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回修鱼之战三晋大败平定巴蜀国力倍增(1 / 2)

第七十回修鱼之战三晋大败

平定巴蜀国力倍增

话说张仪入宫拜见魏襄王,言“连横”事秦之利,张仪说:“魏、秦水土相连,秦甲士东进而伐之,乃魏也。当今之事可鉴,各国皆欲争利,岂能助魏乎?莫若事秦为依靠,可面对诸侯,则无忧矣。”魏襄王听罢,心里仍是犹豫不决。张仪见此便说:“是‘合纵’,还是‘连横’乃魏存亡之大事也,望大王深思之。待臣五日后再来拜见。”然后告辞退下。

张仪好友雍沮及一些主张“连横”的大臣田需等闻知,也劝谏魏襄王,“连横”事秦,以解魏之危难。雍沮劝谏说:“公孙衍所言‘合纵’虽善,但诸国不能同心协力,故不可行也。若确实如张仪所言:‘秦下甲士而东进,魏必危矣。’谁可助魏乎?若如此,虽欲事秦,不可得也。”魏襄王听罢思虑再三,觉得所言不无道理。“秦东进首当其冲者,魏也。魏安时,诸国尚不能同心;魏危时,诸国岂能同心相助乎?”想到这里,便命雍沮将张仪召入宫中,向张仪说明,魏愿背“合纵”之盟而事秦,并请张仪回秦国,向秦惠文王表明自己的心意。张仪闻听心中欢喜说:“臣久留于魏,正是为大王行‘连横’事秦之事也,臣愿效犬马之劳矣。”张仪拜辞魏襄王后,便回到客栈稍加收拾,便离开大梁,回到秦都咸阳。

秦惠文王闻报张仪归来,欣喜万分,立即率领群臣迎候于宫门之外。张仪拜辞秦相位,离开秦国已经四年多了,如今看到秦惠文王仍是这样看重自己,非常感动,当见到秦惠文王时,便哭拜于地。秦惠文王连忙上前将其扶起说:“先生离秦已四载有余,寡人日思夜想,如枯苗望雨也。今日得归,乃秦国之幸,寡人之幸也。”说罢将其扶起,拉着张仪的手一同回到咸阳宫,并肩而坐。

这时,身居秦相一年有余的乐池,见秦惠文王如此看重张仪,自己在其眼中的地位远不如张仪,心中很不是个滋味。没过多久,乐池主动向秦惠文王提出辞去相国之职。秦惠文王也没有挽留,任其而去,然后,再次拜张仪为相。乐池辞去相位后,不久,便离开秦国,前往赵国,事赵武灵王去了。

“合纵”伐秦大败后,公孙衍遭到了主张“连横”的大夫田需的指责,魏襄王也不再信任,因而,在魏国难以待下去了,便辞去相位赴韩。魏襄王也不挽留。不过,公孙衍唯恐自己的政敌田需接替相位,便向魏襄王推荐齐国公子田文(也就是后来的孟尝君)来魏接替自己的相位。魏襄王表示同意后,公孙衍亲自前往齐国请来了田文,并得到了齐相国田婴的支持。

公孙衍离开魏国,来到了韩国,受到了韩宣惠王的重用,拜为韩相国。由此,使公孙衍有机会再推行“合纵”之术。

张仪恢复秦相之位后,更是尽心尽力辅佐秦惠文王。一日,对秦惠文王说:“当今天下之事,唯秦、齐、楚强之。故秦当行‘连横’之术而东进。魏事秦,当伐韩也,迫韩亦事秦矣。若魏、韩皆事秦,秦大业可成焉。”魏惠王听罢点头称是,于是,命樗里疾为大将军,司马错为副将,率师十万伐韩。

此时的韩宣惠王,自从“合纵”伐秦,魏、赵、韩三国兵马大败而回,心情就非常郁闷。后来又听说,魏襄王背“合纵”之约而事秦,心情更加郁闷,唯恐秦军来伐。如今接到急报,果然秦兴兵十万伐韩,大惊失色,暗想:“秦乃虎狼之师也,诸侯合兵尚未能败秦,以韩之力如何抵挡哉!”便召相国公孙衍商议。公孙衍说:“欲抗强秦,必联魏、赵也。前已有盟约在先,其岂能违之。”韩宣惠王无奈,只好遣使前往魏、赵两国求助,倍言当初三国之盟约:一国有难,两国相援之说。

赵武灵王接到韩的求援书简后,心中惊惧:“赵、韩唇齿相依,韩亡,赵必危矣,唯有兴兵相助焉。”于是,命公子渴为大将军,率师三万援助韩国。可是,当魏襄王接到求援书简,却有一些犹豫不决:“若是助韩抗秦,刚刚依附秦国,必会得罪于秦;若是不助韩,又唯恐受到赵、韩之孤立,日后魏若有难,恐无人相助之。”站在一旁的相国田文已看出魏襄王的心事,可是,自从“合纵”伐秦失败之后,田文虽也主张“合纵”伐秦,但不敢公开向魏襄王提议,便改变了策略,对魏襄王说:“大王,韩历来和于魏,且魏、赵、韩三国唇齿相依,又有相援之盟约,故援韩不可犹豫也。但援韩,不可与秦力战,魏必无大损也。”魏襄王思虑再三,觉得田文所言确有道理,便说:“相国所言甚是,寡人就依相国之言兴兵援韩也。”田文又献策说:“当年公孙衍与西戎义渠王有约,当秦与中原诸国大战之时,可乘机偷袭秦之西境。若能如此,秦首尾不能相顾,韩危自解也。”魏襄王闻听心中欢喜说:“既如此,就请相国速书密简遣人送往西戎是也。”于是,田文书写密简一封,遣亲信秘密送往西戎义渠王。然后,魏襄王命田文为大将军,率师援韩。

此时的韩军,在大将军鲠与申差率领下正在与秦军大战。可是,韩军毕竟不是秦军的对手,是节节败退,一直退到韩国的内地修鱼(今河南原阳县西南)才停下脚步,坚守修鱼。韩宣惠王见如此危急,便命太子仓亲率大军前往援救修鱼。赵公子渴率领的赵军也到达修鱼,援救韩军。

樗里疾与司马错指挥秦军不断进攻,一直攻至修鱼。将修鱼城团团围住,向其发起进攻。可是,韩将鲠与申差,知已是无路可退,指挥韩军奋力守城,秦军是屡攻不下。樗里疾与司马错正在焦急之时,又闻知韩、赵的援军也到达修鱼一带安营扎寨,准备偷袭秦军,而且魏军也即将到达。樗里疾闻知大惊,便命司马错率一部秦军佯攻修鱼,自己与中尉田真黄分兵两路,偷袭赵公子渴的赵军和韩太子仓的韩军。

赵公子渴率领的赵军刚到达修鱼三十里外,安营扎寨,就遭到樗里疾率领的秦军偷袭,很快败退下来。韩太子仓率领的韩军,皆是新招募的兵士,与田真黄率领的秦军大战数日,终不是秦军的对手,也败退下去。田文率领的魏军,还没有到达修鱼境内,就闻知赵、韩两支援军已被秦军打得大败,哪里还敢向前,便在远处安营扎寨,以观战况,不久,便撤兵而回。

此时,困守修鱼城的韩将鲠和申差闻知赵、韩两支援军,被秦军打得大败,魏军胆怯坐观不前,心中惊惧,守城将士顿时士气低落。樗里疾与田真黄乘势回军,再与司马错合兵全力围攻修鱼。不过十余日,便将修鱼城攻破,生擒韩将鲠和申差。此战,韩、赵两军损失八万二千余人,可谓损失惨重。

樗里疾与司马错指挥秦军,攻占修鱼后,正准备进攻韩都郑城,忽然接到秦惠文王的旨意,命其速速回军,二人不知国内出了何事,只好奉命而回。

原来,当初西戎的义渠王闻知,中原六国“合纵”伐秦,声势浩大,秦国已经全力应对,无力顾及西境,便想起来,当初公孙衍之言:“秦若与中原诸国征战,必会施厚礼与西戎,以求西境之安也。”便想乘机进攻秦国。可是还没等出兵,就闻报,六国伐秦,是雷声大雨点小,真正兴兵征战的只有魏、赵、韩三国,其结果是大败而归,草草收场。因而,错失了抄掠秦境的极好时机,追悔莫及。这次,西戎义渠王接到了田文的密简,觉得乘秦军与中原诸国大战之际,正是抄掠秦国的极好时机不可错过,便率领义渠兵马侵扰秦境。而戍守西境的秦军势单力孤,难以抵挡,国内援军一时难以到达,很快败退到李帛。义渠王见秦军无力西顾,便继续进攻李帛。秦军无力据守,再次败退下来。秦惠文王闻报西境秦军连连败退,不得不将樗里疾及司马错调回来,抵御义渠。可是西戎人只是为抢掠财物,并不占领土地,况且,义渠王深知秦军之利害,不敢与秦军主力对抗,当闻知秦军主力调回来,便退回西戎领地,秦军是无可奈何。

就在秦军与韩、赵在修鱼大战之时,齐宣王闻知,魏兴兵援救韩国,觉得有可乘之机,便联合宋国伐魏,攻至观泽(今河南清丰县南),大败魏军,夺取观泽。魏襄王急忙召田文回军,迎战齐、宋联军。田文接到魏襄王的旨意,正好借故撤军。因而,魏军虽出,却没有参加修鱼之战。

此次修鱼之战,为秦国进一步东进中原奠定了基础,樗里疾、司马错二人是功不可没的,受到了封赏,将樗里疾的爵位晋升为右更。

修鱼之战韩国损失惨重,使韩宣惠王心中总是耿耿于怀,公孙衍便暗中准备力量,联合各国,行“合纵”之术寻机伐秦报复。而秦惠文王对中原各国的“合纵”抗秦,也不敢小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