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回五国伐秦自去帝号齐王灭宋声威大震(2 / 2)

果然不出白起所料,各国兵马尽管声势浩大,其实最有战斗力的唯有李兑率领的赵军,但李兑又不愿意让赵军冲锋在前,因而力推齐为纵约长,苏秦为帅;其次是苏秦率领的齐军,但齐之意不在秦,而是准备力量伐宋;燕只是派出了少数兵士,依附于齐军,故言“五国伐秦”,没有燕国;韩、魏虽然最为积极,但两国兵马统归身为魏相国的孟尝君田文指挥,战斗力极弱;而楚国参与“合纵”并不积极,只是唯恐触天下之怒,不得不应付一下。因此,六国兵马虽众,并不敢轻易与秦军展开大战。白起将自己掌握的情况,立即遣使回咸阳,报于秦昭襄王、魏冉。二人闻听觉得,虽有可乘之机,但还是不敢轻易冒险,莫若遣使前往各国割地求和。于是,遣使前往赵国,面见赵惠文王,表示秦愿将王公、符逾两城归还赵国以和之。同时遣使前往魏国,面见魏昭王,表示秦愿将温、轵、高平三城归还魏国。

赵惠文王见秦使到来,愿归还王公、符逾两城言和,便应允之,遣使前往成皋报知李兑,使其撤兵而归。李兑本就不想与秦军大战,故一直推诿不前,今接到赵惠文王的旨意,便有了退兵的借口。苏秦闻知,极力劝阻李兑,不要与秦言和退兵。可是李兑撤兵意决,数日后,李兑便率赵军退去。此时,孟尝君田文也接到了魏昭王命其退兵的旨意,如今见赵军退去,便率魏军也退去。苏秦见两国兵马退去,虽为“纵约长”,主帅亦无法阻止,是无可奈何。便召集韩、楚主将商议各自退兵之策。燕国的兵马只是跟随齐军行动,齐军退去,亦随之退去。如此轰轰烈烈的“五国伐秦”,尚未进行一战,就这样便被秦分化瓦解,各自散去,使山东诸国失去了最后一次削弱秦国的机会,为日后秦统一各国埋下了伏笔。

秦昭襄王闻知各国兵马不战而退,紧张的心情,总算是松了一口气。可是,六国兵马退去了,并不算结束,秦国的兵马并不打算退去,为了教训一下韩、魏两国,于是于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),秦昭襄王命白起为大将军,客卿错为副将,率师伐韩、魏。白起与客卿错首先率秦军攻至魏国的河内。魏昭王闻知秦军来伐,大惊,如今六国兵马已是各自散去,凭魏国之力,如何能拒秦?唯有割地请和。于是,立即遣使前往秦国,愿以割让河东安邑(今山西夏县一带)以求和。秦昭襄王见魏割地求和,便应允,接收安邑城。但为了掌控安邑,命将原来城中居住的魏国人皆驱逐出境,将秦国赦免的犯罪之人迁往安邑,同时,鼓励秦国的庶民百姓,愿应募前往河东安邑者赐爵。白起与客卿错征服了魏国,又开始伐韩,与韩军战于夏山。韩军大败,韩釐王不得不遣使请和。

就在秦国与韩、魏大战之时,齐湣王正依从苏秦之谋全力伐宋,一心要灭掉宋国,以扩张自己的领地。而此时的宋国,正是宋康王偃在位,亦称宋偃王。这位宋康王偃凶狠残暴,狂妄自大,荒淫无度,自以为天下无敌。据传说,这位宋康王的母亲曾梦到古时候的徐偃王托生,因此生下他后便取名为偃。偃出生时便有异像,后来成年之后,身长九尺,面阔腰宽,目如铜铃,力大无穷,面有神光,能屈伸铁钩。周显王四十年(前329年),偃驱逐其兄宋君剔成肝,自立为宋君。剔成被迫奔齐。

周慎靓王三年(前318年),偃见诸强国皆称王,自己也不甘落后,便自称宋康王。偃又乘战国七雄混战之机,东伐齐,取五城;西败魏,取二城;南败楚夺淮北之地,拓地三百余里;灭滕国(今山东滕州市一带),伐薛国(今山东滕州市官桥镇与张汪镇一带,周显王十八年,被齐国所灭,成为田婴的封地),国势一度颇强,号称“五千乘之劲宋”。宋康王便觉得自己天下无敌,有称霸天下之志。每日上朝,命令群臣齐呼万岁;还命人用革囊盛满牛血,悬于高杆之上,自己挽弓射之,曰“射天”;还经常行长夜之饮,号称海量,经常是醉不能起;还好淫,经常夜御数十美女,使人传言:王精神旺盛,从不倦怠,以此自炫。群臣见其如此暴虐,有亡国之危,多有大臣劝谏。而宋康王不但不听,却大怒将弓矢置于座侧,射杀劝谏之臣。曾一日射杀景成、戴乌、公子勃三位重臣,与传说中的桀、纣一样荒淫暴虐。自此,再也无人敢劝谏。因此,人们皆将其称为桀宋。

其实齐湣王早就有灭宋之心,在周赧王二十二年(前293年)、二十七年(前288年),五国伐秦之前,齐就两次伐宋。周赧王二十八年(前287年),五国伐秦结束之后,齐又进行了第三次伐宋,迫使宋康王割让淮北之地于齐,而请和。而这次宋国内乱,齐湣王觉得是灭宋的极好机会,于是,免去苏秦的相国一职,拜韩聂为相国,并命韩聂为大将军,率师十五万,进行第四次伐宋。

当齐伐宋,意在灭宋的消息传到秦国,引起了秦昭襄王的不满。这是因为,宋国原来本是依附齐国的,后来屡遭齐国的攻击,便依附秦国,与秦结盟。秦国为了牵制齐国,便与宋结盟。如今齐伐宋,也触犯了秦的利益。便命起贾为使前往齐国,意欲阻止齐伐宋。齐湣王见秦使到来,不知何事,便传旨召见。起贾便将秦昭襄王之意述说一番,然后将书简呈上。齐湣王打开书简,只见上面写道:“闻知齐意欲灭宋,寡人以为不可也。宋乃秦之盟国,寡人爱宋,如同爱新城、晋阳也,齐伐宋,如同伐秦,必兴兵救之。故告知于大王,勿行之。”齐湣王看罢心中不悦,即不愿停止伐宋,可又惧与秦军征战,胜负难卜也,便召苏秦商议。苏秦历来是主张伐宋,以消弱齐国力量,暗中助燕,因此对齐湣王说:“大王勿虑也,臣愿西行入秦以阻秦军,以助大王灭宋之功矣。”齐湣王闻听心中欢喜,便命苏秦为使与起贾一同前往秦国游说。

经过数十日,苏秦来到秦都咸阳拜见秦昭襄王。秦昭襄王素闻苏秦大名,是“五国伐秦”的倡导者,对其深恨之,可又很爱其才,很想一见,因而便传旨召见说:“寡人闻知先生乃天下名仕,拜为齐相,不知何故来秦乎?”苏秦说:“今臣已非齐相,齐湣王已拜韩聂为相,并命其率师伐宋也。臣为齐使来此,告知于大王,向其恭贺焉。”秦昭襄王闻听不乐说:“先生所言差矣!宋乃秦之盟国,齐伐寡人之盟国,寡人正欲救之,何喜之有乎?”苏秦连忙解释说:“大王勿虑也。齐韩聂伐宋,实为大王而伐之。当今齐湣王之暴虐无异于宋康王偃也。齐伐宋若败,则国弱;若胜,则骄之,必欺魏、楚。魏、楚惧齐,必西事于秦。如此,大王不劳一兵一卒,虽失一弱宋,而南收于楚,东收于魏,岂能说无利乎?故臣贺之。”秦昭襄王听罢心中有几分喜色,便说:“若依先生之意,寡人当否兴兵救宋乎?”苏秦劝阻说:“大王不曾闻知,天下人皆称宋康王为‘桀宋’乎?宋康王屡触天下之怒,皆愿宋亡,而秦独救之,天下之怒必将移于秦矣。故救宋不可也。”秦昭襄王闻听点头称是,可是仍不解其意,又问:“寡人闻知先生历来主张‘合纵’伐秦,今何以为秦所想耶?”苏秦又解释说:“‘合纵’,乃众弱合,而伐强者。齐若灭宋,必自恃其强,称雄诸国,亦当‘合纵’伐齐矣。”秦昭襄王听罢觉得苏秦所言可以借鉴,便说:“先生所言甚是也,寡人必从之。”然后传旨,止援宋之师。

齐湣王闻知秦军果然不出援宋国,便全力攻宋。宋康王闻知齐军来伐,便命大夫公孙拔为大将军,率师迎战。可此时的宋军,由于内乱,皆憎恨宋康王,是人心涣散,很快就被齐军打得打败。公孙拔无奈只好率宋军退守,一直退到都城睢阳(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一带)。齐湣王闻知齐军是节节胜利,非常欢喜,还唯恐有失,亲自率援军来到睢阳城下,志在灭宋。经过齐军数月的攻打,宋军是力不能支,睢阳城是朝夕必破。到此时,宋康王方知大势已去,其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,顿时化为乌有,唯有逃命要紧。当深夜之时,宋康王便悄悄逃出城去。第二日,公孙拔不见宋康王的踪影,才知其弃城而逃,便命兵士打开城门投降。齐湣王闻知宋康王逃走,便命将士四处追捕。

宋康王逃出睢阳后,先是逃至魏国的温邑。可是齐军很快追至温邑,无奈又逃出温邑,逃往深山之中,齐军又追至山中收山。宋康王到此时知性命难保,不由得长叹一声说:“寡人乃天下奇人,万没想到会有今日之祸也。”然后,便意欲跳神农涧自杀身死。可是老天不作美,想死也不易,被挂在山涧中的枯树枝上,不能摔死。后来,被齐军兵士发现抓住,牵出山涧,斩首示众。齐湣王看着宋康王的首级哈哈大笑说:“如此懦夫,亦欲称霸天下,可笑之极也。”遂灭掉宋国,宋地皆归齐有。宋康王偃在位四十三年,称王三十二年,为宋最后一位国君。

齐灭宋后,是声威大震,在各诸侯国产生了重大影响。齐湣王率大军回到临淄,是更加骄横,确有统一天下称帝之心,便首先从几个尚存的小国下手,命大夫夷维出使鲁、邹、卫三国,迫其纳贡称臣。这三国见远比自己强大的宋国已被灭掉,凭自己的力量哪里抵挡的了齐国大军的进攻,皆俯首纳贡称臣。

齐湣王由此更加狂妄。一日设宴款待出征将士,以庆灭宋之功,待酒过三巡,齐湣王举斛兴致勃勃的对群臣说:“今寡人残楚、燕,灭暴宋,辟地千里,威加于诸侯,鲁、邹、卫等纳贡称臣,称雄于天下也。待时机成熟,寡人便可兵伐三晋,兼并二周,迁九鼎于临淄,正天子之名,以令天下,无人敢违矣。”说罢一饮而尽。群臣闻听皆随声附和。

这时相国韩聂听罢,忧心忡忡,站起身来说:“大王此言差矣!宋之所以亡,皆因宋康王骄横残暴,不得民心所致,故为大王所灭之!愿大王能以宋康王偃为戒矣。”齐湣王正在兴头上,突然被韩聂泼了一盆冷水,心中固然不乐,便改换了口气对韩聂说:“若以相国之言,寡人等同宋康王偃乎?”韩聂见齐湣王不高兴,便解释说:“以大王之明,宋康王偃岂能相比也。不过,臣以为,当今天下周室虽弱,但仍为天子,乃天下共主也。七雄征战,皆不敢伐周,何也?乃畏其名也。大王前受秦蛊惑枉自称帝,诸侯皆怒,后自去帝号,天下诸侯皆拥齐,共推为‘纵约长’而伐秦。今大王忽萌生代周之志,非齐之福也。望大王三思矣。”齐湣王听罢更加不乐说:“相国难道不知商汤放桀,武王伐纣乎?难道夏桀、商纣非天子,不是天下共主乎?寡人欲效仿商汤、周武,只可惜相国非昔伊尹、太公耳!”韩聂见齐湣王大怒,不敢再言,便起身告退。此时,齐湣王也是再无兴致饮酒作乐,亦起身退去。群臣见此便怏怏而去,不欢而散。

事过不久,齐湣王便收回了韩聂的相印,又拜周最为相国。自此,齐湣王更加专横跋扈,穷兵黩武,筹谋代周自立为天子之事。周最本是周人,知代周之事不可行,便多次劝谏,齐湣王就是不肯听,一意孤行,还仿宋康王偃之故事,杀死了入宫劝谏的大夫狐晅、陈举等。自此,再也无人劝谏。老将王蠋、太史敫等一些老臣皆托病归隐乡间。相国周最亦有辞去相位之心,只是唯恐齐有亡国之危,便意欲仿秦之故事而和秦,拉秦共分天下,并致书简于秦昭襄王,表示自己愿意辞去齐国相位,使吕礼归齐复相位。

秦昭襄王对齐湣王灭宋,声威大震,亦感到震惊,齐国力本来就不再秦之下,如今灭宋,拓地千里,燕、楚附齐,三晋惧之,以一秦之力伐齐难矣。当接到周最的书简,便有和齐,共分天下之意,便召集群臣商议。魏冉闻知秦昭襄王之意,连忙阻拦说:“周最书简所言,不可信也。当今齐之声威远在秦之上,秦、齐合,诸侯所惧者齐也,必事齐,而非事秦矣。即使吕礼入齐为相,亦不可阻止齐湣王之野心哉!故合齐,不可也。臣以为,此时正是‘合纵’伐齐之良机也。燕、楚与齐乃世仇,亦待良机复仇也;三晋惧齐伐,必依附于秦;齐意欲兼并二周,必触天下之怒。由此观之,‘合纵’伐齐之事可成矣。”

欲知魏冉主张的“合纵”伐齐之事,能否成功,且听下回分解。

本站重要通知: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,无广告、破防盗版、更新快,会员同步书架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egegengxin下载免费阅读器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