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回德公即位迁都雍城穆公迎亲秦晋联姻(1 / 2)

第十六回德公即位迁都雍城

穆公迎亲秦晋联姻

话说秦武公死后,文武群臣拥立秦德公即位。秦德公之所以能够继承君位,主要是得到了秦武公的信任,对其非常感激,因此,为秦武公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葬礼,从死者六十六人,开了秦国大规模从死、人殉葬的先河。尽管这样,秦德公仍觉得过意不去,便欲将国都平阳封给侄儿赢白。第二年周僖王五年,秦国改元为秦德公元年,便开始筹备迁都一事。秦德公亲自暗察秦国的一些重要城邑,选择即可东进,又可退守的要害之地为新的都城,最后,选择了雍邑。一日早朝,秦德公便与文武群臣商议欲迁都雍邑一事。一时之间,群臣议论纷纷,有言利者,有言不利者。最后秦德公将迁都雍邑之利弊述说一番,其利远大于弊。群臣听罢皆言有理,不再反对。于是,秦德公命卜官占卜凶吉,果然大吉,便立即命人前往雍邑,召集工匠,扩建城池,广修宫殿亭阁。经过数月的兴建,初步完工,当年就将秦国都城由平阳前往雍邑(今陕西凤翔县南),秦德公居大郑宫,并将平阳封给赢白。这一年,周僖王病死,在位五年,太子姬阆即位,是为周惠王;晋武公病死,在位三十九年,子姬诡诸即位,是为晋献公。第二年改元为周惠王元年。

雍城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,在湋水上游的雍水以北,土地肥沃、物产丰富,城内河流纵横,城外河流环绕,是周之故地周原一带最富庶的地方,为陇山以东的门户,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结合部,东可以进入中原,北可以防御戎狄。自此,雍城成了秦国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的中心,直到秦献公二年,将都城由雍城前往栎阳(今陕西西安市临潼一带)止,历时长达二百九十四年,历经十八位国君,是秦国利用最长的都城,由此可知,秦德公兴建雍城的重要意义。

秦德公迁都之后,梁、芮两国国君闻之携带厚礼亲往雍城向秦德公表示祝贺。原来梁国与秦国乃是同宗,皆是非子之后,但国小力弱,不得发展,秦国强大之后,就依附于秦国。芮国之君乃是昔芮伯万之子,曾受秦国拥立之恩,故而也依附于秦国。

秦德公对二位国君的到来非常高兴,并不蔑视他们,而是设宴款待,临行又赠以厚礼,使两国之君深受感动。这样在各国诸侯中也抬高了秦国的地位。

秦德公二年,秦德公命卜官占卜,择吉日,已牺三百牢祠鄜畤,祭祀天地。这一年作伏祠,杀狗御。然后,再次命人征集工匠,扩建雍城,广修宫室。可是,就在秦德公励精图治,积蓄力量,准备东进中原,以实现雄心壮志之时,却突然身患重病,竟卧床不起。秦德公生有三子,长子赢恬、次子赢载、三子赢任好,皆是贤能之人,特别是三子任好,自幼就聪明绝顶,通晓大义,如今虽是少年,确已显示出了安邦定国之大才,深受秦德公的喜爱。秦德公见自己身染重病,命在旦夕,虽然长子赢恬已立为世子,继承君位不成问题,但若使秦国得到大的发展,唯有三子任好可但此重任。于是,将三个儿子皆唤到卧榻之前说:“尔兄弟三人,唯有三弟任好最为贤能,日后必将使秦国强盛,如今尚幼不可继承君位。因而,尔兄弟三人依次传位,不可传子,以使任好能继承君位,使其大展奇才,确立秦国称霸于诸侯之大业也。”赢恬、赢载兄弟二人叩拜听命。事过不久,秦德公病死在雍城大郑宫中,三十三岁即位,仅二年而亡,葬于平阳。

秦德公死后,长子赢恬即位,是为秦宣公,第二年改元为秦宣公元年。秦宣公不住大郑宫,而入住阳宫。

周惠王二年,也就是秦宣公元年,周王室发生了“子颓之乱”。原来周庄王在世时,就有意让庶子姬颓继承王位,可是,周僖王死后没有让其庶弟王子颓即位,而是传给了儿子,也就是周惠王。因此,引起了朝中五大夫(即蒍国、边伯、詹父、子禽、祝危)及子颓的不满,便联络一些对周惠王不满的贵族,进攻周惠王,结果失败出逃,子颓逃到卫国。卫惠公素来对周王室不满,便收留了子颓,又联合南燕国,进攻周都洛邑王城。周惠王被驱逐出洛邑,逃到了温国的温邑(今河南温县一带)。卫、南燕与五大夫立子颓为王。周惠王三年,郑厉公闻知此事,便出面调停。子颓及五大夫不愿让出王位,调解没有成功。郑厉公大怒兴兵征伐南燕,擒南燕伯仲父,又将周惠王由温邑接至郑国,使居于栎。周惠王四年,郑厉公联合虢国进攻王城。城破,杀子颓及五大夫,拥立周惠王复位。周惠王对郑、虢两国感激万分,将酒泉(今陕西东南一带)之地赐给虢国,将虎牢(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一带)之赐给郑国。由此,周王室的地位更弱。

这几年,秦宣公先巩固西北边境,防范西戎人的侵犯,然后积蓄力量,准备东进。秦宣公四年,在渭南作密畤,祭祀青帝,以示自己东进中原的决心。然而,若东进并非易事,强大的晋国挡住了东进的道路。当年,也就是晋献公五年,晋献公征伐骊戎(今山西晋城西南)大胜,得骊姬及其妹,国势正盛。秦宣公五年,晋献公嫉恨曲沃桓公、庄伯子孙之族的强大,便依大夫士蒍之计,分化瓦解群公子,使其内乱,而灭之。秦宣公见有机可乘,便亲率大军进攻晋国的河阳(今河南孟州市一带)。晋国的河阳守将便向晋献公告急。晋献公正在顾及内政,无瑕对外用兵。秦宣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河阳城攻下,但河阳城远离秦国内地,不好管理,只好帅大军返回秦国。自此秦宣公一直没有发动对晋国的战争,安心治理内政,等待时机。秦宣公十二年,秦宣公病死于雍城阳宫,在位十二年,葬于平阳,生有九个儿子,皆不得立,遵父秦德公遗命,传位于二弟赢载,是为秦成公,仍居阳宫。

而此时的秦成公已患疾病,身体虚弱,勉强即位。但是,对秦国内外政事,已无能力全面处理,除重大事务外,日常政事皆委托三弟赢任好处置。梁伯、芮伯闻知秦成公即位,便携带厚礼前往秦国表示祝贺。秦成公拖着病体勉强接待了梁伯、芮伯,并依秦德公故事,临行之时馈赠于厚礼。

秦成公四年,秦成公病死,在位四年,葬于平阳,生七子皆不得立,遵父、兄遗命,将君位传于三弟赢任好,是为秦穆公,仍居阳宫。

秦穆公自幼聪明伶俐,深受父兄们宠爱,待长大后,胸怀大志,遍读经史,文武全才,有安邦定国之策,辅佐秦成公四年,已初露锋芒。如今正式即位国君,使自己有了大展宏图,实现远大志向的机会。一日早朝,秦穆公召集文武群臣共同商议振兴秦国之大计。这时其堂弟大夫公子絷向前奏道:“吾秦国自先祖非子立国以来,地处西辟,为中原诸国所蔑视。如今,虽由小到大,由弱到强,进入强国之列,但终不能东进中原,争雄霸业。臣以为,君不能久居西辟之地,东进中原方是立国之本也。”秦穆公听罢,正和自己心意,但当今晋国之强在秦国之上,时机尚未成熟,不可轻举妄动,便说:“爱卿所言甚是,只是晋国之强,不可力敌,唯有从长计议。”公子絷又说:“主公所言甚是,不过,茅津之戎挡在秦晋之间,臣愿率领一支兵马,扫平茅津之戎,看晋国耐我何。”秦穆公听罢亦觉有理。若能如此,即可以演练秦国兵马,又可以扬秦国之威。再者,秦若不取,晋必取之。于是,秦穆公说:“既如此,寡人可亲自出征,以壮军威。命爱卿为大将军,发兵两万,择吉日出兵。”

数日之后,秦穆公与公子絷率秦军攻至茅津(今山西平陆县一带)。茅津之戎哪里是秦军的对手,被杀得大败。这时,晋献公在绛都(一说在今山西新绛县一带;一说在今山西襄汾县一带)闻知,秦军征伐茅津之戎大惊,立即传令西方边境的晋军,加强防范,以防秦军入侵。秦穆公见晋军防范严密,不能与晋军力战,便与公子絷率军返回秦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