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回沙丘之变主父饿死
白起伐韩初露锋芒
话说楚怀王在秦国已经被扣留快二年了,总想逃回楚国,可是总没有机会。这回齐、韩、魏三国联军猛攻秦国的函谷关,战事紧张,看守楚怀王的将士便有些疏忽,楚怀王便乘机换成了秦人的服装,悄悄地离开馆驿,逃出咸阳。
楚怀王本想逃归楚国,可是,秦军唯恐其逃掉,在前往楚国方向搜查严密,故不敢前往;若前往韩、魏,函谷关战事正紧,亦不敢前往,思来想去,唯有绕路逃往赵国暂避一时。而此时的赵国,赵武灵王别出心裁,废长立幼,于周赧王十六年(前299年)将王位传给了次子赵何,是为赵惠文王,自己称“主父”。赵惠文王虽然继承了王位,但一般的事情仍是“主父”赵武灵王说了算。当楚怀王来到赵国请求避难时,而此时的“主父”赵武灵王远在代郡,赵惠文王不敢擅自做主,便召集群臣商议。这时相国肥义说:“楼缓拜为秦相,秦、赵相谊,莫若将楚怀王擒获送归秦,以示赵和秦之诚也。”而被赵惠文王封为平原君的其弟赵胜却反对说:“不可擒也。若不失秦谊,拒之不纳足矣。”赵惠文王闻听,也觉得平原君赵胜所言适当,即不失秦之谊,又不得罪于楚。于是传旨,紧闭关门拒而不纳。楚怀王闻听赵拒而不纳,还有擒拿之意,不敢久留,便离开赵国,前往魏国。可是倒霉的楚怀王,行至半路,被秦兵追上认出,将其擒获,被押回咸阳。这次与以前不同,唯恐其再次逃脱,关入牢狱之内。楚怀王见此是嚎哭不止,自叹命苦。
数月之后,三国联军虽攻破函谷关,但秦昭襄王割地请和,三国联军各自退去。楚怀王见获救的希望完全破灭,心力交瘁,痛哭不止,不觉呕血斗余而身死。楚怀王在位三十年,在秦国扣押近三年,死于秦都咸阳。这一年,韩襄王病故,在位十六年,太子韩咎即位,是为韩釐王。魏襄王亦病故,在位二十三年,太子魏藗即位,是为魏昭王。
秦昭襄王闻报,楚怀王呕血而亡,便亲往牢狱探视,见其死得如此悲惨,不觉有几分同情之心,秦昭襄王便命人为其准备了精致的棺椁,派人将灵柩送回楚国。
楚顷襄王闻知秦国将父王的灵柩送回,是痛哭不止,亲率群臣前往秦楚交界之地迎回灵柩。楚国上下,庶民百姓皆怜悯楚怀王,为秦所欺骗而客死他乡,无不悲痛。
秦昭襄王将楚怀王的事情处理完之后,不久魏冉率伐楚大军归来,这才心中有了底。秦昭襄王十二年(前295年),秦昭襄王因函谷关之败,对楼缓不满,罢其右丞相,不再用之,再拜魏冉为右丞相。
当楼缓被免去相位后,便想回归赵国。可是,此时赵国却出了大事。本来,赵武灵王亦算是个英明之主,推行“胡服骑射”,破林胡、楼烦,灭中山,置云中、雁门二郡,修筑赵长城,国势强盛。可是,由于一时妇人之仁,尊造二夫人吴娃之遗言,废太子章,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,又于赵武灵王二十七年(前299年)传位给赵何,是为赵惠文王,自己自称主父,封太子章为安阳君。
而赵惠文王在相国肥义的辅佐下,几年之后,日渐成熟,知道了王权的重要。到赵惠文王四年(前295年)时,已经失去王权的赵武灵王日感失落,心中非常不痛快。再加上看到太子章无辜被废,不由得有几分同情感,便想将代郡封给太子章,立其为代王,将赵国一分为二,自己作为主父,从中起主导作用,以夺回自己昔日的王权。
可是,当赵武灵王意欲向赵惠文王为太子章讨封时,首先遭到了相国肥义的反对。肥义是一个忠厚能干的胡人后裔,助赵武灵王推行“胡服骑射”,起了很大的作用,对国家、君主及庶民百姓是很负责任的人。肥义认为赵武灵王为公子章讨封,自己欲重新执掌国家权力,是分裂国家的行为,是很危险的。肥义对赵武灵王说:“天无二日,国无二主,不可也。”赵武灵王闻听,无言以对。
当赵武灵王讨封不成,悻悻而去后,肥义便将情况告知了赵惠文王。这时,公子成、大夫李兑闻知此事,面见肥义,表示对赵惠文王安全的担忧。赵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,亦提醒肥义当预防公子章之变。公子成乃赵武灵王之叔,虽受到赵武灵王的排挤,但在宗室中威望很高。而李兑乃肥义培养起来的将相之才。肥义对预防公子章之变,已是心中有数。而赵武灵王离开肥义后,便将讨封不成的事情告知了太子章,及辅佐太子的代郡相田不礼。田不礼本是宋国大臣,失势后,来到赵国为仕,辅佐太子章,因此,对赵武灵王废长立幼,十分不满。当闻知赵武灵王有挑起兄弟之间的矛盾之意,便鼓动太子章尽早动手杀掉赵惠文王,挟持赵武灵王而自立为王。
然而,此时赵惠文王、肥义已早有防备,太子章无从下手。赵武灵王知赵惠文王不但对太子章有了防备,对自己也有了防备,心中非常不痛快。因此,从由保持兄弟两边的平衡,开始向太子章一方倾斜,甚至不再把赵惠文王当成儿子,而是当成自己对手。
有一日,赵武灵王前往沙丘(今河北广宗县西北),以选看墓地为名,让赵惠文王与太子章皆随行。赵惠文王无奈由相国肥义、大夫信期陪同前往。来到沙丘之后,赵武灵王与太子章同居一宫,而赵惠文王独居一宫。田不礼便鼓动太子章乘机杀掉赵惠文王。于是,公子章便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,邀赵惠文王到主父宫中议事。肥义觉得事情不对,便嘱咐赵惠文王与大夫信期加强防范,自己代行先往。
当肥义来到主父宫没有见到赵武灵王,只有太子章和田不礼,知其有变,便意欲退去。太子章与田不礼哪里能容其退去,便将其杀之。然后太子章又遣使前往诱骗赵惠文王,若其再不肯来,便指挥身边的家丁武士,攻打赵惠文王所居之宫,将其杀之。大夫信期见使者又至而肥义不归,便追问使者何故,才知肥义被杀。大夫信期闻知大怒,斩杀使者,指挥侍卫兵将围攻主父宫擒拿太子章及田不礼。而太子章与田不礼亦指挥家丁武士与之激战,双方力量相当,难分胜负。
就在这紧要关头,公子成、李兑率领大军赶到沙丘,助信期围攻主父宫。田不礼见赵军势大,便欲逃走,被赵军追上杀之。公子章见田不礼已死,便败退到主父所居之宫。赵武灵王见此,将其放入宫中,意欲护之。公子成、李兑、信期率兵将主父所居之宫围住。李兑欲向赵惠文王请示,当如何处置。而公子成阻拦说:“不可也。大王难言诛父兄之语矣。故围攻主父宫,杀太子章,乃吾等之罪哉!若先杀之,大王无奈何也。”李兑觉得有理,便指挥兵士攻入主父宫,杀太子章及其党羽。赵武灵王不能阻之。然后,公子成命宫中所有的宫人侍女皆离开主父宫,只留赵武灵王一人在宫中。赵武灵王意欲拼死一战,因无人敢担当刺杀主父之罪名,故而公子成等围而不战,并名人将所有出口封死。三个月之后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宫中。
公子成确定赵武灵王已死,便打开沙丘宫,为其收尸,报知赵惠文王。其实,赵惠文王对此事并非一点不知,只是装作不知也。当闻知噩耗,赵惠文王是痛哭不止,亲迎于邯郸郊外,厚葬之,举国哀悼。
赵武灵王在位二十七年,自称主父四年,最后,饿死于沙丘宫中,岂不悲哉!
赵武灵王死后,赵惠文王年幼难以执政,于是,封公子成为安平君,拜为相国,李兑为司寇,由二人执掌朝政,赵国也算安定下来。楼缓面对这种情况,哪里还敢回赵国,只好在秦国隐居下来,不再过问天下事。
这次魏冉再次拜相,权势更大,便意欲将东合韩、魏,南进伐楚的战略,改为南合楚,而东进伐韩、魏的战略。魏冉对秦昭襄王说:“当今天下强者,莫过于秦、齐、楚也。今函谷关之败,因失和于楚,又结怨于齐矣。臣以为,若南联于楚,东结于齐,韩、魏则不可立,秦无忧矣。”秦昭襄王听罢摇头说:“丞相所言虽是,可楚怀王不幸客死于秦,秦、楚结怨之深,一时难以解之,恐楚难以接受秦和楚之善意也。”魏冉却解释说:“欺楚怀王者,乃孟尝君赵胜也,非大王之过哉!大王本恨赵胜欺楚,意欲处罚之,而赵胜之能神鬼莫测,逃出秦国,今拜为齐相,楚当结怨于齐矣。大王若遣使入楚,言明真相,楚必会谅解矣。”秦昭襄王闻听便点头应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