万大军所余不过十万,是秦国近二十余年少有的失败。

胡伤率领残兵败将退出赵国,心情十分沉重:“如此大败以何面目见大王与丞相乎?”当胡伤率败军来到魏国境内,距离几邑不远时,便心生一计:“何不趁魏不备之机,夺取几邑,以将功赎罪矣。”胡伤想到这里,便指挥秦军扑向几邑。其实,魏国镇守几邑的将官,闻知秦军从赵国大败而回途经地,唯恐秦军借机攻城,已经有所防备。当见秦军果然意欲攻几邑,立即一边加强防守,一面命人前往都城大梁求救。

魏安釐王闻报几邑危机,便一面命信陵君公子无忌率军五万救援几邑,一面遣使前往赵国请求救助。赵惠文王闻报便召集群臣商议。廉颇见阙与之战,赵奢是威名大振,被封为马服君,自己岂甘落后,主动请求率师救魏。赵惠文王素来知道廉颇的性情,便命其为大将军率师五万援救魏国。

胡伤原以为几邑无备,可是当攻城之时才知,赵军已经有所防备,连攻十余日而不能破城,心中烦恼。正在此时,胡伤又闻知信陵君魏无忌率领赵军前来援救几邑。紧接着,又闻报赵国老将廉颇亦率赵军前来救援。心中大惊,深知:“信陵君魏无忌与廉颇可不是好惹的,都是能征惯战之名将。而自己新败,士气不振,难以抵挡,唯有速速退军,如若不然,有全军覆灭的危险。于是,传令停止进攻几邑,撤军回国。可是,当行至中途,仍是遇到了廉颇率领的赵军,被截杀一阵,又是损失不小。当逃回秦国检点兵马,二十万大军所剩不过七八万。

秦昭襄王闻报,胡伤大败而归不由得大怒,将胡伤召入宫中当面斥责,又意欲将其斩首示众。胡伤知自己,败军辱将唯有受死。这时丞相魏冉出来为胡伤讲情说:“大王息怒。胡伤兵败理当处死,但其屡立战功,唯此一败,可饶死罪,削职为民以示惩戒足矣。再者,胡伤之能,确非赵奢、廉颇之对手也。”群臣见魏冉为其讲情,也都出来劝谏。秦昭襄王见群臣皆为胡伤讲情,怒气渐消,便依魏冉之意,罢其爵位,削职为民。胡伤是叩拜谢恩而退去。

穰侯魏冉为何要为胡伤讲情,这也是有原因的。一是,胡伤是白起的部将,也就是说,胡伤也是魏冉的爱将,故当为其说情。二是,胡伤阙与之败,魏冉也是有责任的,这就要从头说起。

就在秦昭襄王命胡伤为大将军伐赵,围攻阙与时,有一位客卿,名造,素来与魏冉友善,处处讨好魏冉。当闻知胡伤伐赵,便对魏冉说:“秦封君以陶,藉君天下数年矣。攻齐之事成,陶为万乘,长小国,率以朝,天下必听,五伯之事也;攻齐不成,陶为邻恤,而莫之据也。故攻齐之于陶也,存亡之机也。”魏冉闻听,心中一动说:“今伐赵之师已出,何以伐齐乎?”客卿造回答说:“君于成之,何不使人谓燕相国曰:‘圣人不能为时,时至而弗失。舜虽贤,不遇尧也不得为天子;汤、武虽贤,不当桀、纣不王;故以舜、汤、武之贤,不遭时,不得帝王。令攻齐,此君之大时也已。因天下之力,伐仇国之齐,报惠王之耻,成昭王之功,除万世之害,此燕之长利,而君之大名也。《书》云,树德莫如滋,除害莫如尽。吴不亡越,越故亡吴;齐不亡燕,燕故亡齐。齐亡于燕,吴亡于越,此除疾不尽也。以非此时也,成君之功,除君之害,秦卒有他事而从齐,齐、秦合,其仇君必深矣。挟君之仇以诛于燕,后虽悔之,不可得也矣。君悉燕兵而疾僭之,天下之从君也,若报父子之仇。诚能亡齐,封君于河南,为万乘,达除于中国,南与陶为邻,世世无患。愿君之专志于攻齐而无他虑也。”魏冉听罢觉得有理,若能与燕合兵伐齐无忧也。于是,写一密简遣使前往燕国,拜见燕相国、成安君公孙操。

公孙操看罢密简,对来使说:“请贵使回禀丞相,今燕已非昔日先王之燕也。武成王新立,百事待兴,前韩、魏来伐,尚无力应对,何以兴兵伐齐乎?待燕安定兴起,再约秦伐齐矣。”说罢亦写一密简由秦使带回,呈给魏冉,以示拜谢。

魏冉看罢回简,知燕武成王新立,无意伐齐之意,心中不乐。这时客卿造说:“今赵伐齐,取平邑(今河南南乐县东北)等,可知齐国力已衰也。臣愿率一旅之师,为丞相伐齐矣。”魏冉闻听心中欢喜,便奏请秦昭襄王兴兵伐齐。秦昭襄王因齐地遥远,本无伐齐之意,但见穰侯魏冉坚持伐齐,只好应允。于是,命客卿造为大将军,率师十万伐齐。

秦昭襄王三十七年(前270年),客卿造率领大军越过韩、魏地界,进入齐国,很快攻占了齐国的刚邑(今山东宁阳县东北)、寿邑(今山东东平县西南)。秦昭襄王闻知秦军夺取刚、寿二地,皆与陶邑相邻,便将二城封给穰侯魏冉。魏冉心中欢喜,果然被客卿造言中,因此,对客卿造更加重用。而胡伤兵败求助之时,正是客卿造伐齐之时,秦国内一时之间无兵可派,因此,说胡伤兵败,魏冉也是有一定的责任。可是,不久为此事,也给魏冉带来了灾祸。

此时客居王稽家中的范雎,来到秦国已是一年有余,一直得不到秦昭襄王的召见,更得不到启用。可是,范雎时刻都关注着秦国以及天下诸国形势的变化,等待机会。当闻知胡伤伐赵战于阙与,胜负难卜之时,而魏冉却执意兴兵伐齐,攻取刚、寿二邑,又皆封给魏冉,不久又闻知,魏冉还有再伐齐之意,便对王稽说:“穰侯如此不顾秦之大利,而贪图一己私利,岂不误国乎?”王稽说:“穰侯权势之重无人敢言,大王亦无奈也。”范雎说:“小人愿写一书简,请大夫呈予秦王,言其利害,以解秦之危也。”王稽知范雎之才,便点头应允。

第二日,王稽入宫拜见秦昭襄王,将范雎的书简呈上。秦昭襄王打开观看,只见上面写道:“臣闻,明主立政,有功者,必赏之;有能者,必官之;劳大者,其禄厚;功多者,其爵尊;能治众者,其官大也。故无能者,不敢当职;有能者,亦不得隐蔽焉。使以臣之言为可,愿行而益利其道;以臣之言为不可,久留臣无为也。语曰:‘庸主赏所爱,而罚所恶;明主则不然,赏必加于有功者,而罚必断其有罪者。’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,而腰不足以待斧钺,岂敢以疑事尝试于大王乎?虽以臣为贱人而轻辱,独不重任者之无反复于王邪?且臣闻周有砥砺,宋有结缘,梁有县藜,楚有和朴。此四宝者,土之所生,良工之所琢也,而为天下名器。然则圣王之所弃者,独不足以厚国家也。臣闻善厚家者,取之于国;善厚国者,取于诸侯。而天下有明主,则诸侯不得擅厚者,何也?为其割荣也。良医知病人之生死,而圣主则明于成败之事,利则行之,害则舍之,疑则少尝之,虽舜、禹复生弗能改矣。语之至者,臣不敢载之于书;其浅者,不足以听也;其意者,臣愚而不概于王之心矣;其妄言者,浅而不可用哉。自非然者,臣愿得少赐游观之间,望见颜色矣。臣一语无效,请伏斧质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