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章 真正的《大儒之书》(2 / 2)

帝御山河 皇甫奇 6907 字 2016-11-12

看着《大儒之书》扉页上的字迹,杨纪嘴巴张得大大的.

"这本书居然可以探测一个人身上的文气!"

杨纪吃惊不小.这些字迹方方正正,一板一眼,就像一个老学究,一丝不苟的站在你面前.

"坚韧?……这莫非就是文圣们的时代,要想考取‘童生’资格的标准?如此说来,文道一脉的功名岂非也有脉络可寻?"

杨纪心中浮想连翩.当初史师说自己笔下有"文气",自己还莫名其妙.在这个文道衰弱的时候,是很难练出什么文气的.

但是如今看来,在这个时代,虽然"浩气长河"已经泯灭不见,出不了"读书成圣"的文圣.

但如今看来,不论在什么时候,只要遵循脉络,未必就不可以诞生出新的"文童生","文秀才","文举人",.[,!]"文进士","文状元",乃至于文道宗师.

虽然"文圣"不好说,毕竟在没有遭受毁灭的文道盛世,想要读书成圣,诞生出一位"文圣"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但是出上一个"文道宗师"还是完全可以的.

"怪不得叫《大儒之书》,原来如此!"

杨纪终于有些明白书名的由来了.这本典藉的培养上限,恐怕文坛的宗师泰斗,至于"文圣",不是它不想培养,而是无法培养.

如果真的可以这样,恐怕上古时代的"文圣"就是茫茫无计了.

"我从七岁开始读书,一路蹉跎,跌跌撞撞,即便是面临大夫人的打压也从未放弃,无意之中居然满足了《大儒之书》所说的条件.再加上文由心生,写出来的文章带上了文气,这才考取了‘童生’.所谓坚韧大概由此而来."

"不过,如果文童生的前提是‘坚韧’,那文秀才的前提是什么?文举人,文进士……,甚至于文圣呢?"

……

杨纪脑海中浮想连遍.他感觉自己似乎窥见了上古文道时代的"冰山一角".这本《大儒之书》背后似乎蕴含了上古文道时代人才辈出,秀才,举人,进士,状元,宗师,文圣辈出的秘密.

如果利用得好,在这个时代重现上古文道盛世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!

"对了,扉页里还提到了可以翻阅的典藉!"

杨纪心中一动,立即翻过扉页,下一刻,满字的文字扑面而来.看到这些文字,杨纪心中激动起来.

"儒道古藉……真正的儒道古藉!"

杨纪看着上面的一行行字迹,只是第一眼,杨纪就知道自己真的看到了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"儒道古藉".

儒道一脉的学问,学识浩如烟海,杨纪所在的时代所保存的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已.

就算是那些留传下来的《经》《藉》,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失.能保持大部分的内容已经不错了.至于完整的原文已经无法奢望了.

所谓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.圣贤的言语,只是一个字的差别,意思也能有天地的不同.

无法找到真正上古儒道的原文,一直是现在文道一道的巨大遗憾.

"《》,《幼学》,《识章》,《问礼》,《知义》……,史师他们如到这些典藉一定会非常激动的.想不到,这些东西居然能在我的手上重现."

杨纪欣喜不已.

抛除掉追求实力这一点,除为一个儒道学子,杨纪也非常高兴,能让这些上古华章原汁原味的重现天日.

杨纪一行一行的看过去,自从转修武道以来,杨纪已经很久没有像痴醉于学识,文章了.

这些文字似乎并不是简单的笔墨写就,而是以无上的文气所聚,字里行间蕴含了无上的灵气和知识.

杨纪感觉自己就像一块空白的海绵一样,完全的吸收着这些古藉的内容.杨纪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力在阅读的过程中,明显的一步步增强.

这就好像隔着无尽的时空,面对面的接受一位学识深厚的儒道先贤的教讳一样.

"不可思议,不可思议……,这些典藉仅仅只是看一遍都能够增长人的精神,怪不得文道的盛世,数以千万计的莘莘学子心无旁骛,孜孜不倦的醉心文事,诞生出那么多的童生,秀才,举人,进士,状元……,一个个文采华章,浩气冲天!"

杨纪赞叹不已.

文道的盛世到底有多么繁盛?关于那个时代,有一个不断流传下来的说法.那就是在那个时代,芸芸学子不是"看"书,而是"听"书.

他们看到的不是文字,而是直接在耳边"听"到声音.所谓"余音绕梁,三月不绝",看到了文字,脑海中听到的却是"声音",先贤的教训在耳边三月不绝.

杨纪修为不够,还达不到"听"书的境界.

不过仅仅只是看过这歇章就能够增长知识,增加精神力.杨纪已经可以想像,这些古代的佚事,恐怕不止是传说而已.

ru

最快更新,无弹窗阅读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