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楚庄王北征与晋争霸,问鼎洛邑之时,楚国内部却出了大乱。原来,自从楚庄王亲政之后,令尹的权利大大的削弱,令尹斗越椒对此十分不满,再加上以前对楚庄王就有一些怨恨,便有除掉楚庄王,自己称王之意,总是不得时机。这次楚庄王远征,觉得如此良机不能错过。其实,楚庄王对斗越椒也有所防备。这次北征,只带了潘崇、苏从、公子婴齐、乐伯等,留下司马蒍贾助令尹守国,其实是监视斗越椒。斗越椒深知若阻楚庄王于外,必先除掉蒍贾,于是,聚家丁甲士,偷袭蒍贾,囚而杀之,灭蒍氏一族。然后,拥兵屯住于蒸野,以待楚庄王归来击之。
周定王二年(前605年)七月,楚庄王北征归来,闻知国内有变,不由得大惊失色。当来到皋浒(今湖北襄樊市西北),不敢再行,便安营扎寨,命兵士前往蒸野探听消息。当得知,斗越椒兵众势大,又是以逸待劳,不敢与之力战。便有意与其和解,对群臣说:“斗氏,世有大功于楚,子越负寡人,寡人决不负子越也。”于是,遣大夫苏从前往蒸野与其谈判。斗越椒见苏从到来便说:“大夫,到来何意?”苏从说:“楚王念斗氏累世之功,赦令尹擅自杀司马之罪,且许之,以三王(即楚文王、楚成王、楚穆王)之子为质,以和焉。”斗越椒却说:“吾耻为令尹耳。非望赦也,能战者,则来之。”苏从再三劝其和解,晓之以理,斗越椒仍不允,怒拒之。苏从无奈退回,将斗越椒拒和之意,告于楚庄王。其实,和解只是楚庄王的缓兵之计,斗越椒岂能上当,故而,必有一战。
第二日,斗越椒亲率大军向楚庄王的皋浒大营杀来。斗越椒亲自驱战车,挺戟来到楚军大营前挑战。楚军见之,皆有惧色。楚庄王见此大怒说:“何人可退斗越椒?”这时大将乐伯应声,驱战车迎战。斗越椒之子斗贲皇,驱战车迎战乐伯。二将厮杀在一起,难分胜负。潘崇唯恐乐伯有失,便驱战车前来助战。斗越椒之从弟,亦驱战车迎之。四将混战在一起,亦难分胜负。楚庄王见此,亲自擂鼓督战。斗越椒见楚庄王站在高处督战,便弯弓搭箭,向楚庄王射去,正中鼓架,使楚庄王大惊。左右兵士急忙用大笠遮挡。斗越菽又是一箭射来,洞穿大笠。左右将士皆惊惧,而斗越椒的家丁甲士见此,军心大振。斗越椒挥军冲杀,楚军有些力不能支。楚庄王见楚军退却,心中焦急,便再次,擂鼓督战。正在这危机时刻,潘崇手下有一小校,名叫养由基,非善射,被称为神箭养叔。养由基见斗越椒凸显在两军阵前,便拿起弓箭,向斗越椒射去。斗越椒不知箭到,躲闪不及,正中头部,当即身死。斗氏家丁甲士,见令尹斗越椒身死,顿时大乱,四散奔逃。楚军大胜。斗越椒之子斗贲皇,逃往晋国,后来被封为大夫,食邑于苗,故而又称为苗贲皇。
楚庄王回到郢故之后,遂灭若敖氏(即斗氏一族),任命虞丘子为令尹。自此,楚国令尹的权力越来越小,权力皆集中于楚庄王之手。这样楚国的内忧已解,楚庄王就可全力北征,与晋国争霸于中原。周定王三年,楚庄王便郑国内乱之机,兴兵攻郑。刚刚即位的郑襄公,连忙遣使向晋国求救。赵盾便命荀林父率晋军为救郑,而进攻依附楚国的陈国。
再说秦共公自幼就体弱多病,性情柔弱,胸无大志。在周定王三年(前604年)春正月时,虽然是青春壮年,却患病而亡,在位仅五年(《春秋》所载,为周定王二年,在位四年),葬于竘社,秦康公墓南。西乞术、饶朝、右大夫说、大夫赤等群臣拥立世子赢荣即位,是为秦桓公,居雍都太寝宫。第二年,改元为秦桓公元年(前603年)。不久,西乞术等一些老臣皆因年迈体弱,去职退隐,朝政皆委于右大夫说、饶朝、大夫赤、成差、不更、女父等。此时,秦国之力不要说与秦穆公时比,就是与秦康公时相比,也差之甚远也。
就在晋、楚争霸之时,周定王六年(前601年),赵盾病死,晋成公命郤缺代赵盾在晋国执政,将中军,荀林父仍为中军佐,先榖将上军,士会为上军佐,栾盾将下军,并命赵盾之子赵朔代胥克为下军佐。周定王七年(前600年),晋成公再度与宋文公、卫成公、郑襄公、曹文公会盟,然后命中军佐荀林父率领晋、宋、卫、郑、曹五国兵马征伐依附楚国的陈国。可是,大军还没有进入陈国,荀林父便接到晋成公病死的噩耗,无奈,便撤军而还。郤缺、荀林父、先榖、士会、栾盾、赵朔等群臣拥立世子姬据即位,是为晋景公。
晋景公即位之后,为立君威,命上军佐荀林父为帅,并遣使联络鲁国及白狄两国,共同伐秦。秦、晋两国已经多年不战,秦桓公以为晋忙于与楚争霸,而无暇西进,因而放松戒备。可是,晋国欲征伐秦国的消息,被秦在晋国的探子得知,便急急前往雍都报知。秦桓公闻听大惊,连忙召集群臣商议迎敌之策。
这时大夫赤说:“主公勿惊。俗话说:‘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’臣愿率兵迎敌,以拒晋军也。”饶朝却说:“当今之势,晋强秦弱,不可与之力战。大夫若兴兵拒晋,当以固守河西诸城为上策,当晋军锐气已钝,方可击之。”大夫赤却不乐说:“大夫所言差矣。晋虽强,但远征而至,乃疲劳之师;秦虽弱,而守土之责,以逸待劳,唯速战而胜之。”饶朝反驳说:“晋军远征,粮草供给困难,必不可持久,不可与之速战也。”秦桓公见二人争执起来便说:“二位爱卿勿要争执也。所言战守皆有道理,不过,战场之事难测也。”然后,秦桓公命大夫赤为大将军,命饶朝为副将,率战车二千,甲士三万,前往河西以阻晋军。
此时,晋国正聚集兵马,与鲁、白狄两国兵马分路前往河津渡口。荀林父率领三国联军本欲乘秦军不备,渡过黄河,先夺取河西城,再率兵深入秦境。可是,刚渡过河,就得知秦军早已有备,便率领晋军来到河西城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,便派兵士前去探听秦军情况。
此时大夫赤与饶朝已率领秦军来到河西城驻守。当得知荀林父率领晋军及鲁、白狄两国兵马,来到河西城外安营扎寨,大夫赤便欲率领秦军开城门,迎战晋军。饶朝阻拦说:“大将军,今晋军人多势众,士气正盛,不可与之力战,可采取坚壁不战之策,待其粮草殆尽,军心涣散之时,再战不迟也。”大夫赤却不以为然,反驳说:“大夫所言差矣。荀林父虽率三国之军,但鲁军力弱,白狄兵少,晋军虽强,而荀林父乃一老将也,精力衰竭。如此之军,有何惧乎?若依大夫之言,坚壁不战,惧怕弱、少、衰、老之军,其不备天下人耻笑乎?”说罢,便检点兵马,欲出城迎战。饶朝再次劝阻。大夫赤哪里肯听,不由得大怒说:“大夫屡屡阻之,岂不是长晋人之威,灭秦人之志乎?大夫如此胆小惧战,可留之,守其城也。待吾破晋之时,勿要与吾争功焉!”饶朝闻听此言,不好再言,无可奈何,任其而去,只好留下守城,以防不测。
大夫赤率领秦军开城门,来到十里之外安营扎寨。荀林父闻报,心中欢喜。其所惧者,唯恐秦军闭门不战,固守城池也。第二日。荀林父命一偏将前往秦军大营挑战。大夫赤便率秦军出大营迎战。待列好阵势,大夫赤驱战车迎战晋军偏将。二人车马盘桓,战了七八回合,那偏将哪里是大夫赤的对手,已经力不能支,便要退去。而大夫赤却乘机一戟刺去,正中肋下,然后,翻手将其挑下战车,再将其刺死。晋军见此,大败而归。荀林父在大营门外观之,见大夫赤果然是一员猛将,便收拢败军,回到大营,闭门不战。
大夫赤见晋军不敢出战,只好率军回大营,将得胜之事,告于饶朝。饶朝闻听不但不喜,反而更忧之。便来到秦军大营面见大夫赤说:“大将军虽取一胜,但不可骄之。此乃荀林父诱敌之策也。若明日再战,更要备加小心,以防不测矣。”大夫赤却不乐说:“吾出战之事,大夫阻之;今吾胜之,大夫亦阻战之。莫非大夫嫉吾功乎?待明日出战,吾将荀林父擒之,送于大夫以立其功焉。”饶朝闻听此言,亦无言以对,只好告辞,回河西城固守。
第二日,大夫赤亲自率领秦军出大营挑战。不多时,晋军大营大开,冲出一支人马来,旗号上书一“荀”字。只见旗门下驶出一辆战车,直奔阵前而来。车上站立一位老将军,手持一杆青铜大枪,威风凛凛,器宇不凡。大夫赤见之不由得暗暗赞叹,此人必是荀林父也。便驱战车向前高声问道:“来将可是荀林父乎?”荀林父驱战车向前,拱手施礼说:“大将军所言不错,正是老夫也。,而今,秦君已非昔日之穆公,皆昏庸无能之辈也。老夫知大将军之才,何不弃秦归晋乎?”大夫赤听罢大怒说:“荀林父老儿,休得胡言,若要吾降晋,不难也。不知可否胜得吾手中此戟乎?”说罢,驱战车直奔荀林父杀去。荀林父举枪迎战。二人你来我往,车马盘桓,厮杀在一起,大战二十几个回合,亦未分胜负。
欲知大夫赤与荀林父胜负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本站重要通知: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,无广告、破防盗版、更新快,会员同步书架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下载免费阅读器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