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吕不韦对各国的邀请是坚辞不受,不过,当这些事情传到咸阳秦王政的耳中,确实吃惊不小。心中暗想:“以吕不韦之才,倘若为他国所用,对秦不力也。必会影响一统天下之大业矣!莫若速速除之,以解心腹之患也。”可是,转念又一想:“吕不韦非嫪毐之辈可比也。曾久居相位,权倾朝野,羽翼甚众,若轻易杀之,恐触群臣之怒矣。唯有削去封地,使其前往巴蜀之地,永无出头之日,方为上策焉。”秦王政想到这里,便亲书旨意,遣使前往河南洛邑吕不韦的封国。
吕不韦闻报,秦王使臣到来,不知是祸是福,便将使臣引入大堂接旨。吕不韦接过旨意打开观看,只见上面写道:“君何功于秦,封为十万户?君何亲于秦,号称‘仲父’?嫪毐之逆,由君始之,寡人不忍加诛,听君就国也。而君不知自悔其过,又与诸国使臣交往频繁,非寡人宽君之意矣。今削君封地,令其举家迁徙于蜀郡,以卑之一城,为君终老矣,不枉寡人之一份心意也。”吕不韦看罢,见秦王政果然把自己推上绝路,不由得大怒说:“老夫破家财以扶立先王,何谓无功乎!太后与老夫如同夫妻,何谓无亲乎!”但过不多时,改换了口气对对使臣说:“罪臣谢大王不杀之恩也。请速归咸阳回禀大王,臣即刻奉旨迁蜀也。”待使臣走后,吕不韦便命家人,收拾行装,准备明日前往蜀郡。
当天夜晚,吕不韦回到居室,反复睡不着觉,不由得仰天长叹说:“老夫乃一商贾之子,却谋他人之国,淫国之太后,封侯拜相,主秦之政,功高压主,享尽人间之荣华,即使秦王容之,皇天亦不能容之!即使今日死之,亦晚矣!若日后有一天,秦王怒之,被索于市井而枭首示众,必受奇耻大辱也。人固有一死,何必等受辱之日乎?”于是,便从卧榻上起来,置鸩于酒中,饮鸩而死。
第二日,家人与门客们正准备迁居于蜀郡,当来到吕不韦的居室,发现吕不韦是口鼻出血,倒卧在床塌之上,已经身死多时矣。跟随吕不韦来到河南洛邑封国的门客,都深受厚恩,见吕不韦饮鸩而死,无不哀怜,伏尸痛苦。然后,家人与门客将吕不韦与先妻合葬于北邙山(今河南洛阳市北,黄河南岸)下。秦王政闻报,吕不韦饮鸩而死,心中也算是踏实了,去了一块心病。此乃秦王政十二年(前235年)之事也。
这一年,继承楚王之位二年有余的楚幽王,在令尹李园的唆使下,不甘寂寞了,命令尹李园为大将军,开始兴兵伐魏。此时魏国衰弱至极,哪里是楚国的对手。魏景湣王闻报楚军进犯,便一面调兵遣将迎敌;一面遣使入咸阳,向秦王政求救。秦王政闻报魏使臣到来,立即传旨召见。当闻知魏危,前来求救,犹豫半晌。其实魏久附于秦,秦王政有意救魏,以表自己仁义之心。可是,当前秦军之主力,在王翦、桓齮、杨瑞和的率领下,正在与赵国大战,兵马一时难以调回。故而犹豫。可又不能眼看着楚国将魏国灭掉,使楚国强大起来,成为自己一统天下的绊脚石。秦王政思虑再三,决定命辛梧为大将军,征集与魏、楚相邻的四郡兵马,援救魏国,同时,传旨命王翦、桓齮、杨瑞和从赵国撤军回援。楚令尹李园闻报,辛梧率秦军前来援魏,不久,又闻报秦已经开始从赵撤军回援,因而不敢与秦军力战,只好停止伐魏,撤军而回。
秦王政十三年(前234年),秦王政为了进一步压住赵国的势头,命桓齮为大将军,再次兴师二十万伐赵。此时刚刚即位不到二年的赵王迁闻报是大惊失色。
这位赵王迁的生母赵悼倡后原是后来被赵悼襄王纳为妃子,生下儿子,取名为赵迁。赵悼倡后深得赵悼襄王的宠幸,因此,蛊惑赵悼襄王废掉正妻所生的长子赵嘉的太子之位,立赵迁为太子。待赵悼襄王故去,太子赵迁便继承王位。而赵王迁不但昏庸无能,还向来以品行不端闻名赵国。当闻报秦军伐赵,只好命扈辄为大将军,率二十万大军迎击秦军。
扈辄所率赵军在数量上与桓齮所率的秦军不相上下,但赵军屡败,皆有惧秦之心,特别是主将扈辄,对桓齮甚惧之。秦、赵两军大战于平阳(今河北磁县东南),赵军再次大败,秦军斩首赵军十万之众,主将扈辄亦战死。桓齮指挥秦军很快攻取了平阳,紧接着又攻取了武城(今山东武城县西)。
桓齮乘得胜之师,继续深入猛攻赵国,很快攻取赤丽,直逼宜安。赵王迁闻报赵军大败,扈辄战死,不仅仅丢了平阳、武城,如今赤丽又失,宜安危机,都城邯郸的门户大开,有亡国之危矣!不由得大惊失色,不知该如何是好,连忙召集群臣商议破敌之策。对群臣说:“今老将军庞煖故去,何人为将以敌秦军乎?”这时,相国、春平君献策说:“大王勿虑也。今老将军庞煖虽年迈故去,但李牧将军尚在,足以抗秦矣!”赵王迁闻听心中稍安,立即命春平君为使,前往赵国的北境代郡,召李牧率雁、代兵马回援邯郸,以敌秦军。
这位李牧非同小可,乃赵国柏仁人(今河北隆尧县一带),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军事家,与白起、王翦、廉颇并称为“战国四大名将”。常年驻守在赵国的北部代郡、雁门郡防御匈奴的侵扰,使赵国无匈奴之忧,无后顾之忧,全力对付秦国的侵扰。如今赵国已无良将,赵王迁只好命李牧为大将军,率边塞兵马回援邯郸,以拒秦军。
李牧接到赵王迁的旨意,心中也很紧张,自己虽曾征伐燕国,抵御匈奴,屡战屡胜,但毕竟没有直接与强悍的秦军征战过。但表明上装作无所畏惧的样子,鼓励将士们,不要被秦军表面上的强大所吓倒,只要英勇奋战,一定能战胜秦军,使赵军将士士气大增。
当李牧率领二十余万赵国边塞兵马回到内地,闻知桓齮率领的秦军已攻取赤丽,正在围攻宜安,知秦军势头正盛,不能与之力敌,便悄悄地将主力埋伏在肥下(今河北晋州市西)一带,以一部赵军援救宜安,力图将秦军主力引诱到肥下的埋伏圈内,聚歼之。
而桓齮闻知赵军前来援救宜安,唯恐受到内外夹攻,两面受敌,便集中秦军主力,迎击赵国援军。而赵军受李牧之命,不与力战,且占且败,将桓齮的秦军主力一直引诱到肥下。然后,秦、赵两军展开大战,由于桓齮低估了李牧的力量,身受重围,秦军大败。桓齮率将士奋力杀出重围,再看身边的将士已所剩无几,所率十万秦军几乎是全军覆灭。桓齮心情沮丧,如此败军辱将,损失掺重,回秦何以面对秦王,思虑再三率领几名亲随逃奔燕国而去。而李牧重新收复赤丽、宜安。赵王迁闻报,李牧大胜秦军,心中欢喜,封李牧为武安君。
秦王政闻报,秦军被李牧杀得打败,桓齮兵败逃亡,不由得大惊失色,万万没有想到,赵国还有李牧这样的将才,只好暂时放弃伐赵,与尉繚、李斯商议谋移兵伐韩。
再说此时的韩国。昏庸无能的韩桓惠王已经故去多年,太子韩安于秦王政八年(前239年)即位,为韩王安。而韩王安比其父更加昏庸无能,只知道吃喝玩乐,国政混乱,法令前后不一,臣民无所适从。然而,赵王迁之弟确实是位名传千古,响当当的人物。
欲知韩王安之弟乃是何人,且听下惑分解
本站重要通知: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,无广告、破防盗版、更新快,会员同步书架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下载免费阅读器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