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回辅氏之战杜回丧命魏颗救女结草报恩(1 / 2)

第四十二回辅氏之战杜回丧命

魏颗救女结草报恩

话说楚庄王接到郑国使臣前来求救,便开始调集兵马准备救郑。而晋景公率领的晋军,将郑国都城新郑包围数日,并没有强攻,还没等楚军到来,便耀兵而还。

其实,此次晋景公率晋军伐郑,只是向各诸侯国展示一下晋国的力量,君臣上下皆有恐楚的心理,不敢与楚力战,只好耀兵而还。楚庄王见晋军已退,便罢兵。虽然许多诸侯国弃晋附楚,但晋也有一些忠实的同盟国,其中宋国就是其中之一。楚庄王便有伐宋之意,便命大夫申舟出使齐国,拉拢齐顷公,并命其途经宋国时不假道,故意刺激宋国。宋国执政华元怒其轻视宋国,将申舟擒而杀之。于是,楚庄王以此为借口,于周定王十二年(前595年)九月,命司马子反为帅,自己亲自出征伐郑,包围了宋国都城商丘(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西南)。

宋文公、华元率领宋军坚守不战,楚军奋力攻城。数月之后,宋国力不能支。在这危机时刻,宋文公不得不遣大夫乐婴齐前往晋国求救。晋景公本来有心救宋,但遭到了大夫伯宗反对,说:“今楚国势鼎盛,上天眷恋,难与争锋也。”晋景公也惧与楚力战,便纳其言。于是命大夫解扬为使,随乐婴齐前往宋国告知,晋援将至,以鼓励宋人坚守。宋文公得知晋军就要来援,更是集中城中所有的力量全力防守。

此战一直战至周定王十三年(前594年)五月,历时九个月,仍不见晋国援军到来,宋人已是精疲力竭,内无粮草,外无救兵,人们已经是易子相食,实在是无力再守。华元无奈,在一深夜,悄悄潜入楚军主帅子反的营帐之中,趁其不备劫持之,以实情告知,迫其命楚军后退三十里立盟。子反也知,楚军亦无进攻之力,便应允。第二日,报于楚庄王。楚庄王知宋不可灭,便应允,后退三十里,宋、楚立盟言和。华元作为人质随楚军前往楚国。盟约上写着:“我无尔诈,尔吾我虞。”成语“尔虞我诈”出于此。

晋景公虽然不敢与楚军力战,便开始征伐赤狄诸小国。宋、楚立盟之后不久,便命荀林父率晋军东进灭赤狄之潞国(今山西潞城市东北),拓晋疆土于东。

再说此时的秦国,秦桓公当得知晋国在邲之战中大败,心中欢喜,觉得东进的机会来了,便召集群臣商议伐晋之事,以报河西战败之耻。右大夫说见秦桓公急欲伐晋,便阻拦说:“晋虽有邲战之败,但国力未衰。今又东进灭潞,士气正盛,不可与晋力战之。”其他群臣,如饶朝、成差、不更、女父等也都主张晋强秦弱,不能与之力战。可是,秦桓公却不肯听从群臣的劝谏,总觉得当今是东进伐晋的极好时机,便对群臣说:“此次邲之战,晋损失惨重,国力已衰。虽有灭潞之能,但潞乃一赤狄小国,无以补邲战之损,实不足惧也。”饶朝见秦桓公执意要伐晋,便再次劝谏,言之利弊。可是秦桓公对饶朝之谏,仍是不屑一顾。饶朝自觉心灰意冷,待退朝之后,不由得仰天长叹说:“吾饶朝今已年迈,侍秦已历三世,皆不受重用,空为人臣也。桓公亦非贤明之君,秦必衰矣!”不久,饶朝便告退隐居之。

虽然秦国群臣多次劝谏秦桓公,晋虽有邲战之败,但国力未衰,不能与之力战,可是秦桓公伐晋之意已决,只好依从。而此时,秦国已非昔日可比,智勇双全之士难寻。秦桓公十年(前594年),秦桓公为鼓动士气决定亲征,并命庶长成差为大将军,命猛将杜回为先锋,率战车千乘,甲士二万,兴兵伐晋。

原来这杜回,是秦国有名的大力士,生得牙似银凿,突眼金睛,拳似铜锤,脸如铁钵,虬须卷发,身长一丈有余,力举千钧,惯使一对大板斧,有万夫不当之勇。杜回本是白翟人氏,以狩猎为生。据说他曾在深山之中,一天之内,赤手空拳打死五只猛虎,然后将虎皮剥下,拿到集市叫卖。当年,秦公共即位之后,苦无良将,当闻听此事,便命人赴白翟探访,将其召入秦国视之,果然英勇无比,便命其为车右,跟随自己身边。后来,嵯峨山(位于陕西泾阳、三原、淳化三县交界处)的山贼集聚不下万人,经常打家劫舍,扰民不安。秦共公便命杜回率甲士前往平寇。杜回仅率领三百余甲士,破万余山寇,因此威名大振,后来又屡立战功,遂命为大夫。

这一日,秦桓公与成差、杜回率领秦军杀入晋国领地,在辅氏(今陕西大荔县东)安营扎寨。而此时的晋景公闻报秦军伐晋,不由得大惊,一面命人前往潞地,命荀林父率大军速速返回;一面命魏颗率领一部晋军迎击秦军。

魏颗率领晋军来到与辅氏三十里外的雒(陕西大荔县南)安营扎寨,以拒秦军。第二日,就闻兵士来报,秦军前来挑战。魏颗也不把秦军放在眼里,便率晋军开营门迎战。待两军列好阵式,只见秦军阵前甲士不过数百人,各个徒步,皆使双斧,不驾战车,为首一将冲到魏颗战车之前高声大喊:“来将何人?速速受死也!”魏颗回答说:“休出狂言!吾乃晋将魏颗是也。汝是何人?”那将高声回答说过:“吾乃秦将杜回是也!”魏颗已听说过杜回之名,并不介意,挺戟迎战,心想:“吾以战车,足以胜其步下。”可是,两人大战起来,不过三五回合,魏颗便有一些力不能支。只见杜回虽然徒步,却行走如飞,快如烈马。魏颗只有招架之功,已无还手之力,败下阵来。杜回立即率领五百甲士,奋力追杀。晋军是大败而逃。魏颗率晋军逃回大营,检点兵马损失兵士千余,然后命令兵士全力防守不敢出战。杜回见晋军退守不敢出战,而天色已晚,便传令收兵,待明日再战。

第二日,杜回又率五百甲士来到晋军大营挑战。晋军将士从没见到过如此勇猛之兵,各个畏惧,不敢出战。魏颗昨日一战,亦知厉害,便传令晋军皆不许出战,严密防守,等待援军。杜回一连两日来到晋军大营挑战,晋军皆不出战,便回报秦桓公。秦桓公闻听连战皆胜,心中欢喜。

而魏颗困守在营中,冥思苦想亦无破敌之策,心中烦闷。这时有一兵士来报说:“将军,远处来一支兵马,好似是晋军旗号,必是援军到来。”魏颗闻报心中欢喜,立即登高台眺望,果然是一支晋国兵马。便下了高台,将大营后门打开相迎。晋国的这支援军为首大将,不是别人,而是魏颗之弟魏錡。

愿来,自从魏颗奉命率领一部晋军前往辅氏迎击秦军,晋景公心中就忐忑不安,唯恐魏颗有失,而荀林父所率晋军一时之间又不能返回,无奈又集聚一些兵马,命魏錡前往增援。兄弟二人在两军阵前相见,那种亲热之情自不必细说。待二人坐定,魏颗便将秦将杜回如何勇猛,自己如何大败之事,向魏錡细述一番。魏錡听兄长所说,如此惧怕杜回,不由得暗自好笑,便安慰魏颗说:“兄长勿惧也。杜回本是一介草民,除有些力气之外,还有何能为耶?待明日对阵,小弟出战,取其首级,以解兄长之忧也。”魏颗听罢连忙阻拦说:“弟万不可轻敌也,待为兄思出良策,再与战之不迟矣。”魏錡哪里肯听魏颗的劝阻,回答说:“兄长勿阻之。待弟明日定要与其决一雌雄,看其能奈吾何!”

第二日,杜回率领秦军又来到晋军营门挑战。秦军一连两日前来挑战,晋军皆不敢出战,因此放松戒备。正在这时,晋军营门突然大开,冲出一支晋军,为首一将正是魏錡,直奔秦军杀来。秦军被杀了个冷不防,死伤十余人,便往后败退。魏錡见秦军如此不堪一击,心中暗笑:“哥哥竟如此胆小,此等乌合之众,有何惧哉!”然后,指挥晋军冲向秦军前队。此时,杜回正在后队,忽见秦军前队大乱,不知出了何事。这时,一兵士来报说:“晋军突然出营杀来,前队甲士无备,故而败之。”杜回闻报大怒,便拿起双斧,率五百亲兵,冲向前去,高声喊道:“何人如此大胆,竟敢闯吾大阵!”这时,魏錡已驱战车冲到近前,见秦军退后,面前来了一群双手拿着板斧的甲士,为首一人,身高体阔,面露凶相,与兄魏颗所述相貌一般无二,心想:“此人定是杜回也。”便高声喊道:“来将可是杜回乎?”杜回正怒气冲天,既不问来将何人,也不答话,只是指挥亲兵向晋军猛冲,各个是双斧齐下,是上砍兵将,下砍马腿,一阵乱砍。真好似削瓜切菜一般,晋军将士是挨上死,碰上亡,过不多时已是死伤无数。魏錡驱战车挺戟,迎战杜回。他哪里知道杜回的厉害,只战了三五回合,便觉得两臂发酸,力不能支。再看手下兵士,死伤无数,开始溃败。魏錡这才尝到了杜回的厉害,再想脱身逃走,已是难矣,恐性命难保,悔不该不听兄长良言。正在危机时刻,魏錡忽见一支晋军杀来,为首一将正是哥哥魏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