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回五将乱晋楚国崛起
康公亲征赵穿逞强
话说秦康公为报令狐之仇,积极准备伐晋,便于秦康公二年(前619年),命西乞术为大将军兴兵伐晋,很快攻下晋国的武城(今陕西华县西)。此时,晋国正是“五将乱晋”之时,赵盾已是无瑕顾及与秦之战事,便传令各边城守军坚守不战,等候援兵到来。西乞术久围各城,终不得一战,唯恐晋军援兵到来,只好撤兵返回秦国,将战况报于秦康公。同年,周襄王病死,在位三十三年,太子壬臣立,是为周顷王。第二年,改元为周顷王元年(前618年)。
下面再说一下“五将乱晋”(五将:即先都、士榖、箕郑父、梁益耳、蒯得五人)一事。其实,此事在晋襄公在世之时,就留下了隐患。这件事还要从晋国的军制说起。周襄王十九年(前633年),晋文公始作三军。郤榖将中军,郤溱佐之;狐毛将上军,狐偃佐之;栾枝将下军,先轸佐之。第二年春,郤榖病故,由先轸接替将中军,胥臣接替佐下军。周襄王二十三年(前629年),晋文公将三军增为五军。设新上军,赵衰将之,箕郑父佐之;新下军,胥婴将之,先都佐之。到周襄王三十一年(前621年)时,晋襄公阅兵,又决定撤销新军,重整三军,恢复三军制。此时,晋襄公本就有意命士榖将中军,梁益耳为中军佐,箕郑父将上军,先都为上军佐。此事,遭到了先克(先且居之子)的反对。先克对晋襄公说:“狐、赵有大功于晋,其子不可废也。且士榖位为司空,与梁益耳俱未有战功,骤为大将恐人心不服矣。”晋襄公亦觉有理,便依其言,命狐射姑(即贾季,狐偃之子)将中军,赵盾(赵衰之子)佐之;箕郑父将上军,荀林父佐之;先蔑将下军,先都佐之。后来,晋襄公又将赵盾与狐射姑调换了位置,命赵盾将中军,狐射姑佐之。自此,士榖、梁益耳失去了兵权,皆由年轻人代之。箕郑父与二人关系甚密,对此,心中也有几分不平。不久,晋襄公病死,狐射姑在拥立晋君的问题上,失败,逃往狄国,赵盾便命先克接替狐射姑为中军佐。
就在这时,秦军已经渡过黄河,来到令狐。赵盾便命箕郑父守绛都,荀林父接替箕郑父将上军,自己亲率晋军迎击秦军。箕郑父见自己的兵权,也被夺去,心中更是不乐。当赵盾率领三军离开绛都之后,一日,士榖、梁益耳来到箕郑父家中,对箕郑父说;“赵盾废置自由,目中无人也。今闻秦以重兵送公子雍归晋,若两军相持,不能速决,吾等可从中作乱,反赵盾,废夷皋,迎立公子雍,大权皆归吾等。”箕郑父闻听也有此意。于是,三人商议已定,准备力量择机动手。
可是,还没等三人准备好,赵盾夜袭秦营,大败秦军,凯旋而归。三人愤恨不已,无可奈何。而下军佐先都早在晋文公时,就曾任新下军佐,到了晋灵公时,仍是下军佐,一直没有得到提拔,心中十分不满。这次为迎立公子雍一事,下军将先蔑为赵盾所卖,出奔于秦,对赵盾更加愤恨。而蒯得此次令狐之战,贪功兵败,被先克夺其田禄,心中亦恨赵盾、先克,知士榖与先克不睦,便诉于士榖。士榖说:“先克所恃者,赵孟(即赵盾)也,故横行如此。赵盾所专制者,唯中军耳。诚得一死士,先往刺杀先克,则赵盾势孤矣。不过,若成此事,非得先子会(即先都)不可!”蒯得说:“子会因主帅被赵盾所卖,亦恨之。”士榖听罢说:“既如此,先克之事不难办也。”蒯得又问:“该当如何?”士榖说:“尔可与子会商议之。”
于是,蒯得去见先都。到了先都家中,还没等蒯得开口,先都却先说:“赵孟背士季(即士会)袭败秦师,全无信义,难与同事矣。”蒯得听罢,便将士榖之言告之。先都说:“诚能如此,乃晋国之幸也。”于是,当时冬月将尽,先克前往箕城拜谒其祖先轸之祠。先都便使家丁埋伏于箕城之外,待先克到来,群起而杀之。赵盾闻知先克被贼人所杀,大怒,严令司寇缉拿凶手。先都见此,心中慌乱,便与蒯得商议,怂恿士榖、梁益耳等速速举事。可是,还没等举事,梁益耳因酒醉,将密谋泄露给了梁弘。梁弘闻听大惊说:“此乃灭族之罪也。”乃告密于臾骈。臾骈又转报于赵盾。
赵盾立即调集兵马,命臾骈率领一部分兵将包围先都之家,将先都擒获,押入狱中。梁益耳、蒯得闻听大惊失色,便与箕郑父、士榖商议,欲集结四族家丁举事。可是,还没等集聚家丁举事。赵盾却派人来请箕郑父入朝,商议先都刺杀先克一事。箕郑父不知是计,还以为赵盾不怀疑自己,便轻身而往,坦然入朝。赵盾便与商议如何处理先都之事,将其留在朝堂。然后,赵盾密遣荀林父、郤缺、栾盾(栾枝之子)兵分三路,前往缉拿士榖、梁益耳、蒯得,押往狱中。荀林父前往朝堂,向赵盾告知,见箕郑父仍在,便高声说:“箕郑父亦是作乱之人,何不就擒乎?”箕郑父回答说:“吾有居守之劳,彼时三军在外,吾独居中,不以此时为乱,今日诸卿济济,乃求死耶?”赵盾说:“尔迟于为乱,正欲待先都、蒯得也。吾已知之,无须再辩矣。”荀林父等上前将其擒获。
赵盾将“五将之乱”之事报于晋灵公,欲将五人诛杀。晋灵公乃一幼童,只是唯唯而已。晋灵公回到,晋襄公夫人穆赢闻知五人被押在狱中,便问晋灵公说:“相国将如何处置?”晋灵公说:“相国言:‘罪并应诛。’”穆赢说:“此辈事起争权,原无篡逆之谋,且主谋杀先克者,不过一二人,罪有首从,岂可一概诛戮乎?而今老臣凋丧,人才稀少,一朝而戮五臣,恐朝堂之上遂虚矣,可不虑乎?”第二日,晋灵公将母亲之言述于赵盾。赵盾说:“主少国疑,大臣擅杀,不大杀戮,何以惩后哉!”遂将先都、士榖、箕郑父、梁益耳、蒯得五人斩于市曹,用先克之子先榖为大夫。
至此,晋人皆畏赵盾之威。狐射姑在狄人的潞国闻听此事,惊骇地说:“幸哉!吾免于死也!”一日,潞国大夫酆舒问狐射姑说:“赵盾与赵衰相比,二人孰贤?”狐射姑回答说:“赵衰乃冬天之日,赵盾乃夏天之日。冬日赖其暖,夏日畏其烈。”酆舒笑着说:“卿乃晋之宿将,亦畏赵孟耶?”
秦康公四年(前617年),赵盾平定了“五将之乱”,便开始报复秦国,兴兵攻取了秦国的少梁(今陕西韩城县南)。同年,秦康公又兴兵攻取了晋国的北徵(今陕西澄城县西南)。这几次,是秦、晋之间的小战,可谓不分胜负,各有所得。由此可知,秦、晋两国力量不分上下。
此时的楚国,正是楚穆王在位。楚穆王姓芈,名商臣,楚成王长子,是一个野心勃勃,凶狠险恶之人。周襄王二十六年(前626年),也就是楚成王四十六年初,楚成王欲立商臣为太子,问令尹子上。子上说:“君之齿未也,而又多内宠,绌乃乱也。楚国之举常在少者。且商臣蜂目而豺声,忍人也,不可立也。”楚成王听罢心中不乐,没有听信子上之言,仍立商臣为太子。后来,楚成王亦觉立商臣不可行,便欲废之,而另立子职。商臣闻知,便问其师潘崇说:“当如何?”潘崇反问说:“能事子职乎?”商臣说:“不能。”潘崇又问:“能亡去乎?”商臣说:“不能。”潘崇又问:“能行大事乎?”商臣说:“能。”于是,当年冬十月,商臣与潘崇率太子府之甲兵,发动政变,将楚成王围困于宫中,逼其自杀。楚成王请求说:“请给吾一熊掌,吃后再死可否?”商臣说:“不可!”楚成王无奈,只好自缢而死。商臣自立,是为楚穆王。
楚穆王即位后,便乘秦、晋两国征战之时,不断改变楚国“城濮之战”后的劣势,先后灭掉了江、六、蓼、舒、宗等小国,不断壮大了自己的力量,进一步控制了淮南、长江以北的地域。
周顷王元年(前618年),楚穆王又乘“五将乱晋”之机,经营北方,入中原争霸。首先进攻郑国,郑穆公无奈,弃晋而附楚。随后,又进攻陈国,陈共公亦无奈,弃晋附楚。周顷王二年,楚穆王镇压了企图谋杀自己的大夫斗宜申(即子西)和仲归(即子家),统治更加稳固。同年冬,又联合陈、郑、蔡等国准备进攻宋国。宋昭公被迫请求归附。由此,中原诸国多弃晋附楚。周顷王三年(前616年),楚穆王又进攻麇国(今陕西白河县东南),败之于防渚(今湖北房县),楚军进至钖穴(今陕西白河县南)。由此可知,此时晋弱于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