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回奇货可居交友异人游说于秦更名子楚(1 / 2)

第九十五回奇货可居交友异人

游说于秦更名子楚

平原君赵胜带领众人到达楚国后,第二日,便入宫拜见楚考烈王商讨出兵救赵之事。可是,楚考烈王惧秦之强,不愿意援赵,因此,从早晨一直商讨到中午毫无结果。赵胜所随众人在大殿之下,皆不知如何是好。

这时,毛遂见此,便按剑历阶而上,来到平原君赵胜面前说:“‘合纵’之利害,两言而决耳。今日出而言,日中不决,何也?”楚考烈王不知毛遂是何人,便问平原君说:“客何为者也?”平原君回答说:“乃胜之舍人也。”楚考烈王闻听大怒,斥责毛遂说:“何不退下!吾乃与而君言,汝何为者也!”毛遂闻听,却毫不畏惧,按剑向前对楚考烈王说:“王之所以叱遂者,以楚国之众也。今十步之内,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,王之命悬于遂手。吾君在前,叱者何也?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,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,岂其士卒众多哉,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。今楚地方五千里,持戟百万,此霸王之资也。以楚之彊,天下弗能当。当年白起,小竖子耳,率数万之众,兴师以与楚战,一战而举鄢郢,再战而烧夷陵,三战而辱王之先人。此百世之怨赵之所羞,而王弗知恶焉。‘合纵’者为楚,非为赵也。吾君在前,叱者何也?”楚考烈王闻听,即惧毛遂之威,又觉得所言有几分道理,便说:“唯唯,诚若先生之言,谨奉社稷而以‘合纵’矣。”毛遂见楚考烈王应允,仍不放心,又说:“大王愿‘合纵’定乎?”楚考烈王肯定的说:“定矣。”毛遂谓楚考烈王之左右说:“取鸡、狗、马之血来。”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,对楚考烈王说:“大王当歃学定之。次者吾君,再次者遂也。”遂赵、楚定“合纵”之盟与大殿之上。毛遂左手持槃血,而右手招十九人说:“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。公等录录,所谓因人成事者也。”赵、楚歃血立盟后,楚考烈王送走平原君赵胜等人后,便命令尹、春申君黄歇为大将军率八万楚军援赵。

再说平原君赵胜几次遣使前往魏国求救,可是魏安釐王也是惧秦之强,不肯出兵。赵胜的妻子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,赵胜便通过信陵君魏无忌,请求魏出兵援赵。魏安釐王便派遣晋鄙为上将军率十万魏军援赵。

而此时,郑安平与王龁正集中全力指挥秦军围攻邯郸,当闻知,魏、楚两国兵马前来援助赵国,大惊失色,急忙遣使前往咸阳告急。秦昭襄王闻听大怒,立即遣使前往各国警告说:“秦攻邯郸朝暮可下也。有敢救赵者,必移兵先灭之!”魏安釐王闻知心中惧怕,唯恐秦移兵魏国,急忙遣使追赶晋鄙率领的援赵魏军,传其旨意,命晋鄙停止前进,就地安营扎寨,以观察各国援赵兵马的动向:“若各国兵马皆往援赵,魏亦可跟进;若各国兵马皆不前,则不可进也。”

此时,晋鄙率领魏军已经进入赵国境内,来到邺城(今河北临漳县一带),当接到魏安釐王的旨意,便在邺城安营寨扎,以观各国兵马的动向。而此时的楚国援赵兵马,在春申君黄歇的率领下,来到了武关一带,闻知魏军安营扎寨,按兵不动,黄歇深知,以楚军之力,难以抵挡秦军,不敢独自冒险,便传令在武关一带安营扎寨,以观各国援赵兵马的动静。秦昭襄王闻报,楚、魏兵马惧秦之威不敢进兵,心中欢喜,传旨督促郑安平、王龁集中全力攻破邯郸。

就在秦军猛攻邯郸之时,在赵国邯郸为人质的秦昭襄王的孙子、太子安国君赢柱的儿子异人的处境十分危险,随时都有可能被赵孝成王杀死的可能。

要说王孙异人,自秦昭襄王二十八年(前279年),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渑池会盟后,当时年龄仅四岁,便来到赵国邯郸为质,由乳母抚养。当时秦、赵和睦相处,异人生活受到了各方面的照顾,生活的也算可以。可是,由于年幼对能否回到秦国,什么时候回归秦国,是一无所知。直到秦昭襄王四十年(前267年),秦太子悼死于魏国。秦昭襄王四十二年(前265年),异人的父亲安国君赢柱被秦昭襄王立为太子,使其有了归国的希望。

此时,异人已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了,对人世间的事务已有所了解。可是,希望终归是希望,太子安国君的儿子有二十多个,异人居中,生母夏姬又不得宠,并没有人关注久居于赵国为质的异人。此时,又正直范雎为索要魏齐之首,而兴兵伐赵。故异人在赵国的生活很是艰难。

这时,有一位卫国濮阳人,姓吕,名不韦,是个商贾,正在与父亲在邯郸城内做生意。吕不韦虽然富有,家累万金,但作为商贾,社会地位低下,因此,总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,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,使自己成为既有金钱又有权势的人。

这一日,吕不韦在邯郸街头贩卖货物,见一位衣衫破旧的年轻人从面前走过。待细观之,虽然衣服破旧,但唇红齿白,面若;虽在落魄之中但不失贵介之气质,不觉暗暗称奇,便向身旁的客人打探说:“此乃何人,非庶民百姓也。”那人便悄悄地回答说:“由此可知,汝不是久居邯郸之人。此人乃是秦昭襄王之孙,秦新立太子、安国君赢柱之子异人是也。”吕不韦闻听,甚觉惊奇,又问:“既是秦王之孙,乃富贵之人,何以沦落到如此地步乎?”那人又悄声说:“异人自幼质于赵国,今已有十八九岁。过去秦、赵立盟相谊之时还好,而今秦、赵失和,秦军伐赵,便无人理睬,衣食之物,供给甚少,虽为秦王之孙,但与庶民百姓无异矣。”吕不韦听了点头不语。

当吕不韦回到居所,暗自思量:“此乃奇货可居也。”便对父亲说:“耕田获利几何?”父亲回答说:“获十倍之利也。”吕不韦又问:“贩卖珠宝玉器获利几何?”父亲回答说:“获利百倍也。”吕不韦又问:“若扶立一国之君,获利几何?”父亲闻听惊诧不已,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。半晌才说:“若能扶立一国之君获利何止千万倍哉。”吕不韦闻听心中欢喜,便将在路上所见告知父亲。最后又说:“此乃奇货可居也。若能扶立秦王孙异人为秦王,远胜于世代为商贾也。”父亲闻听吕不韦有如此志向,心中更是欢喜,连忙说:“今耕田劳作,辛苦异常,尚不得温饱;经商贩货,长途跋涉,亦不过富有也。若能扶立一国之君,不但可荣华富贵,地位显赫,亦可遗传后世矣。若有如此奇货可居,吾儿当不惜千金而行之。”吕不韦见父亲支持自己心中欢喜,便开始设法接触异人。于是,吕不韦开始进一步的了解异人的详细情况,设法接触他。

这一日,吕不韦来到了异人的居所拜访,异人已经很久没有人来拜访他了。当闻知有客人来拜访心中欢喜,便出门相迎,可是见到来人并不认识,便说:“吾与先生并不相识,何以拜访落难之人耶?”吕不韦却施礼说:“吾乃濮阳一商贾,常常往来于濮阳、邯郸之间,知王孙之处境,故前来拜访,意欲光大王孙之门庭也。”异人闻听笑着说:“先生乃一商贾,且先光大自己之门庭后,再来光大吾之门庭矣。”吕不韦却说:“王孙年幼不懂世道也,吾之门庭要待王孙之门庭光大后,方能光大也。”异人闻听心中欢喜,便也想知道吕不韦如何光大自己的门庭,便将其迎入厅堂落坐,在一起深谈。

吕不韦来到厅堂坐定便对异人说:“秦昭襄王老矣,安国君被立为太子。吾私下闻听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,可是华阳夫人没能生子。日后,安国君即位为王,能够选立太子者唯有华阳夫人也。而今王孙兄弟有二十余人,又排行中间,其生母又不受安国君宠爱,且长期被留在赵国为质,即使秦昭襄王故去,安国君即位为王,也不能同其长兄和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也。”异人听罢叹口气说:“吾生来命苦,自幼质于赵国,如今秦、赵失和,性命难保,不客死于他乡足矣,何敢有争立太子之念乎?”吕不韦乘机说:“如此说来,王孙不愿改变之命运乎?”异人悲伤地说:“虽意欲改变,但吾既无钱财,又无人相助,故无力也。”吕不韦又说:“王孙贫窘,又客居在此地,既无钱财,又无地位,固然无力矣。不过王孙若能听信吾之良谋,便可归国即立太子,呈秦之社稷也。”异人闻听心中欢喜说:“先生若有此谋,吾愿听之。”吕不韦又说:“吾闻知,安国君最宠爱者,华阳夫人也。王孙若能认华阳夫人为母,请求归国侍奉华阳夫人,不但可以归秦,日后,安国君继承王位,便有立为太子之希望也。”异人听罢点头说:“此谋虽善,但吾亦无能为力也。”吕不韦说:“吾一商贾并不富有,但愿拿出千金来为王孙西游于秦,说服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使其立王孙为太子如何?”异人闻听是叩拜称谢说:“若能实现先生所言,吾愿分秦国之土与先生共享矣。”于是,吕不韦回到家中与父亲商议,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,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,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,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。

吕不韦携带重金及一些稀世之宝,来到了咸阳。虽然吕不韦有钱,携带重金宝器,但商贾的社会地位低下,想见到安国君及华阳夫人,并非易事,便设法接触与之有关系的人。这就要先接触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和姐姐。然而,即使面见阳泉君及其姐姐,也不是轻易能见到的,于是,吕不韦便结交阳泉君及华阳夫人姐姐身边的人,探听其家事。得知,华阳夫人乃楚人,深受安国君宠爱,确实已被安国君立为太子夫人。于是,吕不韦便离开咸阳,回到邯郸来到异人居所。

异人见吕不韦如此之快就回来,心中欢喜,便问:“先生,事情办得如何?”吕不韦说:“王孙莫急也。此等大事非数日之功矣。吾闻知,华阳夫人乃楚人,吾以为,王孙莫若将‘异人’之名,改为‘子楚’,表示愿为华阳夫人之子也。”异人闻听所言有理,便依吕不韦之意,将名字由‘异人’改为‘子楚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