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回修鱼之战三晋大败平定巴蜀国力倍增(2 / 2)

秦惠文王更元九年(前316年),这一日,秦惠文王还未上朝,便有内侍来报说,有巴国使臣前来求见。原来,在秦国的西南有两个古国,一个叫巴国,一个叫蜀国,都在今天的四川盆地一带。

巴国始于先夏时期,后来成为夏的一个诸侯国,国都为江州(今重庆渝中区嘉陵江北岸)。商灭夏后,巴国没有依附商,而自立。商朝末年,巴国加入了周武王伐纣的行列。周灭商后,巴成为周的一个诸侯国,国君为巴子。战国时期,各国称王,巴亦称巴王。

蜀国的先祖蜀人,是由冉族和羌族合化而成为蜀族。冉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的土著民族;羌族是从西北迁徙过来的民族。蜀国分成这样几个时期:蜀山氏冉族、蚕丛氏羌族、柏灌氏羌族、鱼凫氏冉族、开明氏蜀族。鱼凫氏蜀王杜宇,正式建国,定都于鱼凫城(今四川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)。后来杜宇将君位禅让给同姓族人杜灵,为开明氏蜀王一世,到秦惠文王更元九年(前316年),开明氏蜀王杜芦时,已历十二世,是最后一位蜀王。

开明氏蜀王九世杜尚在周显王元年(前368年),封其弟为汉中侯,亦称苴侯,建立藩属国——苴国(今四川成都市昭化区东南)。次年,蜀王杜尚将国都由鱼凫城迁至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金沙遗址)。

巴、蜀两国历来是仇敌,征战不止。到蜀王杜芦时期,矛盾更加激化,而本是蜀国藩属国的苴国,却与巴国走得很亲密,这下可激怒了蜀王杜芦,便命兵士开凿石牛道,欲尽快兴兵征伐苴国,另立苴侯。苴侯自知不是蜀王的对手,便前往巴国求救。巴王便借此原由兴兵伐蜀。两军大战结果巴军力量不支,大败而归,巴王不得不遣使携带厚礼前往秦国求救。而蜀王闻知巴国前往秦国求助,唯恐秦国助巴,便也遣使携带厚礼前往秦国,求助共同灭巴。

此时的秦惠文王却有些为难了,巴、蜀两国皆来求助,共灭其一,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,便将两国使臣安顿已毕,召集群臣商议。这时大夫司马错说:“巴、蜀相攻,乃灭掉巴、蜀之良机,不可错过也。”中尉田真黄也赞成司马错的观点。可是,张仪在一旁不乐,驳斥说:“臣以为,秦当今之要务,乃东进也。兵进巴、蜀,莫若东进伐韩焉。”秦惠文王有心听取张仪的建议,便说:“寡人愿听相国细述之。”张仪便接着说:“臣以为,秦若能亲魏善楚,下兵三川,塞轘辕、缑氏之口,当屯留之道。魏绝南阳,楚临南郑,秦攻新城、宜阳,以临二周之郊,诛周主之罪,侵楚、魏之地。周自知不救,九鼎宝器必出。据九鼎,按图籍,挟天子以令诸侯,天下莫敢不听,此乃王业也。夫蜀,乃西辟之国,戎翟之长也,敝兵劳众,不足以成名,得其土地,不足以为利。臣闻知:‘争名于朝,争利于市。’而今三川、周室,乃天下之朝、市也,而大王不争之,反顾于戎翟,去王业远矣。”

司马错闻听,便驳斥张仪说:“相国所言非也。臣亦闻知:‘欲富国者,务广其地;欲强兵者,务富其民;欲称王者,务博其德。此三资皆备者,而王随之矣。’今秦地狭民贫,尚不足以平天下,当从易事做起,故臣愿先从事于易也。夫蜀,乃西辟之国,而戎翟之长也,又有桀、纣之乱名。若以秦攻之,譬如豺狼逐群羊,得其地,足以拓土广国;取其财,足以富缮于民;不伤众,而彼已服矣。故拔一国,而天下不以为暴;利尽四海,而天下不以为贪。如此,即获丰厚之利,又有止暴禁乱之名。若攻韩,劫天子,恶名也。即未必获利,又有不义之名,为天下所不欲,危矣!周乃天下之宗室,依于齐、韩也。周自知失九鼎,韩自知亡三川,二国必将并力合谋,求助于齐、赵,再以鼎于楚,以地于魏,‘合纵’抗秦,大王不能止之。故此,臣所谓危矣。若伐蜀,得其地,且蜀水通于楚,又有巴之劲旅,浮舶船以东向楚,楚地可得也。得蜀,则得楚,楚亡而天下并矣。”张仪闻听司马错之言,沉思良久,无言以对。秦惠文王闻听,亦觉得司马错所言有理,以秦当今之力,还不足以并天下,莫若伐蜀以强国。于是,秦惠文王决定依司马错之谋,兴兵伐蜀。然后,先后将巴、蜀两国使臣召入宫中,好言劝慰,使其各自归国。

第二日,秦惠文王命张仪为大将军,司马错为副将,都尉墨为先锋,率秦军十万助巴伐蜀。张仪与司马错率领秦军从石牛道突袭蜀国。

蜀王杜芦的蜀军主力,正在与巴、苴两国的兵马征战,连连取胜,心中欢喜。这时,忽然兵士来报说:“秦军已经石牛道,进入蜀境也。”杜芦大惊,万万没有想到,秦军不但不帮助攻巴,反而前来征伐自己,急忙遣使将与巴国征战的蜀军召回,以抵抗秦军,自己亲自率领国内兵马前往葭萌关(位于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区)据守。

张仪与司马错率秦军来到葭萌关外二十余里安营扎寨。然后二人率亲随前往侦查地形。葭萌关位于石牛道之间,地势险要,是巴、蜀连接中原的重要关隘,易守难攻。正可谓:“峰连玉垒,地接锦城,襟剑阁而带葭萌,踞嘉陵而枕白水,诚天设之雄关也。”二人回到大营商议破关之策。司马错说:“葭萌关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唯有乘其不备,与巴征战之将士未归之时,速战速决也。”张仪亦觉有理,于是,当夜二人与都尉墨便将秦军分为三路,偷袭葭萌关。

蜀王杜芦闻秦军到来,不敢大意,日夜指挥蜀军守关。当秦军连夜攻城,蜀军将士奋力戍守,相持不下。一连三日,蜀军将士毕竟不是能征惯战的主力,渐渐力不能支。而前方与巴军征战的蜀军主力,虽接到蜀王的旨意,但却难以脱身。巴军将士闻知秦军到来援助,士气大增,因而,两军相持不下。直到第三日,深夜,杜芦所率的蜀军,已是无力对抗,弃关而逃。杜芦平时只知吃喝玩乐,不关心将士疾苦,现在想阻止将士弃关而逃,已是不可能了。只好率领亲随逃出葭萌关,直奔成都。

张仪与司马错攻占葭萌关后,不见蜀王杜芦的踪影,当追问被俘士兵才知,杜芦以逃往成都。于是二将指挥秦军继续追剿蜀军,直奔成都杀去,一路所向披靡,连取十余城邑,直攻至成都城下。此时的蜀军已成惊弓之鸟,哪里还敢与秦军对抗。不出数日,秦军便将成都城攻破。蜀王杜芦无处可逃,被秦军俘获,成为阶下囚。自此蜀国灭亡,完全归秦所有。

平定蜀国后,留下司马错戍守蜀地,张仪与都尉墨率一部分秦军押解蜀王归国。当秦军路径巴国时,巴王亲自出城十余里迎接秦军,并设宴慰劳秦军,对秦军助巴灭蜀是感激万分。

张仪初次入巴、蜀之地,一路所见四处高山林密,平原一带是土地肥沃,物产丰富,人们十分富庶,便有先灭蜀,再灭巴、苴之意。如今见巴国无一点防御之心,是灭掉巴国的极好机会。当巴王与苴侯到来,便在秦军大营摆下酒宴,与巴王、苴侯开怀畅饮,但暗中命都尉墨率领秦军在四处设下埋伏。就在巴王与苴侯酒兴大起,已有几分醉意之时,只见张仪一声令下,都尉墨便率领秦军将士将巴王、苴侯及随行人员全部擒获。随后不过数十日,便将巴、苴两国灭掉。然后,将巴王、苴侯等连同蜀王一起押解回秦国。

秦惠文王闻报,张仪、司马错将巴、蜀、苴三国灭掉,平定巴蜀,非常高兴,亲自率群臣出迎于咸阳郊外,并设宴款待秦军将士。巴王见到秦惠文王哭拜于地,请求绕其性命。秦惠文王上前将其扶起说:“尔无大罪,寡人不会要其性命也。如今巴以为秦所有,待日后归巴,不可称王,可称侯焉。”巴王是感激不尽。待进入咸阳侯,将所有被俘人员安顿后,秦惠文王为了加强对巴、蜀的治理采取了缓和的政策,实行了巴人治巴,蜀人治蜀的政策。将巴王贬为侯,蜀王亦贬为侯,各回其国。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蜀的管理,命陈庄为蜀相,管理蜀国,替回司马错。

平定巴、蜀后,使秦国的领地大增,而且这些地方,土地肥沃,物产丰富,民风朴实,勤劳善良,使秦国的国力大增。这时秦惠文王便想东进中原,便召集群臣商议东进之策。樗里疾首先说:“臣以为,当今诸国唯齐、楚最强,又形成联盟之势,虽得巴、蜀可顺江而下,但楚不可伐也。唯有先破三晋,方为上策。而三晋唯赵最强,若破赵,则魏、韩无所依,必会臣服于秦也。”司马错听罢提出不同看法说:“如今刚刚平定巴、蜀,尚待治理,又有西戎义渠之患。因而,东进虽为上策,当缓行之。”张仪听罢驳斥司马错说:“巴、蜀治理非一时之功,何以待焉,西戎义渠之患不足虑也。唯有东进中原,方可争天下矣。”秦惠文王听罢张仪之言,正和自己的心意,不过司马错之言也不无道理,李帛之败就是一个教训,也不能轻视义渠之患。于是对群臣说:“诸位爱卿所言各有道理,不过,寡人东进中原已决,而义渠之患亦不可不防。故采取‘东进西防’之策,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?”群臣对秦惠文王的决策皆称赞不已。秦惠文王将群臣皆无反对意见,便命张仪为大将军,樗里疾为副将,率秦军十万伐赵。命司马错为大将军率秦军五万,加强对西戎义渠的防守。

欲知此次秦军伐赵的胜负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
;

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扑倒男主好饥_渴!!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:meinvmei222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