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眼之间,秦穆公已即位四年有余,终不能东进中原。而此时,中原诸侯争霸,唯齐国最强,其次,则楚国、晋国等。周惠王十八年,楚国攻郑国,齐桓公在荦地(今河南淮阳县一带)与鲁、宋、郑、曹、邾会盟,谋救郑国之事。周惠王十九年,齐桓公率诸侯助卫国迁于楚丘(今河南滑县东)。同年,齐、宋、江、黄会盟;晋国假道于虞国,攻虢国的下阳;楚国攻郑。周惠王二十年,齐、宋、江、黄再次会盟,谋攻楚国。周惠王二十一年,齐会鲁、宋、陈、卫、郑、许、曹之师攻蔡国,蔡大败;又进兵攻楚国,与楚立盟于召陵(今河南郾城县东)而还。周惠王二十二年,周惠王欲废太子郑,立少子王子带为嗣;齐桓公联合诸侯会太子郑于首止(今河南睢县东南),谋定其位。同年,晋假道于虞以伐虢,,灭虢国(北虢国,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)还,灭虞国(今山西平陆县北),擒虞公与大夫百里奚等,使为奴。
秦穆公五年,一日,秦穆公在宫中闷闷不乐,忽见一内侍来报说:“公子絷有要事求见。”便将其召入宫中,问其何事。公子絷见秦穆公心情烦闷便笑着说:“主公郁闷皆因不能东进之故也。当今晋先后平灭虞、虢两国,国势正盛,我秦之东境,危矣。若保东境之安,以晋之强,不可力敌,臣以为可采取和亲之策。”其实,秦穆公所虑者,亦是此事。见公子絷如此说,便问:“爱卿所言和亲一事,该当何讲也。”公子絷笑着回答说:“主公即位已近五年,尚未确立夫人之位。臣闻知晋君有一爱女,美若天仙,若能将其娶入秦国立为夫人,结秦晋之好,可两国互利,不能不说是件两全其美的好事。”秦穆公听罢沉思半晌,才回答说:“就依爱卿所言,请携丰厚聘礼亲往晋国求婚哉。”公子絷听罢心中欢喜,遵旨而行。
公子絷经过了几天的准备,便前往晋国之都绛城。晋献公闻报秦使臣到来不知何事,立即传旨召见。公子絷来到大殿先叩拜后,然后奉上聘礼,呈上聘书,并将秦穆公欲结秦晋之好之意细述一番。晋献公听罢,又看了聘书,心中欢喜。这是因为,一是女儿伯姬已到待嫁之年;二是闻知秦穆公年轻力壮,仪表堂堂,胸怀大志,文武全才,又是秦国的英明君主;三是自己意欲与齐国争霸中原,必须与秦国结好,可解西顾之忧。于是对公子絷说:“先生,可先到馆驿休息,待寡人言于爱女,看意欲如何,再回禀先生。”公子絷见晋献公收下了聘书、聘礼,觉得此事已十有八九,便告辞返回馆驿。
晋献公并没有马上告知女儿伯姬,而是召集几位重臣商议联秦之事。不多时,大夫杜原款、里克、狐突、旬息等先后来到大殿之上。晋献公便将秦使来求婚一事告知于众臣,看大家意欲如何。群臣议论一番,皆言利大于弊,欲争霸中原,必结好于秦。晋献公闻听众臣之言,正和自己心意。于是,晋献公命太卜郭偃占卜联秦一事的凶吉。太卜郭偃便依命举行了占卜仪式,然后将卜辞呈于晋献公。只见卜辞中写道:“松柏为邻,世作舅甥,三定我君,利于婚媾,不利于寇。”晋献公看罢心中欢喜,高兴地说:“果然不出寡人之料,此乃大吉之兆也。”待群臣离去之后,便回到,将此事告知于女儿伯姬。伯姬早就闻知秦穆公年轻貌美,又有雄才大略,是个英明君主,哪有不同意的道理,只是害羞不好说出口而已。晋献公已知女儿心意,便说:“女儿若无异意,寡人就回复秦使去了。”伯姬低头小声说:“女儿终身大事全由父亲做主也。”
第二日,晋献公便召见公子絷言明此事,约定了婚期,并厚赏了公子絷及其随从。公子絷见事情已经办妥,便告辞,回到馆驿收拾行装,返回秦国。
公子絷带领随从离开绛城来到郊外,放眼望去,皆肥田沃土,庄家茂盛,庄户农舍井然有序,风景怡人。这时,公子絷看见在农田锄地的农夫之中,有一人与平常农夫不同,只见他面如噀血,隆准虬须,两手握锄犁地,入土有几尺之深,不由心中惊叹:“此人绝非寻常之人,观其貌,看其力,非凡人能比。”于是命车驾停车在此等候,自己跳下车来前往那人面前搭讪。那人便停下手中的大锄恭候公子絷。公子絷便问:“先生,以吾观之非犁田耕种之人也。何故到如此地步乎?”那人先将公子絷上下打量一番,然后才说:“小人与官人素不相识,犁田耕种乃为人之本,何谈‘到如此地步乎’。”公子絷知自己话语有失,便陪笑着说:“先生息怒,吾的意思是说,凭先生之才,可干一番惊天动地之大业也,何以屈从于这陇亩之中乎?”那人见公子絷虽是官人,却无官人之傲气,说话态度和蔼,心中颇有几分感触,不由得长叹一声说:“唉,小人虽略读经史,通晓古今,但终因不遇明主,不可轻许终身,才到如此地步也。”这时,有几个随从见公子絷久不回来,唯恐出差错,便来到他们面前。有二人见那人的大锄非常古怪,感到很新奇,便上前欲拿起试用,可是那二人皆不能拿起,无不惊叹。公子絷喝退二人,向那人赔礼说:“尔等多有冒犯。请问先生高姓大名?”那人回答说:“小人原本姓赢,祖上乃岐州人氏。后因久离故土,远居他乡,因而,现在姓公孙,名枝,字子桑。”公子絷闻听心中欢喜,笑着说:“吾身在秦国,亦是赢氏之后,你我乃同宗也,今日相见真是幸事,如同手足,何不与吾同回故土,荐于秦君,必会重用矣,只是不知先生肯应否。”公孙枝闻听心中欢喜,连忙拜谢说:“小人久闻秦君礼贤下士,广招人才,本欲前往,只是无人引荐,今日偶遇官人真是三生有幸也。古人言‘士为知己者死’。今若能回归故土,为秦君效犬马之劳,乃凭生之愿也,还望官人引荐。”公子絷见其如此痛快应允便说:“先生既然应允,何不蹬车与吾同行乎?”公孙枝却说:“官人在此稍等片刻,待小人回家告知一声便回。”过不多时,只见公孙枝换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回来,蹬车与公子絷前往秦都雍城。
公子絷回到雍城之后,先将公孙枝安排到馆驿住下,便驱车前往阳宫。秦穆公闻报公子絷出使晋国回来,立即传旨召见。公子絷先汇报秦晋联姻一事,然后又对秦穆公说:“主公,臣从晋国带回一贤能之人,不知能用否?”秦穆公见公子絷犹犹豫豫的样子便说:“寡人正乃用人之时,岂有贤能之人不用之理。爱卿所言何人尽管讲来。”公子絷回答说:“此人虽非天下名仕,但以臣观之绝非等闲之辈,况且亦赢姓之后,与我等同宗,必会尽心效力,还望主公亲视之。”秦穆公闻听非常高兴地说:“既如此何不快快召其入宫面见寡人也。”公子絷见秦穆公如此高兴,便来到阳宫之外,带公孙枝进入宫中拜见秦穆公。秦穆公见公孙枝果然与众不同,连忙将其扶起说:“刚才公子絷向寡人言及先生之才,乃秦国之兴也。当今天下之事,还望先生赐教。”公孙枝见秦穆公果然礼贤下士,非常感激地说:“小人久闻秦君乃英明之主,今日相见果不虚传也,愿肝脑涂地,以报知遇之恩哉。”于是二人相对而坐,秦穆公问及当今天下之事,安邦定国之策,公孙枝皆对答如流。秦穆公听罢点头称是,果然非常人可比,遂命公孙枝为大夫,赐于官邸宅院。公孙枝叩拜谢恩。然后命公子絷带公孙枝下去安排妥当。自此,公孙枝留在秦国效力。
二十几日后,秦穆公将一切准备好,便命公子絷按预定的婚期,携带丰厚的聘礼前往晋国迎娶晋献公之女,世子申生的姐姐伯姬。晋献公嫁女也非平常人家,亦是大事也,不但陪嫁异常丰盛,就是所随媵人亦有几十人之多。
秦穆公与伯姬举行了秦国空前盛大的婚礼。当秦穆公洞房花烛后,见到伯姬果然美若天仙,心中欢喜。新婚夫妇之事自不必细说。数日之后,秦穆公临朝议事,立伯姬为夫人,于是,伯姬称为穆姬。
一日,秦穆公与夫人穆姬亲密之后,两人闲聊,谈及与夫人所陪嫁的婢女、媵人之事。秦穆公便随手拿起旁边的书简,观看上面所列的名单,发现里面有个叫百里奚的媵人,却不曾相见,引起了秦穆公的好奇。这时因为,秦穆公曾经听人说过百里奚这个人,很有才能,只是不知是不是这个媵人。于是,问夫人穆姬:“夫人所陪嫁之媵人可来齐否?”穆姬微微一笑回答说:“夫君乃一英明之君,何以关心一媵人之事也。”秦穆公却很郑重地说:“夫人勿笑。寡人现在正是用人只是,不管何人,只要却有才能,必用之。百里奚此名寡人听说过,不知是否就是此人。”穆姬闻听心中惊觉便说:“妾所来之时,确闻婢女言,有一媵人逃之,定是此人也。”秦穆公听罢心中不安,暗想:“此人绝非等闲之辈。作为媵人,若混口饭吃在宫中极为容易,总比四处漂泊容易得多。由此可知,此人有可能就是那位贤能之人百里奚。”想到这里,便传旨将公子絷召入宫中问及此事。公子絷进宫见秦穆公问及逃跑之媵人一事,便回答说:“确有一人逃跑,尚没核对此是何人。”秦穆公闻听不乐说:“寡人已知,此人名唤百里奚也。爱卿可听说此人才能如何?”公子絷见秦穆公一再追问,心中发慌,面红耳赤,连忙回答:“请主公恕罪,臣实不知也。”秦穆公见公子絷如此回答,心中更加不乐地说:“既如此,寡人也不怪罪于尔,召公孙先生来见,其久居晋国必知其人也。”公子絷不敢再言,连忙退下将公孙枝召入宫中。秦穆公见公孙枝到来连忙迎向前去,二人相对而坐。秦穆公说:“寡人有一事不明请子桑指教也。”公孙枝已听公子絷言之百里奚一事,便说:“主公,何谈指教,臣若知者,无不尽言也。”秦穆公便问:“夫人陪嫁媵人百里奚是何许人也?”公孙枝便将百里奚的身世细述一番。
欲知百里奚何许人也,窃听下回分解。
;
本站重要通知: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,无广告、破防盗版、更新快,会员同步书架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下载免费阅读器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