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辉祖的送来的消息,已经在京城小范围流传了,柳淳极有可能没死,他还活着!
这点倒不是不能接受,毕竟柳淳上天遁地,干的那些事情,京城的官吏百姓还记忆犹新,甚至津津乐道。这么个大能人,要是死了,岂不是没了很多的趣味。
比如很多京城的豪门闺秀,此刻全都长出一口气,原来柳郎还活着,我的柳郎安然无恙!我就知道,那么年轻帅气的柳郎,怎么会轻易死掉呢?
除了这些犯花痴的,还有柳淳昔日的老部下,全都热切期盼着柳淳能活着。但是对于朝中诸公来说,这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!
“果然!果然啊!”
黄子澄哀叹道:“当初就怪景清这帮人,非要把柳淳弄死在海上。你们也不长点脑子,柳淳是那么容易死的吗?
还要神不知鬼不觉,在海上弄死他。
柳淳这种人,不亲眼看着他被大卸,至于洛阳方面,还要李景隆撑着,至于铁铉、盛庸等人还差着一点火候,不是经验不够,就是威望不足。
从靖难大战开始,缺乏武将就一直困扰着朱允炆。
如今京城能拿得出手的,只剩下一个驸马梅殷,派他出马,理所当然。
黄子澄道:“梅殷的确是最好的人选,只是光凭着梅殷,还未必是蓝玉的对手啊!”黄子澄这是客气话,蓝玉和梅殷之间,差着不知道多少等级呢,让梅殷去对付蓝玉,简直跟送死差不多。
“再给长兴侯一道旨意,请求他分兵南下,再有,招募淮西地方的乡勇,让他们协助朝廷,一起剿灭逆贼。”
老方凑出了三路大军,朝臣们听着总算靠谱了,至少他们觉得有了胜算,就算蓝玉再厉害,也只有区区一万多乌合之众,还能反了天不成?
大家伙有了信心,嘴上就没了把门的,各种吹牛的话,滔滔不断,什么旗开得胜啊,什么一鼓作气啊……反正在他们看来,蓝玉已经是个死人了。
朱允炆紧张的心情略显放松,他给梅殷下旨,让他点齐三万兵马去围剿蓝玉,并且授权,让他节制两淮兵马。
一句话,京城已经搬空了,必须要靠着地方驻军和乡勇了。
梅殷正在调集兵马,准备出兵。
就在出兵的一天前天色刚刚亮起来,人们早早汇集到城门口……里面的客商要出城采买,或者带着货物离开,而京城周围的百姓,挑着蔬菜,驮着粮食,进京送货。
这两货人都情不自禁注意到了城门上的告示。
里外都有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贴的。
上面的内容并不复杂,大意是说,原太子少师柳淳,坐船在伶仃洋沉没之后,侥幸未死,辗转海上,终于返回了大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