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回合兵伐韩张仪失宠合纵伐秦联军大败(2 / 2)

公孙衍不但全力联络东方各国“合纵”伐秦,还拉拢西戎小国义渠也加入到“合纵”伐秦的阵营。有一次,义渠王来到魏都大梁,公孙衍便与之相见,对义渠王说:“秦若与东方诸国征战,就会施厚礼与西戎,以讨好大王,求得西境平安;若与东方诸国休战,就会征伐、抢掠西戎。望大王切记,勿要受秦一时之蒙蔽也。”

此时齐宣王即王位仅一年有余,气势正盛,当闻知,诸国共推楚怀王为“纵约之长”,心中恼怒,便有不愿加入“合纵”之意,但有唯恐秦强,齐不能敌矣,便召集群臣商议“合纵”之事。齐宣王对群臣说:“魏相公孙衍四处游说‘合纵’之术,故‘合纵’之说甚嚣尘上。寡人已有‘合纵’之意,但闻知诸国公推楚怀王为‘纵约之长’,触寡人之怒也。齐强于楚,且楚乃南辟之国,何以为‘纵约之长’乎?寡人以为,齐、秦相隔甚远,又是舅甥之国,未有仇怨,故无意于‘合纵’也。诸位爱卿以为如何?”这时,一些主张“合纵”的大臣劝解齐宣王说:“大王息怒也。楚怀王虽愚昧无德,难为‘纵约之长’之重任,然而,此乃诸国共推,不影响‘合纵’之大势也。若无意于‘合纵’,恐触五国之怒哉!”也有一些反对“合纵”之说的大臣说:“‘合纵’之谋兴起于魏,意欲应对齐、秦也。秦距齐路途遥远,间隔数国,若灭秦何利于齐乎?秦亡,齐必危矣。”一时之间群臣议论纷纷。这时,相国邹忌说:“诸位勿再争之。臣以为,言‘合纵’伐秦者,与勿‘合纵’伐秦者,皆不可取也。若‘合纵’伐秦,则结仇于秦,废舅甥之亲;若勿‘合纵’伐秦,则触五国之怒,必遭祸端矣。以臣之计,莫若应‘合纵’之约,而发兵缓行之。行缓则可观诸国兵马之进退。五国伐秦若胜,则兵进;若败之,则兵退也。如此,即不触五国之怒,亦不结怨于秦焉。”群臣闻听相国邹忌之言,皆拍手称是。秦宣王本无出兵之意,当闻听邹忌之言亦觉有理,此乃两全其美之策。于是,命邹忌为大将军,率齐军离开齐都临淄,以应“合纵”伐秦之势。

公孙衍与景鲤游说各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各国皆愿兴兵“合纵”伐秦,便约定日期,共同出兵。公孙衍回到魏国奏明魏襄王,如今“合纵”之势已成,便开始调兵遣将伐秦,以夺回多次割让给秦国的领地。

景鲤回到楚国奏明楚怀王后,楚怀王更是欢喜,如今齐能拥立楚为“纵约之长”,甘居其之下,此乃霸业成矣。于是,楚怀王决定亲自出征,兵命景鲤为大将军,率领楚国兵马与各国兵马相会,共同伐秦,以彰显楚国之军威。可是,楚国距离各国兵马汇聚之地路途遥远,非短时间可至也。

此时的燕王哙,虽积极“合纵”,调兵遣将意欲参战抗秦。可是,亦是因路途遥远,长途跋涉,一时难以到达魏国汇聚之地。

齐国的数万兵马,在相国邹忌的率领下,离开临淄后,便一路缓行,还没有出齐境,邹忌便称病不起。主帅患病,大军难行,只好安营以待。

魏国是“合纵”伐秦的主导者,当然积极兴兵,赵、韩亦是利益的最相关者,亦是积极响应。于是,三国兵马近二十万,集聚于魏,有公孙衍为帅,统一指挥,可谓声势浩大,直杀奔秦国,攻至函谷关。在函谷关外二十余里安营扎寨,等候齐、楚、燕等国兵马到来,共同破秦。

公孙衍倡导的“合纵”伐秦之事,隐居于魏国的张仪早已探听清楚,便遣亲信赴咸阳,报于秦惠文王。当秦惠文王闻报,魏、赵、韩等国兵马已集聚于函谷关,早已有所准备,便命命左庶长樗里疾为大将军,大夫司马错为副将,率领秦军二十万,前往函谷关拒敌。

樗里疾与司马错二人乃公孙衍昔日好友,非比一般,皆是足智多谋,文武全才,特别是樗里疾,被称为秦国的智囊。当二人率领秦军来到函谷关,守关将领便来迎接,将“合纵”之兵马情况回报一番。然后惊惧的说:“诸国兵马甚强,恐难抵敌也。唯有坚守函谷关方为上策哉!”樗里疾安慰说:“将军勿惧也。敌兵虽强,亦会有疏漏之处,唯有伺机而破之。”然后,亲自与司马错前往探听敌情,各路的探子亦陆续回来禀报说:“齐之兵马,尚未出齐境,一时难以到达;楚之兵马最众,正速速赶来,数日便可到达;燕之兵马亦在途中也。唯魏、赵、韩三国兵马集聚于关外矣。”樗里疾与司马错立即召集将官商议破敌之策。司马错说:“齐、楚、燕三国兵马未到,破敌良机不可错过也。以末将观之,魏、赵、韩三国兵马虽由公孙衍统一指挥,但三国兵马各自扎营。魏乃‘合纵’主谋者,若先破魏军,赵、韩之军,不战自破也。”樗里疾闻听称赞说:“将军所言甚是也。你我各率一军,两路夹击魏军大营,魏军无备,必败矣。”于是,第二日天刚放亮,樗里疾与司马错各自率领兵马,悄悄出函谷关,直奔魏军大营杀来。

公孙衍唯恐联军兵马出差错,日夜巡视各营,准备明日进攻函谷关,此时,刚刚入睡,便有兵士来报:“秦军突然偷袭大营也。”公孙衍闻听大惊,立即起身披挂铠甲,持戟跳上战车,一面指挥魏军迎战,一面派遣兵士前往赵、韩两军大营调兵。可是,魏军没有防备,再加上魏军屡败于秦军,深知秦军将士之厉害,闻秦军杀来,皆有畏惧之心,不敢力敌,还没等赵、韩兵马到来,很快就败退下来。公孙衍无奈,只好指挥魏军向赵、韩大营方向退却。

赵、韩两国兵马,正在前往援助魏军,可是,见魏军败退,皆无战心。虽三国兵马合兵一处,但仍不是秦军的对手,败退下来。樗里疾与司马错分别指挥兵马,追杀魏、赵、韩三国联军。公孙衍见秦军如此勇猛,只好指挥三国兵马后退三十余里,才停住脚步,安营扎寨,以抵挡秦军,盼望齐、楚、燕三国兵马到来,合力破秦。樗里疾、司马错也传令安营扎寨,与三国联军相持,待机破敌。

此时的“纵约之长”楚怀王与景鲤率领楚军,正行进在路上,这时有探子回来报告说:“魏、赵、韩三国兵马在函谷关与秦军大战,秦军大胜,三国兵马已经后退三十余里,安营扎寨。”楚怀王闻报大惊,便召集景鲤等将官商议。景鲤说:“臣以为,魏、赵、韩兵马如此不堪一击,若以楚军之力,与之力敌,亦难取胜也。莫如先安营扎寨,以观齐、燕兵马进军状况,方可再定之。”楚怀王听罢觉得有理,便传旨安营扎寨。

过不多久,又有探子回来报告说:“燕之兵马仍在途中,而齐之兵马尚未出齐境,已经安营十余日,不进也。”楚怀王只好再召集景鲤等将官商议。景鲤说:“臣以为,齐无意出兵伐秦。臣所虑者,乃齐也。若楚与秦力战,胜负难卜也,齐若乘机挥军南下,偷袭楚,楚之社稷危矣。莫若退兵以保楚安矣。”楚怀王觉得景鲤所言有理,便传旨退兵。

此时的燕国兵马正在行进,燕王哙闻知魏、赵、韩三国兵马被秦军打得大败,又闻知楚国兵马还未到战场,就已退兵回国,以燕国的力量哪里是秦军的对手,便也传旨退军回国。

齐相国邹忌所率齐国的兵马驻扎在齐国边境,坐观“合纵”伐秦之胜负,当闻知魏、赵、韩兵马大败,楚、燕两国兵马已经退去。邹忌本就无与秦征战之意,便亦率齐国兵马退回临淄。

公孙衍率领魏、赵、韩三国兵马,扎下大营与秦军对峙,盼望齐、楚、燕三国兵马到来,四面夹攻,以破秦军。当闻知齐、楚、燕三国兵马皆撤回本国,特别是齐国兵马连齐境都没出,公孙衍是大失所望,不由得仰天长叹说:“‘合纵’大业不成,六国必亡矣,如此,莫非天意乎?”公孙衍深知,以现在自己所率领的三国兵马,很难与秦军力敌,便指挥三国兵马退回魏国,并三国约定:“不管哪国有难,定要相互支援,不可违约。”然后三国兵马各回本国。

樗里疾和司马错见三国兵马败退而去,也不追杀,回兵戍守在函谷关,并派遣兵士,回到咸阳报于秦惠文王。秦惠文王闻报心中欢喜,对出征将士皆有封赏,并拜樗里疾为左庶长。

就这样由公孙衍策划的,由魏国发起的,如此轰轰烈烈的第一次“合纵”伐秦,就这样以失败告终。

魏襄王即位不久,就依公孙衍之谋,发动“合纵”伐秦,可是各国诸侯是各怀心腹事,不能同心合力,结果大败而回,真是无可奈何,因而,是心中郁闷不乐。

此时,身在魏国的张仪闻知这些事后,心中欢喜,此乃正是行“连横”之术的极好时机,便入宫拜见魏襄王,言“连横”事秦之利。

欲知张仪的连横之术能否成功,且听下回分解。

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扑倒男主好饥_渴!!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:meinvxuan1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