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回吴兵破郢昭王奔随包胥哭庭兴师救楚(1 / 2)

第五十二回吴兵破郢昭王奔随

包胥哭庭兴师救楚

话说孟赢听罢宫女所述,才知自己所嫁之人非楚太子建,而是楚平王,真是如同五雷轰顶,顿觉天昏地暗,昏死过去。那宫女见状,便大声哭喊,惊动了其她宫女皆进来,将孟赢唤醒。待孟赢清醒过来,高声喊道:“吾命苦也!”众宫女皆在一旁劝慰。孟赢擦干眼泪,冷静下来,知事情已无法挽回,只有认命也。

再说楚平王本来喝得酩酊大醉,见孟赢离开,便倒在卧榻之上呼呼睡去。待一觉醒来,早已将酒后失言之事忘得一干二净。这一日,楚平王来到孟赢宫中,见其脸色惨白,精神不振,不知何故,便问:“爱妻何故,身体如此不适耶?”孟赢闻听此言,低头不语,两眼垂泪。楚平王见此连忙问:“不知何人冒犯,竟如此悲伤乎?”孟赢低头说:“那日大王酒后之言,可能已经忘记,而贱妾却不敢忘也。”楚平王见孟赢提起自己“酒后之言”,又称自己为大王,这才想起酒后失言之事,连忙向孟赢解释说:“酒后胡言不可当真也。”孟赢闻听怒说:“大王岂是‘胡言’,此等美事楚国上下无人不知,唯瞒骗贱妾也。”楚平王闻听,知事情已经败露,不可再瞒骗,便说:“夫人既已知之,寡人不敢再瞒骗也。只是夫人之美,好似天仙下凡,岂能不让寡人垂涎乎?此乃寡人一时之过,还望夫人恕罪矣。”孟赢听罢,更是悲伤至极,伏案大哭不止。楚平王只好上前哄劝。孟赢哭了半晌,才止住哭声,抬起头来说:“贱妾之身已事大王,实不敢有怨言也。所哭之事,乃日后之事矣。待大王百年之后,太子建即位,贱妾与珍儿将死无葬身之地哉!”楚平王闻听孟赢之言,却毫不介意笑着说:“夫人勿虑。寡人尚在鼎盛之年,待日后寻机废掉王后、太子建,立夫人为后,珍儿为太子,继承王位,可保汝母子永世平安矣。”孟赢听罢此言,收住眼泪,心中稍安。

楚平王有孟赢陪伴,国内安定,本想息兵五年,可是在楚平王四年,即周景王二十年(前525年)时,不得不再兴刀兵。这时因为,吴王僚即位之后,便欲扩张势力,兴兵进攻楚国。楚平王闻知吴国来攻,正好向各诸侯国展示自己力量的时候,岂能不战乎?便亲自率领楚军迎战于长岸(今长江裕溪口一带),大败吴军,吴王僚的王船“余皇”,亦被楚军夺去。吴公子光(即后来的吴王阖闾)见此,便夜袭楚军,夺回了“余皇”。

再说费无极虽然仍是太子少傅,与楚平王关系密切,是大权在握,可是心中总有些忐忑不安。这时因为,楚平王用掉包计纳孟赢之事,转眼之间已经过去四年,俗话说,没有不透风的墙。这正是费无极所担心之事,时间一久,太子建出入宫中,难免与孟赢相见,必会泄露。于是,在吴、楚长岸之战后,费无极想出了一条诡计,将太子建等逐出郢都,使楚平王疏远太子建,与其难以相见。

这一日,费无极入宫拜见楚平王。楚平王见费无极到来,心中欢喜说:“寡人得孟赢快乐无比也,必不忘爱卿之功矣。”费无极说:“臣不敢枉自贪功也。今臣有一事欲告于大王。”说罢,用目光扫视左右内侍。楚平王知有秘事告知,便斥退左右。费无极这才说:“臣以为,太子建出入宫中,日久难免与孟赢相见,必会惹出是非也,望大王谨慎行事之。”楚平王说:“爱卿之意,寡人知也,只是不知当如何避之?”费无极闻听心中暗喜,便上前悄声说:“臣以为,若使此事不泄,可使太子建远离郢都方为上策也。”楚平王听罢点头说:“爱卿所言甚是,只是不知当遣往何方为宜也。”费无极连忙说:“臣以为城父邑(今河南平顶山市北,另一说为安徽亳州市城父镇)为楚之要害,若使太子建前往戍守,一者,使楚宫可安;二者,使楚国安也。不知大王以为如何?”楚平王听罢觉得是个好主意,便说:“爱卿所言甚是,当委太子以重任也。”于是,在周景王二十二年(前523年),太子建与太傅伍奢奉旨前往城父戍守,命奋扬为城父司马。

费无极自从太子建与伍奢离开郢都,心中稍稍安定,可是,太子之母、王后蔡姬仍是自己的心腹之患。数月之后,费无极便向楚平王建议,将蔡姬送归蔡国的郧阳(今湖北十堰市一带)居住。其实楚平王也唯恐蔡姬因此事惹出事非来,正符合自己的心意,便借故将蔡姬送往郧阳。

太子建自奉旨来到城父之后,知此地乃战略要地,深感责任重大,便整顿兵马,加强戍守,并不知道乃是费无极的诡计。可是,当得知母后蔡姬被送归蔡国,心中便有几分不乐。后来,孟赢之事传到城父,太子建得知自己爱妻,非孟赢,而是齐女时,非常气愤,便责问齐女。齐女不敢再隐瞒,便哭拜于地,将事情经过如实述说一番。太子建闻听大怒,拔剑欲杀齐女。齐女哭拜说:“夫君息怒也。贱妾当死,死不足惜,死而无怨矣。但请夫君听罢贱妾之言,再杀不迟哉!”太子建便收住利剑说:“有话尽管讲来!”齐女便说:“贱妾本一婢女,生死皆不能自主也。当时之事,若不应之,必死焉。而费无极必会另择她女而代之。贱妾应之,实出无奈也。如今你我夫妻已有数载,并生有胜儿,尚在襁褓之中,还望怜之。”太子建闻听齐女之言,怒火消了一半。心想:“若无此事,数年来夫妻恩爱,亦美满也。再者,此等事情,实与一弱女子无干,皆是费无极从中作梗,欺瞒父王,唯日后寻机除掉费无极,方能解胸中之很也。”于是,扔下手中利剑,将齐女扶起说:“休怪为夫发怒也。待日后除掉费无极泄恨哉!”齐女在次叩拜,夫妻二人言归于好。

自从太子建前往城父戍守,费无极就派遣自己的亲信暗中前往监视,对太子建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。当得知太子建已经知道真相,有除掉自己之意,心中惧怕,思虑再三,唯有先下手方为上策。于是向楚平王献谗言,诬陷太子建与伍奢联晋、齐叛楚作乱。楚平王便传旨,召太子建、伍奢回郢都查问。伍奢留太子建留守城父,自己前往郢都,楚平王见伍奢到来,严厉斥责。伍奢便将太子建如何忠于职守之事述说一番。并劝谏楚平王勿亲佞臣,疏骨肉。楚平王闻听大怒,将伍奢关押起来,并命城父司马奋扬杀掉太子建。奋扬知太子建无罪,便暗中遣人告知。太子建闻知逃往宋国,后来又逃往郑国,死于郑国。楚平王得知太子建逃走,便依费无极之意,召伍奢二子伍尚、伍员(即伍子胥)入郢都。伍员知去必死,逃往吴国;伍尚独自前往。楚平王杀伍奢、伍尚。楚平王立孟赢为王后,幼子珍为太子。由于伍员奔吴,后来给楚国带来了亡国之危。

周景王二十五年(前521年),周景王病故,周室大乱。原来,周景王初立嫡长子姬猛为太子,但姬猛性情懦弱,而庶长子姬朝(亦称王子朝)勇而有谋,有王者风范,周景王深爱之。周景王晚年之时,便有废姬猛立姬朝为太子之意,由于周王室有传嫡不传贤之说,遭到了一些大臣们的反对。当周景王决心废嫡立贤之时,却暴病身亡,立遗诏,传位王子朝。而群臣却拥立太子姬猛即位,是为周悼王。而王子朝和拥立王子朝的大臣们不服,便率兵进攻王城争位。周悼王兵败,逃出洛邑,求助于晋。晋顷公命智跞为将,率晋军助周悼王。王子朝不敢与晋军征战,退出洛邑,迁居于京邑(今河南洛阳市西南),周悼王入王城。不久,周悼王病死,晋立其弟姬丐即位,是为周敬王。周敬王元年(前520年),晋兵撤回晋国。不久,王子朝再次率兵攻入王城称王。周敬王兵败,逃往狄泉(今河南孟津县一带)居之。由此二王并存,王子朝称西王,周敬王称东王。

周敬王四年(前516年),楚平王病死,在位十三年,群臣拥立太子珍即位,是为楚昭王。同年,晋顷公出兵送周敬王入王城,王子朝以周之典籍奔楚。

周敬王五年(前515年),吴公子光在伍之胥(即伍员)的帮助下,利用吴王僚攻楚失利的机会,设宴请吴王僚赴会,遣专诸刺杀吴王僚,公子光称王,是为吴王阖闾。

周敬王十四年(前506年),吴王阖闾以伍子胥、孙武、伯嚭为将,以弟夫概为先锋,联合蔡、唐两国攻楚。吴军至淮汭弃船,越大别山,直入楚国腹地,对楚军发动突然袭击,使楚军节节败退。同年十一月,吴军与蔡、唐两军直攻到柏举(今湖北麻城县东)与楚国令尹囊瓦率领的楚军主力相遇,展开了大战,即柏举之战。楚军大败,退至雍(今湖北京山县一带),吴军追至,楚军溃散,吴军乘胜攻郢都。令尹囊瓦知郢都不可守,逃往郑国,楚昭王也只好离开郢都避难,先逃入云梦泽中,遭到强盗袭击,楚昭王险些丧命。后逃至郧国(今湖北安陆市一带),又逃至随国(今湖北随州市一带)。

吴军自柏举之战十日之后,攻破郢都,吴王阖闾传旨,按尊卑顺序,入住楚国的王宫、令尹、司马、大夫的府邸。伍子胥掘楚平王墓,鞭尸三百,以解杀父、兄之恨。

楚昭王出逃之时,群臣之中有一大夫名叫申包胥,是伍子胥昔日好友。当年伍子胥逃离郢都,与申包胥分别之时,便立下誓言:“必覆楚,报仇雪恨。”而申包胥却对伍子胥说:“兄若‘覆楚’,弟必‘复楚’也。”当申包胥逃至山里之后,闻知吴军攻破郢都,伍子胥掘墓鞭尸,非常气愤,便派人入郢都责备伍子胥说:“兄之报仇,其以甚乎!吾闻知,人众者胜天,天亦能破人。今兄故平王之臣,亲背面而事之,今至于僇死人,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!”伍子胥回答说:“为吾谢申包胥曰:吾日暮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