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回孟津会盟武王伐纣
牧野之战商军败亡
话说周武王自即位之后,经过几年的准备,伐纣灭商的时机日渐成熟,便择一吉日,召集文武群臣商议伐纣灭商之事。
群臣聚集在大殿之上,各抒己见,议论纷纷,但大多数都认为应立即兴兵伐纣。而周公旦却说:“兴兵伐商乃国家兴亡之大事也,万不可轻举妄动矣。臣以为,伐商以一周之力尚不足矣,须联合各诸侯国同心合力共同征伐,此乃一也。伐商仍须名正言顺,吾主虽然称王,但不知各诸侯国是否真心拥戴,此乃二也。不知大王以为如何?”周武王及群臣闻听,皆点头称是。周武王便问周公旦:“若依弟之意,该当如何?”周公旦回答说:“臣以为主公择一吉日遣使赴各诸侯国,邀其赴孟津(今河南孟津县一带)会盟,共商伐纣灭商之大计,以争取各诸侯之拥戴。如此即可以联络各诸侯国力量,又可以名正言顺的伐商,师出有名,必胜矣。”周武王听罢亦觉可行,便命卜官占卜,定于周武王九年十二月邀各路诸侯于孟津会盟。然后遣使前往各国,历数商纣王荒淫无道之罪行,邀请各路诸侯到孟津共商伐纣灭商之大计。
各路诸侯接到会盟邀请后,皆各自率部按时来到孟津。此时,周武王率领周公旦、召公奭、毕公高、姜尚、闳夭、南宫适等文武重臣,及人马万余先到毕原(今陕西咸阳市北)的周文王陵墓前祭奠,然后到孟津等候,迎接来会盟的各路诸侯。来参加会盟的大小诸侯共有八百多,这下孟津可热闹起来。各路大小诸侯所带人马少者几十,多者数千,一下子聚集了这么多的人马,不下十万,能不热闹嘛。周武王在中军大帐前竖起西伯侯姬昌的木牌,以示其仍在军中为帅。
待各路诸侯聚齐,会盟大会召开之时,周武王历数商纣王种种罪恶,各路诸侯皆有同感,无不义愤,皆表示拥戴周武王,以代商纣王,保万民之安。周武王见得到了各路诸侯的拥戴,王位得以确立心中欢喜,便传令各路人马在孟津观兵台前列阵,亲自登上观兵台,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,历数商纣王的罪恶,因而进一步激发将士们对商纣王的不满和愤怒。然后,命姜尚指挥各路兵马直奔孟津黄河渡口,在那里已备下战船千余,很快大军皆渡过黄河。
正在全军将士磨拳搽掌,义愤填膺准备杀往朝歌,灭掉商朝之时,周武王却让姜尚传令收兵,返回孟津。各路诸侯不知其意,皆说:“此乃正是伐纣灭商之时,何以退兵乎?”周武王及姜尚分别向各路诸侯及全军将士解释说:“伐纣灭商乃人心所向,只是天意不可违,天时尚未到也,万不可超之过急矣。”然后传令各路诸侯率领本部人马各自返回本国,准备伐纣灭商事宜,待时机成熟再听号令。待各路诸侯率领本部人马各自返回本国后,周武王便率领周国人马回到镐京。
此次孟津会盟可谓大获成功,一是周武王的领导地位获得确立,得到了各路诸侯的拥戴;二是向各路诸侯展示了周国兵将的实力,以及指挥各路诸侯国兵马联合作战的能力;三是真切地看到了各诸侯国将士们,对商纣王的愤怒及伐纣灭商的决心。由此,更加坚定了周武王伐纣灭商的信心,但表面上仍同以前一样,处处向商纣王表示忠诚、顺从。周公旦又向其献策说:“主公,当前乃最关键时期,万不可粗心大意,要遣使赴各诸侯国加强联络的同时,还要遣探子前往朝歌以观商纣王之动静,以防不测也。”周武王听罢点头称是,依计而行。
孟津会盟如此重大之事震动天下,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然而身居朝歌深宫之中的商纣王却丝毫不知,每天仍旧是在廘台、酒池、肉林、亭台、楼阁之中,吃喝玩乐,骄奢淫逸,醉生梦死。这是因为那些敢谏直言之臣大多被炮烙、剜心、杀头、处死,余者大多也都逃离朝歌,商纣王身边皆剩一些奸佞之臣,已无人向其进言,对这些重大事件自然无从知晓,仍旧享受着他的太平盛世。
此时在东方率兵征讨夷人的蜚廉,开始几年还算顺利,近几年由于夷人反抗更加激烈,深感兵力不足,不断向商纣王请求派兵增援。因此商朝的精兵强将不断派往东方,而大批俘虏不断从东方押回朝歌。商纣王看到从东方押回来的大批俘虏,及大量的奇珍异宝心中非常高兴,觉得商朝仍是无比强大,国势强盛,自己安享快乐,无忧矣。更觉得那些敢谏直言,阻挠自己安享人生快乐的大臣们确实该杀。如今好了,耳根子清静多了,再也没有人敢向自己说那些让人烦心之事,可是商朝的灭亡已是近在眼前了。
再说周武王自孟津会盟之后,经过近二年的准备,对整个商朝发生事都是了如指掌。这时周公旦、召公奭、毕公高、姜尚、闳夭、太颠、南宫适、散宜生、辛甲等纷纷向周武王纳言献策,皆言伐纣灭商之时机已到,不可迟疑。周武王立即召集文武群臣集聚于大殿之上,共议伐纣灭商之事,见文武群臣皆无异议,便命卜官占卜,择吉日兴兵伐纣灭商。最后择定周武王十一年冬月一日癸巳为上吉。
择定吉日之后,周武王便派遣使臣前往各个诸侯国传命,定于冬月一日癸巳,率部前往孟津会盟共同伐商灭纣,并且表示自己要亲自带兵出征。然后命姜尚为帅,南宫适、散宜生为先锋,周公旦、毕公高、召公奭为辅,而国内政事皆委托给太颠、闳夭、辛甲等一班老臣掌管。等各个方面都安排妥当之后,择吉日,周武王再次到毕原周文王陵墓前祭奠,然后点起兵将,共战车三百五十乘,虎贲军三千,甲士四万五千,由姜尚指挥前往孟津会盟。
当周武王、姜尚等来到孟津之时,大多数诸侯国的兵马皆已聚集在孟津等候,不久各国兵马皆已到齐,主要有庸、蜀、羌、苗、微、卢、彭、濮、虞、芮等几十个大小诸侯国,兵马不下二十几万,而此时戍守在西陲的赢氏一族中的中潏虽已去世,但其孙、恶来之弟季胜正当壮年,亦当率部族参加了周武王的孟津会盟及伐纣灭商的征战。
这下孟津一带兵车辚辚,戎马萧萧,旌旗金鼓,连绵不绝,其场面之壮观前所未有。周武王再次命兵士在中军大帐之前高高竖起周文王木牌,以示周文王仍在军中,各路诸侯再次表示愿意拥戴周武王为天子。于是周武王传旨,命各国兵马于周武王十一年冬月一日卯时,皆前往孟津观兵台聚集。待各国兵马到齐点卯之后,周武王亲自登上孟津观兵台,姜尚、周公旦等文武群臣则立于两侧,检阅各国兵马,然后进行伐纣灭商的战前动员。只见周武王在观兵台上,左手执黄钺,右手持白旄,双手高高举起,台下各国兵马,旌旗招展,欢声雷动,群情激奋,斗志昂扬。当周武王双手放下,各国兵马立即又安静下来,周武王便开始讲演动员。他高声说:“诸位友邦之君及将士们,天地乃万物之父母,人乃万物之灵也。而做天子者,就要比一般人聪明,更有才能也。做天子者,就要同天地一样成为万民之父母,关心爱护所属之臣民矣。而当今天子商纣王不尊天意,不知关心爱护所属之臣民,酗酒暴虐,奢侈无度,枉杀忠良之臣,囚禁贤德之士,刳剔孕妇之胎儿,敲视老翁之骨髓,耗尽国家之财力,征调万民之疾苦,广修鹿台楼阁,以供妇人之消遣,其罪恶之深重,无人能比也。如此昏王何以为天子乎?昔古人言之:爱护臣民者,方能为天子也;而暴虐臣民者,乃天地之敌,亦万民之敌也。商纣王背天意,逆民心,乃共敌也,吾等当同心协力共灭哉!”各路诸侯及将士们听罢演讲动员欢声雷动,皆表示愿追随周武王共同伐商灭纣,以保万民之安。
待众将士们安静下来,周武王又说:“伐纣灭商乃天之大事也,既要同心协力,又要统一号令,方可百战百胜矣。各路诸侯愿拥戴寡人为天子,寡人就要行天子之责,将士们就要听从号令。若有不服从号令者,不奋勇杀敌者,临阵逃脱者,必依军法从事,杀无赦。而奋勇杀敌立功者,善献良谋者,必厚赏也。”然后周武王拜姜尚为帅,统一指挥各国兵马,各路诸侯皆表示愿听从将令,共同伐纣灭商。会盟结束之时正是癸巳之时,姜尚指挥大军很快渡过黄河,向朝歌杀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