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华在行宫,碰到了王朴。
王朴的脸色很难看,见到了叶华,拉起他的袖子,就到了旁边的值房,没让他直接去见柴荣。
叶华多机灵啊,他之所以匆匆过来,那是看着符三的面子。
说起来人就是那么怪……原来叶华挺抗拒的,可一旦心里的别扭劲儿没了,就总觉得如论如何,也补偿不了之前的亏欠似的。
同样的,以前他排斥冯道,生怕跟冯太师搅在一起,坏了名声,可接受了之后,他又千方几句过分的话,如果不彻底改革吏治,还是任由科举独大,文官把持朝堂,又会如何?你觉得让武夫为官,会掀起党争,那牛李党争又是怎么回事?文官自己就不斗了?王学士是大才,秦汉是以军功起家。唐初也是如此,武夫出将入相,方有盛唐景象。后来是李林甫想长期霸占相位,就鼓动玄宗,以胡人为将,正因为如此,才有了安史之乱。”
“叶某没心思废掉科举,更不觉得靠着军功起家的都是人才……可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的道理王学士不会不明白。杂用文武,砥砺前行,这才是正道!任何一家独大,都会形成分利集团,留下无穷后患!”
“王学士,你方才说得太对了,我们正处在终结乱世的关键时刻,除故布新,开基立业……我倒是觉得,越是这个关头,就越该权衡清楚,现在定下好的规矩,可以受用几百年,如果没有把规矩定好,只怕会有人嘲笑我们鼠目寸光,因循守旧!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!”
叶华说完,他干脆没去见柴荣,而是回到了住处,吩咐下去,让手下人收拾东西,准备班师还朝。
果然,第二天,柴荣就降下了旨意,要求全军会师。
只是伴随着这一道旨意,还有两道人事任命。
其中第一道,是任命王朴为河东路布政使,第二道则是任命张永德担任河东路经略安抚使。
一文一武,将河东的大权托付给了这两个人。
叶华颇感意外,王朴身为天子近臣,柴荣最信任的人,他不留在皇帝身边,却要当什么布政使,这不是扔了金饭碗,捧着瓦盆喝稀粥吗?图个啥啊!
“唉,老夫劝不了侯爷,也劝不了陛下,甚至连我自己也劝说不了了!”王朴很坦然,他笑道:“昨天以前,我想得听明白,可跟侯爷谈了之后,我又糊涂了。所以啊,我准备留在河东,好好看看,好好想想,等我想清楚了,再回朝辅佐陛下,也免得误国误民!”
叶华抚掌大笑,“王学士,我相信只要以一颗公心来看待大周的变化,你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!”
叶华想了想,提笔写了三句话,送给王朴。
“这是我认为的评断是非的标准,王学士请过目。”
王朴伸双手接过,只见叶华写道:“是否有利于提升大周的军力;是否有利于提升大周的综合实力,是否有利于提升大周百姓的生活水平。”
王朴反复念了几遍,突然深深一躬,“侯爷的这三句话,老夫会挂在书房,日夜观看,仔细领会!”