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七章 激荡(1 / 2)

喜欢本书的朋友请帮忙宣传一下,点个收藏,老三拜谢了!!!

各位百~万\小!说的亲们,我发现看盗版的比在这里看的人还多各位百~万\小!说的亲们再百~万\小!说的同时,在qd上点一下,也好让我有信心继续写下去,拜托了!!

第三百三十七章激荡

在大光明电影院大门外,因为是日场,人较少,陈伯康跟安洪霞两人相依相偎的往里走。

门前有拉门小郎替他们拉门,进门有存衣服务,入场有白俄女郎领座。靠近走道的一排座位旁边专门设有带圆圈的小凳子给小孩坐,每个座椅背后有挂钩,可以把汽水瓶钩在上面。就在去年(1939年),大光明推出美国厂商为其专制的“译意风”耳机,观众另付一角钱可以戴上它,由专人讲解剧情对白。

一进休息厅,一股温暖如春的感觉扑面而来。这正是这家影院的特色,冷气设备温度适体四季如春,是它的大卖点。里面除了一个1900座位的放映厅,还有三个休息厅,从地板砖到红地毯的每个细节体现了设计者的精巧用心,良苦用心。

影院门厅西部为咖啡馆、舞厅,后部为弹子房,各种娱乐休闲活动几乎“一网打尽”,成为时尚青年的心头之好。

报纸简讯归纳了最常上影院的五类人:谈恋爱的年轻男女、厌倦舞台剧的有闲妇女、无聊的富商、逃避生活的贫穷青年以及影评人。现在的时尚,就是看电影、喝咖啡、去百乐门跳舞。大光明为观众配备了种种优质服务,无非是要把大光明塑造成高级社交场所,到大光明看电影成了身份的象征。来大光明的人有不少社会名流和外国人,故衣冠不整的人不许入内。

如此豪华影院的票价自然不菲:日场正厅六角,楼厅一元,包厢一元半,夜场则还需上浮半元。当时的两元足可以买两斗半大米。一般电影院的票价才一角半,说起来到大光明看电影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件挺奢侈的事。当然,这点钱对陈伯康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,更谈不上是一件奢侈的事。

电影看了两部,一部是《姐妹花》,一部是《马路天使》,中间休息了一个多小时。这两部电影虽说是老片子,可陈伯康没看过,第一次看还是挺吸人眼球的。他不知道安洪霞为什么要看这两部老片子,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拉着自己来看。

看完电影出来,天色已经昏暗下来。安洪霞挽着他的左手,头搭在他的肩上,一言不发,从她的神情来看,似乎还沉侵在影片的情节中。

陈伯康对此全都看在眼里,也没有问,自己也再回想电影。为什么她要看《姐妹花》,有什么意味,还是说她还有个姐姐或妹妹;那个《马路天使》也是同样的,也是两姐妹,难道她专门出来看这两部电影有什么隐喻。

他们两人就这样沉默不言,依偎着默默地向停车的地方走去。忽然,一道亮光直射过来,直接就将两人的眼睛照射住。陈伯康被突如其来的光亮照射,眼前一片模糊,伸出右手挡在眼前。安洪霞也是如此,只不过没有伸出手遮挡光亮,而是将脸靠在他的颈窝。

“轰”,马达的轰鸣声响起。陈伯康下意识的将安洪霞往自己的身上拉了一下,她的身体紧绷的抗拒了一下,又松弛了下来,顺着他的手贴近了他的身体。

“吱”,车轮跟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叫声又响了起来。陈伯康很疑惑,在这闹市区里,开个车用得着这样猛踩油门吗。

疑由心生,眼睛也适应了前方照射的强光,恍眼看去,前方二十几米远的地方,有辆道奇牌的轿车,有两个人坐在车里,模糊的看去像是两个男人,看不清面孔。

继续前行了几米,轿车的马达轰鸣声,开始持续的响起。陈伯康伸手搂住她的腰,缓慢的往旁边走去。当他的手搂住腰的一瞬间,他明显地感觉到她的身体一下就僵住了,却没有抗拒自己,顺着自己脚步的移动,死死地搂住自己的手臂。

这一刹那,陈伯康感到一种幸福,不同以往的幸福,是一种擎天巨树,撑起天地,是一种男人保护女人的幸福,跟陈曼丽在一起时,也没有过这种感觉。

突如其来的幸福感充满了他的整个身心,感觉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妙,变幻莫测,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虚荣心,即便是虚荣心,也是让人羡慕的。此时的他就是如此得想法。

“轰轰轰”,连续的马达轰鸣,突然加快了,一下就让陈伯康警觉起来了。整个轰鸣从灯光照射到现在不过十秒,对这种情况,任何一个杀手都会产生自然的警惕。

“嗡——”的一声,轿车猛的冲了过来,没有任何的迟疑。

而陈伯康的脑海里忽的闪过陈曼丽、郑萍的面孔,身体自然的一个侧身,顺势一带,就将安洪霞给带转过来,变成了她在内侧,自己在外侧。

“哐当!”

轿车在经过的时候,撞到了街边的路灯,倒下的路灯擦挂到陈伯康的右肩,疼的他当场就大叫了一声,如果不是安洪霞反应快,他相信自己一定是会倒在地上,爬不起来。

汽车上的人惊慌的下来,跑过来看,连声说对不起,然后从怀里掏出钱夹,数也没数,就把所有的钱递到安洪霞的面前,可看到安洪霞眼中射出能杀人的眼光,吓得忙把钱往她的面前一放,惊慌的转身就跑了。

“守业!”安洪霞根本就没去管那两人,而是紧紧的抱住他,眼泪不由自主的就流下来了。

“这是怎么了,怎么就哭了。我没事,真的,我能感觉到的。”陈伯康强忍住疼痛,强颜欢笑的安慰她,“你会开车吗?咱们总不能一直在这儿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