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回施反间计信陵罢相庄襄突亡嬴政登基(2 / 2)

信陵君无忌辞去相位后,心情郁闷,意志消沉,每日是吃喝玩乐,多近女色。四年之后,于秦王政四年(前243年),信陵君无忌病死于大梁,葬于大梁郊外。不久,魏安釐王亦病故,在位三十四年,群臣拥立太子魏增即位,是为魏景湣王。

秦庄襄王闻知,魏安釐王几经削去信陵君无忌的权柄,又免去相国之位,心中欢喜,正准备大举东进,行一统天下之志。可是,突然身患重疾,卧床不起,无力再言兵戎之事。此时,太子嬴政年纪尚小,唯有将朝政交于丞相吕不韦执掌。

吕不韦闻知秦庄襄王突患重病,心中焦急,常入宫探望。秦庄襄王后赵姬,本与吕不韦是故交,故见吕不韦入宫探望也不回避。每当秦庄襄王昏睡之时,二人在一起时常谈起当年在赵都邯郸之往事,皆是感慨万分,非常投机,亲密无间。

此时的赵姬不过三十几岁,正是风韵犹存的时期,对吕不韦确有几分爱恋之情。吕不韦深知其意,更是借故,经常出入宫中。不过一月有余,秦庄襄王病势沉重,便命归西天,此乃秦庄襄王三年(前247年)夏五月丙午。秦庄襄王三十二岁即位,在位三年,葬于芷阳之霸城(今sxxa市xc区韩森寨村)。后来,秦始皇陵在其北面,故称其为见子陵。

秦庄襄王故去之后,群臣拥立年仅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即位,是为秦王政,尊秦庄襄王后赵姬为太后,封其同母弟成蛟为长安君。嬴政年幼不能主政,由太后赵姬听政。然而,太后赵姬回归秦国不过二三年,居于宫中不问政事,朝中众臣唯有吕不韦是熟知的故人,可以依托之人,故仍拜文信侯吕不韦为丞相,执掌朝政。太后赵姬还仿昔姜太公、管仲之故事,使秦王政拜吕不韦为“仲父”。由此,吕不韦更加位高权重。

虽然位高权重,但吕不韦深知自己,本乃社会地位低下一商贾,如今达到今天的地位,唯恐朝中群臣不服,便想方设法巩固自己的地位。于是,吕不韦便仿效魏信陵君无忌、楚春申君黄歇、赵平原君赵胜、齐孟尝君田文之故事,礼贤下士,结交天下宾客,在朝中培植自己的亲信。这样,诸国的名仕、贤才纷纷入秦,投到吕不韦的门下。很快就召集宾客、舍人三千余人,家童万余,可谓盛极一时。后来的,成为秦丞相的楚国上蔡人,荀况的弟子李斯,也来投奔,成为吕不韦的舍人。由此,吕不韦的地位得以巩固。

吕不韦虽然巩固了自己的地位,但并不满足。当时各国的辩才贤士流行著书立说,诸子百家盛行。吕不韦虽然自己不会著书立说,可是如今自己手下的辩才贤士举不胜举,可组织他们编写。于是,吕不韦便组织自己的宾客、舍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,及诸子百家综合在一起,取百家之长,开始编著《吕氏春秋》一书,又称《吕览》。

就在吕不韦如此春风得意之时,不由得想起自己父亲,还远在濮阳。当年父亲曾对自己说过:“扶立一国之君,其利乃无数倍矣。”如今果然如此。于是,便命人前往濮阳将老父接到了咸阳,以享荣华富贵。可是,此时吕不韦的老父,已是年迈体衰,来到了咸阳没多久,就病死了。吕不韦为父亲举行了及其隆重的葬礼。四方诸侯、宾客,吊唁者如市,车马之多填塞道路,其隆重程度不再秦庄襄王的葬礼之下。吕不韦之父本是一平民,社会地位低下,举行如此隆重的葬礼,是违规的,引起了一些朝臣的不满,但太后赵姬不介意,其他朝臣无人敢言。

原来太后赵姬对文信侯吕不韦倾心已久,只是有秦庄襄王在不好表达。如今秦庄襄王故去,太后赵姬年仅三十有余,正是人生鼎盛时期,岂能自甘寂寞。同时,太后赵姬来到秦国不过三年,居于宫中,对外很少接触。如今秦庄襄王突然英年早逝,自己这孤儿寡母无所依靠,唯有吕不韦最为亲近,也是个依靠,便借商议朝中之事为由,召吕不韦入宫。

当吕不韦来到宫中拜见太后赵姬时,只见太后赵姬装扮当得分外美丽动人,又已将宫女斥退,独自一人在宫中等候。其实,吕不韦对太后赵姬的美色也是倾心已久,只是没有机会能这样近距离的接触。如今见太后赵姬如此,是心有灵犀一点通,便上前叩拜。太后赵姬连忙上前扶起说:“丞相你我乃故人,休要多礼也。”然后,二人相对而坐,闲谈一些往事,及朝中政事。过不多时,王太后赵姬便调转话题说:“今吾母子能有今日,皆依丞相之力,甚是感激也。日后还望丞相多加呵护矣。”说罢便依偎在吕不韦的怀中。吕不韦亦是壮年,见太后赵姬仍是如花似玉,美若天仙,顺势将其抱起,来到床榻之上,宽衣解带,行起云雨之事,二人是如胶似漆,快乐无比。从此之后,二人往来更加亲密,吕不韦是经常出入宫中。

就在文信侯吕不韦安享欢乐之时,秦设置不久得太原郡却出了乱子。郡治所在地的晋阳守将,本是赵国人,便乘秦王政年少,刚刚即位,国内政局尚不稳定之时,叛秦归赵。吕不韦闻报,立即命蒙骜为大将军,平定叛乱,重建太原郡。

秦王政元年(前246年),韩桓惠王闻知,秦王政即位,便意欲推行“疲秦计划”,将秦国的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。以分散秦国对韩国的压力,遣水工郑国前往秦国为间谍,劝秦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。郑国为秦设计了如何引泾水入洛阳的大型灌溉工程。吕不韦听罢郑国的规划,觉得可行,兴修水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便命郑国主持修渠,以促进农业的发展。于是,在郑国的主持下,从仲山(今sxzy县西北)引泾水至瓠口,引水向东,经现在的sy县fp县pc县等地,进入北洛水,灌溉良田四万顷(约合现在的二百八十万亩)。于是,“关中为沃野,无凶年,秦以富强,卒并诸侯,因命曰:‘郑国渠’。”

秦王政二年(前245年),赵、魏两国失和,赵孝文王便命老将、信平君廉颇为大将军兴师伐魏,两国战事又起。

欲知此次赵、魏之战胜负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
;

本站重要通知: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,无广告、破防盗版、更新快,会员同步书架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egegengxin下载免费阅读器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