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欢本书的朋友请帮忙宣传一下,点个收藏,老三拜谢了!!!
第三百零五章八面来风(上)
两个月过去了,凤凰山上一片人丁兴旺的景象,人员进出频繁,山下村庄的村民们也是安居乐福,享受着没有战争、没有欺压的短暂安宁时刻。
这一期间,养好伤的陈伯康回到了山寨,按部就班的做着一些日常的事务,其他的事全都丢给了八路军派来的指导员,刘三姑,其他时间让手下的人四处打听消息,无论什么地方的战事,以及在枣庄和临沂发行的报纸都在范围之类。
他的这一命令让下面的人不懂,也让指导员和刘三姑不懂,只是觉得他这是无聊,闲得慌,才闹得这么一出。他们哪能知道陈伯康的意图,知道他是特务身份的人很少,但对特务的认识就差得远了。
在七月的一天,陈伯康哭了,嚎啕大哭,然后喝了酒,狂嚣的把所有来劝阻他的人轰走了。事后,当指导员向八路军总部汇报后,派了人过来了解情况,看过过期的报纸才明白其中的原因。派的人来是他认识的,现在是八路军的宣传干事曹晓茹。
原来,在五月中旬,枣宜会战中,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,张自忠上将力战殉国,这是抗战以来牺牲的第一个集团军高级军官。对这个人,陈伯康的了解来自于“77”事变后,当时京津地区宣传说他是汉奸,记忆深刻,之后了解的很少了,哪曾想所谓的汉奸竟然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军人。
陈伯康为自己的曾经轻信报纸宣传,还有哪些摇旗呐喊的所谓爱国者的言语,感到深深的后悔,痛恨自己不明事理,也为那些学生被人轻易利用感到悲哀。
“伯康同志,请你一定要注意影响,你这样喝醉酒,大哭大闹的对下面的战士很不好。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这也是对你的一种锻炼考验,悲伤和仇恨要压在心底,留着力气去打小鬼子!”
“你知道我为什么哭吗?”他看着来人,眼中充满悔恨,“是因为当初我居然会就这么轻易的就相信了他就是汉奸,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!”
曹晓茹无言的看着他,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,这个问题她也一时无法解答,无法帮助他。
“你再看看这份报纸。”他递给她一份大公报。
曹晓茹接过报纸一看,上面报道的是欧洲德国进攻法国,几乎占领了整个法国,兵锋直逼英吉利海峡。她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,欧洲远离东亚中国,发生的战争跟中国有什么联系,更不明白他这要表达什么意图。
“我告诉你吧,今后我们中国,不管是在前线,还是在这里,面临的日子会越来越困难,早点做准备吧。对了,这份报纸你也带回去吧,相信聂将军他们早就知道了。”
曹晓茹很诧异他的表情,刚才还是痛哭涕零的,一转眼又变成冷静,理智的样子,实在是摸不清楚他这个人,心中还猜测是不是当过特务的人都是这样。虽然对陈伯康并不反感,甚至还有一丝好感,纵然在上海还发生过不是矛盾的纠葛,但在凤凰山听到他慷慨陈词的演讲,早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。
陈伯康才不理会她怎么想的,该说的该做的,自己早就安排好了,也都做了,现在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决定了。想着自己写的资料,对他们应该是有用的,至少能保证他们今后的保卫措施更加全面。
在这个多元的时代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,有人追求激烈的共产主义,有人追求温和的自由主义,有人追求国家主义,有人相信实业报国,有人相信新闻报国,有人相信科学报国、教育报国,很多人为了理想,可以抛头颅洒热血,即使明天可能被杀头也不在乎,仍然从容面对,许多左翼青年就是这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而陈伯康从来不去想这些,仅仅因为日寇侵占中国而投笔从戎,但战争教育了他,国家不强大就会受欺负,受侵略,就必须要唤醒民众,让民众觉醒,在这一点上他非常赞同共产党的观点,也是他积极向往的最主要的原因。
面对徐聂二位将军,看到他们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下,指挥部队跟日军日军行作战,这个震撼非常巨大,对共产党的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,不再是那种盲目而虚无的印象。
这也是陈伯康不愿给他们增添麻烦的原因,自从杨家崮一战后,凤凰山名声大振,慕名投奔而来的人很多,现在手底下有三百多人。来的不是土匪就是不愿跟日伪当奴才的伪军,虽然翻不起什么大浪,但要制造麻烦还是很容易的。
特别是重庆那边,如果一个命令下来,是做还是不做,两头为难,八路军始终是打鬼子的队伍。如果加入了八路军,给自己来个深藏敌营的宣传,再想待在八路军里也难了。
俗话说:不怕鬼惦记,就怕人惦记。他正想着事,就有人上门来了。
“报告!”
“进来。”
“队长,有人要见你。”
被打断了沉思的陈伯康,情绪有些不好,严肃的看着来人,“是谁要见我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