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回鄢陵之战楚军败退
晋国内乱厉公丧命
话说周简王十一年(前575年)五月,晋厉公率领晋军渡过黄河伐郑,闻听楚共王亲自率领楚军援郑,如此晋、楚之间必有一战,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。中军佐士燮不愿与楚大战,主张退兵,对栾书说:“厉公无道,晋多内忧,当留楚为晋之外患,以警晋君也。”栾书却不同意说:“晋已无西顾之忧,正应与楚战之,除晋之楚患也。况且,今已传令诸侯共同伐郑,不可在吾世而失诸侯矣。”于是,在栾书的主张下,晋军南下深入郑国腹地,来到鄢陵(今河南鄢陵县北),与楚军相遇。
当两军各自安营扎寨,相持于鄢陵时,晋军内部在战与和的问题上,再次发生争执。士燮仍主张不与楚战,对众将说:“没有外患,必有内忧,盍姑释楚与郑以为外患乎?”新军佐郤至却反对说:“昔秦、晋韩原之战,惠公军旅不振;晋、狄箕地之战,主帅先轸战死;晋、楚邲地之战,主帅荀林父大败而归。此皆晋之耻也,子亦见先君之事矣。今吾若避楚不战,又益耻也。”士燮反驳郤至说:“吾先君屡征战,是有其故也。昔秦、狄、齐、楚皆强,若不努力征战,子孙将弱。而今秦、狄、齐三强皆服于晋,只有楚一强而已。唯有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何不弃楚以为外惧乎?”栾书仍不听士燮之言,坚决与楚一战。
六月二十九日晨,楚军在晋军营前布阵,企图趁齐、鲁、宋、卫诸国兵马未到来之前,出其不意攻击晋军,与之决战。晋军将士见楚军势大有些惊惧。这时士燮之子士匄(即范匄)来到中军大帐对栾书说:“塞井夷灶,布阵于军中,放宽行列距离。晋、楚唯天所授,何患焉?”士燮闻听大怒,持戈而入将士匄驱除大帐说:“国之存亡天也,童子何知焉?”栾书连忙拦阻说:“楚师军心浮躁,固垒而待之,三日必退。退而击之,必获胜焉。”而郤至却不同意坚守说:“楚军虽盛,但有六个缺陷,不可失此良机也。一者,其二卿相恶;二者,王卒以旧;三者,郑军阵势不整,蛮军无阵势;四者,楚军列阵不避晦日;五者,阵中将士喧嚣,若合成大阵将更加喧嚣;六者,楚、郑、蛮各军各顾其后,莫有斗心。如此王卒不能力战,晦日列阵以犯天忌,吾必胜之。”于是,晋厉公采纳了士匄和郤至的建议,不等各国诸侯的兵马到来,在大营布阵与楚军决战。
此时,楚共王正在楚军阵中,登上楼车观察晋军动向。令尹子重命大宰、晋之亡臣伯州犁跟在楚共王身后。这时楚共王看到晋军驾着战车左右奔跑,便问伯州犁:“驰而左右,何也?”伯州犁回答说:“召军吏也。”不多时,晋军将领集聚于中军,楚共王又问:“皆聚于中军矣,何也?”伯州犁说:“合谋也。”楚共王又看到晋军搭起帐幕,又问:“张幕矣,何也?”伯州犁说:“虔卜于先君也。”不一会儿,晋军又撤除了帐幕,楚共王问:“撤幕矣,何也?”伯州犁说:“将发命也。”这时,只见晋军大营非常喧闹,尘土飞扬。楚共王又问:“甚嚣,且尘上矣。何也?”伯州犁说:“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。”过一会儿,晋军将士登上战车,左右的兵士皆拿起武器。楚共王问:“皆乘矣,左右执兵而下矣。何也?”伯州犁说:“听誓也。”楚共王问:“欲战乎?”伯州犁说:“未可知也。”这时,只见战车上的将士皆下了战车。楚共王问:“乘而左右皆下矣。何也?”伯州犁说:“战祷也。”接着,伯州犁又将晋厉公及亲兵所在的位置告于楚共王。
而此时的楚之亡臣苗贲皇也在晋厉公身边,便将楚共王及亲兵所在的位置告于晋厉公。众将皆说:“楚精壮武士甚多,不可当也。”苗贲皇见晋军将士惧之,便说:“楚之精兵,不过在中军,王族而已。请分出精兵攻击楚军左右两军,再集中三军攻击楚王之军,必大败之。”晋厉公听罢苗贲皇之言,便命太卜占卜凶吉。太卜占卜后说:“吉,其卦遇‘复’,说:‘南国窘迫,射其元王,中厥目。’如此,国窘迫,王伤之,不败何待?”晋厉公听罢心中欢喜,便依计而行。将晋中军精锐分为两部,由栾书、士燮统领引诱楚之中军,不与力战;又命郤錡、荀偃、韩厥、郤犨、郤至率上、下、新三军攻击楚军左右两翼。待击败楚军左右两翼之后,再集中四军之力,攻击楚之中军。
晋厉公安排好后,便打开营门,步毅为晋厉公驾车,栾针为车右,栾、范两族兵将护卫于晋厉公左右,准备迎战楚军。楚共王由左广彭名驾驭战车,潘党为车右,先行;右广许偃驾驭战车,养由基为车右,紧随其后;郑成公亦亲率郑军,石首驾驭战车,唐苟为车右一同杀向晋军大营。由此晋、楚两军展开了大战。
在混战之时,晋厉公的战车陷入泥沼之中,栾书见此,便欲将自己的战车让与晋厉公。栾针连忙阻止说:“栾书退下,国之大事,岂能一人尽揽乎?且侵他人职权,乃冒犯也;擅离职守,乃扰乱也。三罪之过,不可犯矣。”说罢,跳下战车,将其掀出,脱离泥沼。在激战之时,晋将魏錡见楚共王暴露之外,便拿出箭镞向其射去,正中其目。楚共王大叫一声倒在车中。一面后退,一面唤来养由基,交其两只箭镞,命其射魏錡。养由基接过箭镞,驱车向前,搭弓拉箭,一箭将魏錡射死,然后回来复命,将另一只箭镞交回。楚军见楚共王受伤败退,全军大乱。郑军、蛮军见楚军败退,亦随之败退,晋军乘胜追之。当韩厥正乘势追击郑成公,郤至亦赶到一同追之。郑成公被吓得收起战旗,逃遁而去。楚公子筏被晋军俘获,楚军大败。楚共王率领败军退回楚军大营。楚大夫叔山冉、养由基在后,率部反击晋军的进攻,由于天色已晚,迫使晋军退回大营。
楚中军将子反回到大营,当夜检点兵马,补充战车甲士,修缮甲兵战车,准备明日再战。晋军虽然得胜,但楚军损失并不大,仍很担心楚军之强。苗贲皇向晋厉公建议说:“要通告全军,蒐乘补卒,秣马厉兵,修陈固列,蓐食申祷,明日复战。”晋厉公采纳了苗贲皇的建议,并故意放纵楚军俘虏。楚共王得知消息,便召子反商议明日如何迎战晋军。而此时的楚军主帅子反却喝得酩酊大醉呼唤不起。楚共王闻知叹息说:“天意败楚也。”知明日不能再战,便传令全军,连夜悄悄退军,扔下了无数的粮草。第二日,晋军进入楚军大营,接收了楚军的大量粮草,又在楚军大营修整三日后,凯旋而归。而齐军在晋、楚大战后的第二天才到达战场,鲁、卫的兵马则刚从国内出发。
楚军退到瑕地之后,安营扎寨进行修整。主帅子反遭到了楚共王的严厉谴责,令尹子重亦借此恶语相斥。子反是羞愧难当,自杀身死。
晋、楚鄢陵之战,晋军获胜,晋厉公率领晋军回到了新绛,少不了要大摆酒宴庆贺一番。自此,晋厉公日益骄横,自以为天下无敌,便有意培植自己的亲信,重用胥童、夷羊五、长鱼矫等,以削弱各个世卿大族的势力。由此,再次引发晋国的内乱,这正是士燮所忧虑的事情。
其实,晋国内部公室与世卿大族、世卿大族之间的争斗,早在晋襄公时期就有所显露。晋襄公死后,在拥立何人为君的问题上,就显示了赵氏、狐氏、先氏、士氏之间的争斗,最后赵氏取得胜利。晋灵公时期,晋灵公欲杀赵盾,夺回公室之权。结果,反被赵氏所杀,赵氏又取得胜利。赵盾死后,晋景公时期,晋景公以邲地之败为由,杀先榖,灭先氏后,又借赵氏内部的“下宫之乱”之机,灭赵氏夺回公室之权,而对赵氏嫉恨已久的栾氏、郤氏联合做伪证,起到了剿灭赵氏的关键作用。但是,灭赵氏之后,栾氏、郤氏的争斗逐渐凸显出来。
郤克死后,虽然栾书接郤克将中军,为上卿执政。但是此时执政的权势,不用说跟赵盾相比,就是与郤缺、荀林父、士会、郤克也不能相比。特别是晋厉公即位后,取消六军制,恢复四军制,而宠信郤氏,许多重大事情皆委托郤氏处置,晋国八卿之中郤氏占三,即郤錡、郤犨、郤至。秦、晋麻隧之战,晋厉公亲征,大败秦军,气势正盛,进一步削弱执政的权力。由此,栾书夹在晋厉公与郤氏之间,面对咄咄逼人的事态,心中非常不舒服,便产生了除掉“三郤”、废掉晋厉公的想法。可是,如何下手,是先除掉“三郤”,还是先废晋厉公,一时还拿不定主意。这时,栾书想起一个人来,使栾书坚定了先废掉晋厉公,拥立此人为君决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