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回河西再战饶朝守城邲地之战楚王称霸(2 / 2)

上军将士会与上军佐郤克判定,赵、魏二将此去必定会触怒楚军,便命上军大夫巩朔、韩穿率军在敖山之下设下七处伏兵,以应急需,又命上军将士备战。然后,又向荀林父建议全军备战,结果又遭先榖的反对,还说:“郑人劝战,弗能从之;楚人求和,弗能好也。师无成命,多备何为?”荀林父在战、和之间仍是犹豫不决。而中军大夫赵婴齐闻听,为防不测,便暗中在黄河渡口准备下船只备用。

原来赵、魏二将素来与荀林父有积怨,有意破坏立盟之事,因而,主动请求赴楚营言和。然而,二将到了楚营大门不但不谈言和之事,反而假传荀林父之命向楚军挑战,并在营门骂阵,以此激怒楚军。楚庄王闻报不由得大怒,亲自率领楚军迎战。赵、魏二将,见楚庄王亲自杀来,便掉转马头后撤。楚庄王见此,紧追不舍。荀林父闻知赵、魏二将已与楚军战之,唯恐二将有失,便派荀罃(荀首之子)前往接应回营。荀罃奉命点齐所部甲士前往接应二将。但是,由于数辆战车及甲士奔跑,疆场之上尘土飞扬。楚军大将潘党见此,以为晋军发动了全面进攻,便派人报知令尹孙叔敖。孙叔敖唯恐楚庄王孤军深入有失,便下令楚军分三路向晋军全面进攻。荀罃所率之兵,哪里抵挡得了楚军,一触即溃,荀罃被俘。楚军乘势向晋军大营杀去。

而此时的晋军主帅荀林父不知大战在即,还想与楚军立盟。当楚军杀到眼前之时,在想迎战晚矣,无可奈何只有传令撤军。俗话说,兵败如山倒,一点不假。楚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杀来,而晋军的中军、下军,一点作战准备都没有,哪里抵挡得了,被杀得四散奔逃,血流成河。荀林父见此,唯有渡过黄河才能安全,于是下令:“先渡河者,有赏!”于是,中军、下军将士不再抵抗,拼命争先渡河。好在中军大夫赵婴齐已在渡口备下一些船只。然而,数万晋军如何能一下渡得过去。先上船者,急于逃生,欲划船而行;而后来者,急于扒船舷而上,船不能行。先上船者,见此便挥刀砍扒船之手,因而船中断指之多,竟可双手捧起,其悲惨之状,目不忍睹。

而下军大夫荀首,本欲随败军退之。可是,当得知儿子荀罃困在阵中,不能逃脱,便率下军中的部族将士,奋力杀回,力图寻早荀罃,下军许多甲士随之反击。负责进攻晋下军的楚国将领连尹襄老及楚庄王之弟公子谷臣,被晋军的突然反击,打了个冷不防。连尹襄老被晋军射死,公子谷臣被晋军俘获。

此次邲之战,晋军的中军、下军损失惨重,而上军却无损,皆因士会、郤克、巩朔、韩穿等早有准备。当楚军大将潘党率军攻来,早已设下七处伏兵,截杀楚军,楚军损失不小。但晋军大势已败,不可挽回,士会只好亲自率军断后,掩护上军安全渡过黄河,回到晋国。楚庄王率领楚军追杀至黄河岸边,见天近傍晚,便传令鸣金收兵,饮马黄河后,进驻邲地。

此次邲之战,楚军大获全胜,打败了称霸数十年的晋国,中原一些原来依附晋国的诸侯国,皆弃晋附楚,楚庄王便成了中原的霸主,为春秋时期的“五霸”之一。此战虽然说,楚庄王利用了晋军内部将帅不和,有一定的侥幸取胜的成分,但也反映了楚国整体实力的增强,与晋国确实不相上下。立大功者,一是大夫伍参的劝战,使楚庄王克服了惧晋的心理,坚定了与晋军决战的信心;二是令尹孙叔敖在战场上的指挥得当,乘晋军不备突袭,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,使最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。

在这里要多说一下令尹孙叔敖这个人。孙叔敖,蒍氏,名敖,字孙叔,别名蒍猎。其世代为楚之官吏,祖父蒍吕臣,在楚成王时期担任过令尹,父亲蒍贾,担任过司马。司马迁在《史记.循吏列传》中,将其列为第一人,以贤能闻名于世,是古代为官清正廉洁的典范。

据传说,孙叔敖小的时候出去玩,看到了一条双头蛇,便杀而埋之,回到家里忧而不食。母亲便问其故。孙叔敖哭泣不止,回答说:“吾听说,见两头蛇者死,今吾见之,恐将离母而去死也。”其母闻连忙问:“蛇今安在?”其回答说:“吾恐他人又见,杀而埋之矣。”其母说:“勿忧,吾闻有阴德者,天报以德,汝不死也。”

孙叔敖在出任令尹之前,就曾率领家乡的人们“决期思之水,以灌雩娄之野”,兴修水利,灌溉农田,这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“期思坡”(今河南固始县、商城县一带)。

周定王七年(前600年),楚国令尹虞丘子自知不能胜任令尹之职,便主动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为令尹。楚庄王经过考察深知孙叔敖确有贤能,便传旨召孙叔敖入郢都,拜为令尹。当孙叔敖当上令尹之后,楚国的一些官员及庶民百姓前来祝贺。而最后来的是一位老者,身穿麻布丧衣,投戴白色丧帽,前来吊丧。孙叔敖见此,连忙正整好衣冠而迎之,对老者说:“楚王不知臣之不肖,使臣受吏民之垢,人尽来贺,汝独后吊,岂有说乎?”那老者说:“吾听说,身已贵而骄人者,民去之;位已高而擅权者,君恶之;禄已厚而不知足者,患处之。”孙叔敖闻听连忙拜谢说:“敬受命,愿闻余教。”那老者又说:“位已高而意益下,官益大而心益小,禄已厚而慎不敢取。君谨守此三者,足以治楚矣。”孙叔敖听罢回答说:“甚善,谨记之。”自此,孙叔敖牢记老者之言。

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之后,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,宽刑缓政,发展经济,兴修水利,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,增强了国力,使楚国进入了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。特别是主持修建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“芍坡”(今安徽六安市的安丰塘)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被称为天下第一塘,现在已经成为六安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。

孙叔敖虽然在楚国位高权重,政绩显赫,但从没有忘记当年哪位老者的告诫。有一日,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。狐丘丈人对其说:“吾闻知,有三利,必有三患,子知之乎?”孙叔敖闻听不由得惊讶地说:“吾愚钝不敏,故不知之。敢问何谓三利?何谓三患?”狐丘丈人回答说:“夫爵高者,人妒之;官大者,主恶之;禄厚者,怨归之。此之谓也。”孙叔敖听罢回答说:“不然,吾爵益高,吾志益下;吾官益大,吾心益小;吾禄益厚,吾施益博。可以免于患乎?”狐丘丈人说:“善哉言乎!如能如此,尧、舜亦感苦也。”

孙叔敖虽贵为楚国令尹,功高盖世,但一生清廉简朴,多次坚辞楚庄王给予的赏赐,厚禄也多施于民,家无积蓄,临终时,连棺椁都没有。孙叔敖死后,家境贫寒,儿子靠打柴度日。后来,优孟(楚国王宫中的艺人)装扮成孙叔敖儿子的模样,在楚庄王面前表演,使楚庄王深受感动,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抚恤、厚待其儿子。孙叔敖的高尚品格,备受后人的赞誉。

再说晋国,邲之战大败之后,荀林父主动承担罪责,向晋景公请死。晋景公便欲杀荀林父以警三军。士会便以晋、楚“城濮之战”之故事,劝说晋景公不要杀之。晋景公便听从士会得劝告,仍重用荀林父。而晋军大败的最大责任者先榖,唯恐将责任追查到自己头上,性命难保,便逃往北狄的翟国,还鼓动翟国等狄人偷袭晋国。后来阴谋失败,被晋景公擒获杀之,灭其族。由此,显赫一时的先氏一族凋零了。

待晋国的政局平稳之后,晋景公对失去的霸主地位并不甘心。周定王十二年(前505年),荀林父向晋景公建议说:“方今楚强,然晋未衰,必出师于郑,示之以整,使谋而来。”晋景公闻听正合自己恢复霸业之心,便决定亲自率晋国中、上、下三军伐郑。郑襄公闻知晋军来伐,心中惧怕,哪里敢与晋战,便一面命令郑军全力防守,不许出战;一面遣使前往楚国求救。楚庄王也唯恐失去霸主的地位,岂能不救,便调集兵马准备救郑。

欲知此次晋、楚之战胜负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
本站重要通知: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,无广告、破防盗版、更新快,会员同步书架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下载免费阅读器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