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以为全国在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之间属于刚好能解决温饱,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之间,算的是百姓富有了。
这个数值越高,朝廷和当地官府就要警惕了,就要做出一些政策上的调控。
一是提高百姓的收入,诸如在农业之外还要发展手工业等等个,或者硬性要求手工业等等提高最低工钱标准;
二是稳定食物价格,如农业补贴,耕种的补贴、农具等等补贴,储粮控制,减免食物类的关税等等以此降低食物价格;
三是完善社会保证,诸如咱们已经实施的义务教育、各地的岐黄医馆、以及朕在去年会试时提出的老人的养老问题等等;
这些能听懂吗?”
群臣再次点头,无非就是提高收入和降低除食物外的其它支出。
“既然都听懂了,那朕就再继续讲下一个,朕的第二项预警是……”
崇祯提笔正准备写什么的时候突然就停住了,然后就摇了摇头,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之色。
这话让群臣很是好奇,但也没有细问,问了崇祯也不会说。
因为他本来想给群臣讲讲基尼系数的,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。
他能将刚刚讲的恩格尔系数改为温饱量,因为这个好理解,也好计算,可这个基尼系数解释起来是相当麻烦的,计算更是麻烦。
估摸着这皇极殿内没有几个人能听懂,计算上就更差了,且数据的统计更是一个大麻烦。
“第二个,失业率的问题!”
崇祯写下失业率三个字:“就是失去了就业的机会,朕说的是有能力但找不到工作的人,失业率等于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的比重。
在本朝之前,应该说是不存在是失业的问题,士农工商四业,高等级无非是下调一个等级,入仕未成,仍然可以退回本业,安心生活。
工人找不到技术活和商人破产无非就是去耕地,百姓都是耕种,谈不上失业。
但我们现在实施了义务教育,郡学毕业的算是有能力的人吧,更何况大学的,还有现在大力推动商事,手工业迅速发展,不少百姓都在耕种之余将手工业当副业。
以我们海外贸易的布局,未来至少要有数百万工匠从事手工业,如果按照这个情况,郡学和工匠们失去了技术活的工作,国家怎么做?”
群臣脑子嗡嗡响,这个失业问题他们是真没有想过,但却是能理解皇帝的意思。
失业人员多代表着消费降低,消费降低意味着供需降低,继而影响税收等等;
其次失业人员多了,会降低家庭收入,生活质量下降,增加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。
虽然工匠失业还能耕种,毕竟每人都分到了耕地,但原本每个月总收入三两,现在只有一两了,而其它人没有失业,过惯了好日子,现在得缩衣节食,你是啥感受?
愤怒、嫉妒、怨恨……
如果失业达到百分之十几二十几,那搞不好就能引起社会动荡了。
众人庆幸的是皇帝还地于民且禁止买卖,违者重处,否则在现在这种大力推动商事和手工业的情况下,突然不行了,那就是群起暴动了。
“行了,失业率的问题,诸位好好想一想,或许现在不重要,但我们要居安思危。而且什么样的算是失业,该怎么统计,这些都要规划清楚。”
崇祯敲了敲木板,待众人清醒之后,继续道:“我们再来说说第三个预警数据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